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方法与技巧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原有墙面上覆盖软木板或装饰板材,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墙面,并能使用多种方法固定装饰物,既可以布置主题墙饰,也可以装点幼儿美术作品。教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题墙饰的整体格局和形式创意,创意源于幼儿的表现和需要,创意源于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创意源于教师和幼儿的观察、体会、发现、创造性表现,创意源于教师和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多表现散点、树形结构、自由感较强的主题。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方法与技巧

(一) 墙面的处理

每次更新主题墙饰都会留下难以清除的胶粘痕迹、钉眼或使墙皮脱落,若反复粉刷则会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偿失。不去处理,又有碍视觉观瞻。这些都给幼儿园和教师带来了不少烦恼。建议幼儿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墙面进行一劳永逸的处理,以方便活动室环境创设。

1. 用软木板或装饰板材包装墙面。在原有墙面上覆盖软木板或装饰板材,其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墙面,并能使用多种方法固定装饰物,既可以布置主题墙饰,也可以装点幼儿美术作品。所选用板材要安全、卫生、耐用、易于清洁,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2. 用泡沫板覆盖墙面。选用轻型、大块泡沫板,表面用单色、少纹饰的布质面料加以包装,然后安装固定在墙面上。其优点是材料轻、易安装固定,方便装饰物、作品上下墙。另外,泡沫板虽易损耗,但价格便宜,破损严重时可更换,也容易更换,且成本低。

3. 选用磁性板墙面。将磁性板固定在墙面上。其优点是简单方便、操作灵活,可以反复使用,特别是便于更新、更换和调整,还可便于做成活动墙饰。其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磁性板选用要注意色彩搭配。

4. 用瓷面砖贴墙面。其优点是表面坚硬、光洁、易于清除痕迹,可反复利用。操作时可用双面胶、胶带等材料固定。缺点也很明显,不适宜大面积使用,并且高度受限,冬季墙面较凉,视觉感受和室内整体效果欠佳。

若幼儿园经济条件有限,成本低、效果好的墙面处理方法还有,用单色、淡色纱网覆盖墙面,并与墙面保持3—5 cm的距离,主题墙饰可以采用多种固定方法直接装饰在纱网面上,既可以保护墙面,又可以方便作品上下墙;或在墙面安装横向木质挂画线(也可直接在挂画线上固定纱网),在挂画线上钉上小钉子,钉子间距以3—5 cm为宜,然后在横向木质挂画线的钉子上牵拉纬线(如图5–13所示),主题墙饰固定方法多样,且可反复使用,不伤墙面。

图5-13 纬线牵拉方法

(二) 主题墙饰创设的基本程序

主题墙饰的创设就像“骨架”一样,要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系列活动呈现出来[2]。由于主题墙饰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要清晰反映活动内容和知识体系的主要脉络,所以主题墙饰应有目的明确的设计思路和制作程序,主要包括确定主题、构思设计、资料准备、创编制作等主要环节。

1. 确定主题。主题墙饰的内容主要源于主题活动和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或活动中生成的新主题。“主题”是墙饰创设的核心,如果没有了“主题”,环境创设就会存在盲目性。主题一旦确定就可以着手主题网络的设计,主题网络由许多下位概念或下级主题、具体活动编制而成[3],它是主题墙饰创设的主要依据。基于幼儿园课程、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等课程的教学,这里不再赘述。

2. 创意设计。根据主题网络进行墙饰的整体设计,并形成设计小样,小样包括构图、形象、色彩和需要说明的文字。这个过程需要将活动内容、目的、互动和艺术加工手段融会贯通,并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具体操作转化为生动有趣、实用美观的直观形象。教师要重点把握的是主题墙饰的整体格局和形式创意(包括网络结构、构图、表现手段、材料、色彩,特别是幼儿的互动等因素),创意源于幼儿的表现和需要,创意源于日常生活或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创意源于教师和幼儿的观察、体会、发现、创造性表现,创意源于教师和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现代物质手段和艺术表现手段的运用,通过平面的、立体的、半立体的或综合的表现形式,使教育内容自然紧密地融入到环境创设中去,创造出符合幼儿成长和心理感受的、富有童趣的主题墙饰,营造轻松活泼、优美自然、脉络清晰、促进发展的主题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主题墙饰的创设目的。

3. 资料准备。有了创意构思,就要准备主题墙装的相关资料和创设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从各种媒体、生活中寻找、搜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和创设材料,可以参考和借鉴他人创作的已有形象作为素材加以整理、改编或创编,还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材料和资源;另一方面,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材料。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考虑各种资料、材料的质地、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资料和材料自身的优势。

