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课程共生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课程共生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及其组织实施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事实上,幼儿园的许多课程内容,都是在幼儿与各种环境的交往互动中产生的。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课程共生

幼儿园课程及其组织实施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幼儿与教育环境或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全部教育活动。无论是预成性课程还是生成性课程,均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只是生发源不同而已,或选择于《纲要》、《指南》等教育内容与要求,或生发于幼儿成长中的需求。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强调了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三个教育要素。对于幼儿的学习而言,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育环境的优劣。可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园课程及其组织实施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一) 由环境资源生成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主题来自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生成于日常生活。当生活环境中的某种事物或现象上升为幼儿的关注点或话题时,作为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教师,就会与幼儿共同协商是否将这一热点或关注点发展为活动主题或活动方案。例如:大班《火箭》的主题活动就生发于幼儿的议论。2013年6月中旬,我国“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一号对接,3名宇航员在天宫一号轨道舱内将要生活一段时间。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于这一重大科技新闻非常感兴趣,提起火箭就兴奋,还时常问老师:火箭是怎样上天的?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吃什么?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之前的《风车》活动,以火箭发射飞船这一引人自豪的科技成果作为活动的载体,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探讨这项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孩子们的资料收集、主题环境创设和操作活动等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事实上,幼儿园的许多课程内容,都是在幼儿与各种环境的交往互动中产生的。《肚子里的小宝宝》主题活动,就是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产生的。幼儿发现老师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了,于是产生了许多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是老师生病了吗?为了打消孩子们的担心,并且让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教师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主题活动《肚子里的小宝宝》。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不仅解答了幼儿的困惑与疑问,满足了好奇心,而且还使他们由以往口头上的爱妈妈、爱老师落实在了实际行动上。

图1-49 火箭

图1-50 《肚子里的小宝宝》主题环境(www.xing528.com)

(二) 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创设环境

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或情境中开展,而且环境创设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会根据需要而创设。在《人群》的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人群”的川流不息,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拥挤的环境。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城市广场”,由幼儿组成人群,每个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在“人群”中穿梭行动。在这样的情景中,环境创设与课程的内容紧密联系,幼儿更能深刻地体验到“人群”主题的内容与价值。将环境视为课程内容,把环境创设的过程作为教育的过程,以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在投放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增加或减少材料时,思考其中的教育价值与作用,预测对幼儿的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使其由旁观者转换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图1-51 《我们爱动脑》主题环境

图1-52 “绣馆”环境创设

苏州桃源素有“服装之乡”的美称,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饲养蚕宝宝也是桃源的特色,许多家长都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幼儿对“蚕宝宝”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于是,当地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蚕宝宝”的主题活动,根据蚕宝宝的不同生长阶段,教师设计了相关的集体参观活动,并在日常观察中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组织集体、小组或个别观察讨论,用实验、比较、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的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了进一步将主题内容进行延伸拓展、记录幼儿的探索过程,教师与幼儿还一起创设了“蚕园乐”的主题环境,为了使“蚕园乐”更加接近真实环境,教师多次带领幼儿进行观察与实践活动,并与幼儿一起运用各种材料,通过剪、折、画、粘贴等多种造型装饰手段,不断丰富“蚕园乐”环境。同时,在越来越近似真实的“蚕园乐”环境中,幼儿又从各自的爱好兴趣出发,开展饲养、抽丝、服装设计、测量、时装展示等系列活动,再现了家乡一幕幕的特色景象。于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仅对家乡的特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得到了富有个性的发展[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