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公布的2020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统计,在疫情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同比仅下降0.4%。[1]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并非处于较高的水平,国际投资能力还存在明显的缺陷,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对它们来讲还是陌生的,它们更习惯于在国内市场应用国内的规则打交道,人才队伍也是适应国内发展。
受结构调整、产能升级、产业转移、劳动力成本上涨、国内市场饱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不得不将视线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海外市场,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面临的是缺信息、缺人脉、缺人才、缺融资、缺全球救援、缺风险管控的“六缺”窘境。
简单地说,缺信息就是投资相关的政策及信息解读不易、获取精准的商业信息难度高。缺人脉就是缺少海外的人际关系渠道,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能够帮助你的当地人。缺人才就是缺少熟悉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可以担当走出去责任的专业团队和人才,外语人才也是非常缺乏。缺融资就是缺少融资渠道,特别是境外融资渠道和方法。缺全球救援就是遇到突发人员急难时,缺少海外专业救援资源和体系。缺风险管控就是缺少风险识别意识和工具、风险策略和转移的思路方案和资源,所面临的风险常常处于自然的暴露状态,风险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www.xing528.com)
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影响巨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疫情以来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是前所未有的,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造成1.7亿多人感染,380多万人死亡。全球经济衰退,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全球化倒退,也使得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变得极为复杂和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六缺”窘境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严重了,企业面临的风险环境更加复杂,处理的成本也增加了。最突出的就是由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思潮以及美元持续放水所带来的通货膨胀,使得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自身难以精确分析把握,企业“走出去”也变得更加艰难。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构,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各种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