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克形象:20世纪历史哲学中的制作实在论者

兰克形象:20世纪历史哲学中的制作实在论者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当伊格尔斯在《美国与德国历史思想中的兰克形象》一文中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德国史学家的兰克形象时,却并未留意到新康德主义者的兰克形象。[6]为了澄清这一误解,本章将以“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为线索,系统梳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家塑造的兰克形象[7],同时揭示“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的格言化过程。

兰克形象:20世纪历史哲学中的制作实在论者

德裔美国学者伊格尔斯在其早年的《美国与德国历史思想中的兰克形象》(1962)[1]中比较了美国和德国学者塑造的截然不同的兰克形象,在他看来,美国学者将兰克视为“科学史学之父”,而德国学者普遍注意到了兰克历史思想中的观念论(idealism)倾向。据伊格尔斯的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美国学者并不熟悉兰克的史学著作,因而获得了一种片面的兰克形象;相反,德国学者由于天然的优势而获得了一种更全面的兰克形象。[2]

伊格尔斯的文章给人的印象是:德国学者眼中的兰克形象是一样的。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经过梳理发现,在德国学者眼中,兰克也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一方面,聚贝尔、特赖奇克和梅尼克等传承兰克史学的德国史学家塑造了偏向于观念论的兰克形象;另一方面,文德尔班、西美尔和李凯尔特等并不熟悉德国史学的新康德主义者居高临下,站在哲学角度俯视兰克,从而塑造了偏向于实在论(realism)的兰克形象。遗憾的是,当伊格尔斯在《美国与德国历史思想中的兰克形象》一文中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德国史学家的兰克形象时,却并未留意到新康德主义者的兰克形象。[3]

巧合的是,新康德主义者塑造的兰克形象,与一部分美国史学家以及20世纪一众历史哲学家塑造的兰克形象如出一辙:兰克被定性为实在论者,“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就是确凿的“罪证”。在他们看来,这句格言足以代表兰克整个史学思想。“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最早出现在兰克的处女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1824)的第一版序言中,兰克在这一版序言中发出了新的史学宣言:“人们曾赋予历史学评判过去、教导当代人以利于未来的职责,当前的尝试不敢奢望这样的重任,它只想如其实际所是地(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述说/展示(sagen/zeigen)。”[4]此序言一出,兰克遭遇的质疑接连不断。(www.xing528.com)

既然兰克因“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成为众矢之的,那么要消除对他的误解,就必需重新阐释这句格言。其实,兰克借“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强调的不只是复原史实,还包括历史书写的直观性。[5]如果这种理解是准确的,那就意味看20世纪的西方历史哲学家都误解了“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他们借此批评兰克,无异于堂吉诃德大战风车。[6]

为了澄清这一误解,本章将以“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为线索,系统梳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家塑造的兰克形象[7],同时揭示“wie es eigentlich gewesen”的格言化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