4. 创编制作与要求。第一,经营位置,合理布局。在主题网络、创意设计烂熟于心的基础上,谋划、经营主题墙饰位置,有步骤、有条理地落实设计小样。这一过程的具体要求是,既要做到布局合理,又要做到呼应主题;既要体现教育功能与价值,还要兼具形式美

主题墙饰在整体布局结构上应主次分明、主题脉络清晰。创设过程中,借助经营位置进一步突出主题与脉络,特别是主体形象在构图中所占空间位置要合理得当,空间变化和构图富有节奏感,形成主题画面的视觉中心,以增强主题墙饰的教育引导作用和艺术感染力。这一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松散、无主次、主题脉络不清,二是太满、拥堵无序。

事实上,上述两个问题出自同一原因,即没有处理好主题墙饰布局。这一问题需要从主题墙饰的构图或布局形式的技术层面上加以解决。下面提供几种常见形式供实践参考。

纵线形构图。由多个纵向线条组成的垂直线构成。常用来表现树木、楼房等有挺拔感、崇高感的主题。

横线形构图。由横向线条组成的水平线构成。多表现水面、地面、草地等平静、广阔的主题。比较适合展开型主题墙饰。

斜线形构图。由斜向线条组成的倾斜线构成。适合起伏或有运动感的主题表现。

三角形构图。由三角形或倒三角形组成的稳定或不安定感较强的主题。表现内容多样。

S形构图。由曲线组成的波形线条构成。多表现河流、道路等优美、延伸感较强的主题。(www.xing528.com)

圆形构图。由曲线、弧形线组成的近似于圆形、椭圆形。多表现优美、集中、圆满、旋转感较强的主题。比较适合表现型主题墙饰。

图5-14 三角形构图

图5-15 圆形构图

点状形构图。由大小不一的“点”构成。它可以形成多个局部轮廓或内部结构不一的形状,并可向外延伸。多表现散点、树形结构、自由感较强的主题。比较适合内容丰富的主题墙饰。

图5-16 点状形构图

图5-17 纵线形构图

第二,突出主体,形象鲜明。主体形象的位置处理非常关键,一般情况下主体形象处于整个主题墙饰十字形交叉线上下或左右比较适合。主体形象不宜居中或太偏,居中则比较呆板,太偏会使主体形象地位不明显。主体形象应重点刻画、深入描绘、特征鲜明。其他形象作为陪衬,注意主次、大小、前后、虚实的变化,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

第三,变化统一,形式多样。任何形式的造型设计都离不开“变化”、“统一”两个要素,主题墙饰也不例外。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实践中应努力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服从整体。主题墙饰不仅仅是一个墙面的装饰,它与活动室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不能孤立地去处理一面墙壁(包括活动区),应基于活动室的整体把握,依据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通过造型、比例、色彩、质感、肌理、表现手段等诸多要素,保持形式多变而又整体和谐统一,并将主题衬托出来。

主题墙饰的制作形式和手段要丰富多样,采用剪纸、吹塑纸版画、彩墨画、水粉画、粘贴画、综合材料拼贴画、纸浆画、纸浮雕、实物拼贴及悬挂等幼儿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创设。还可以根据主题要求把墙饰分成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对其面积、色彩、简繁程度等做适当变化,既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又会取得和谐的整体艺术效果。创设过程中各种幼儿作品也可采取统一的形式,运用构图或布置方式进行组合编制,自然融入主题。

5. 富有童趣,便于互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异。主题墙饰必须按照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布置,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布置高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来确定,不宜太高,以幼儿平视画面为宜,形象处理富有童趣。

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墙饰内容要有弹性,教师不能局限于预设目标固定不变地创设主题环境,还要考虑主题的变化、幼儿的需要和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生成的新内容,以及对原有墙饰作必要的修正或补充;二是在主体墙饰创设时要注意“留白”,给幼儿预留充足的操作空间,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完善主题墙饰,让幼儿在自由的、生动的、不拘的主题环境中,成为学习建构的主角。

总体上讲,在幼儿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创设差异化的空间环境,尽可能让每个幼儿参与其中,获得发展。

图5-18 不同形式的主题墙饰(1)

图5-19 不同形式的主题墙饰(2)

图5-20 不同形式的主题墙饰(3)

图5-21 不同形式的主题墙饰(4)

[1] 黄玲. 幼儿园主题墙的教育功能与设计[J]. 家教世界,2013(3).

[2] 俞晓燕. 试议主题墙饰的多元互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3] 王春艳王秀萍秦元东. 幼儿园课程论[M].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1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