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对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优美的律动、美好事物的欢喜反应,即爱美的表现。爱美彰显了幼儿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感知力。在幼儿园,通过美好事物、艺术形式所创设的教育环境,以一定的形态、色彩、结构、形状、声音等方式,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有效的刺激,在发展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这既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又符合幼儿审美教育规律。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幼儿园教育环境自身。环境作为隐性教育语言、艺术形式呈现时,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规范作用,同时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愉悦。在教师精心设计、创设以及科学调控下,幼儿园从室内到室外,从活动室到游戏场所,每一个空间、每一堵墙面、每一个活动区域、每一种操作材料、每一个图形符号、每一首乐曲、每一支舞蹈,从内容的典型化到形式的艺术化,都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审美功能与作用;从每一位教师到工作人员,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抚摸、每一次牵手,都展示着各自的专业能力和执业品质。从物质到精神,幼儿园环境无不体现保教人员的聪明才智、艺术修为和职业素养。毫无疑问,这一切不仅能引发幼儿的认知发展,更能引起审美主体——幼儿的美感愉悦,得到美的熏陶。因为美好的事物不仅具有美的形式、生动的形象,还具有内在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教义。环境美,以其特有的熏染——感受——理解——内化方式,不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图1-64 艺术化环境
图1-65 户外墙饰
图1-66 幼儿作品展示
图1-67 “帮助我们的人”主题墙饰(www.xing528.com)
二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之所以将艺术教育作为环境内容来讨论是因为,艺术教育为幼儿感受、表现环境美提供了前提条件,幼儿艺术行为及其结果又成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幼儿审美能力得以发展的主渠道,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幼儿感受和喜爱周围环境、自然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以此提高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艺术领域,引导幼儿感知艺术形式以及艺术美,为幼儿提供了参与艺术活动机会,激发了幼儿艺术活动兴趣和灵感,在此基础上,通过绘画、手工、歌唱、演奏、律动、舞蹈等艺术形式,幼儿逐步获得对线条、色彩、形状、旋律、节奏、动作、组合等艺术要素的把握能力,使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审美情感成为可能。当幼儿发现自己的行为结果成为所处环境的一部分的时候,成就感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投入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对美丑、好坏的分辨能力随之提高,实现审美能力的广泛迁移,达到以美促健、以美启智、以美储德的协调发展。
美的环境总使人赏心悦目,整洁优美、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教育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的幼儿园环境,体现了幼儿园环境的特点、价值与作用。创设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就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发展成长的“脚手架”;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职前幼儿园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之一、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汝茵佳.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取向[J].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2007(2).
[2]汝茵佳. 幼儿园环境的价值取向[J].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200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