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不受人尊重的,在老百姓看来是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和主流社会是格格不入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个体户赶上了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个体商户逐渐有了钱,不再低人一等。
个体户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它标志着中国人终于走向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对自身命运的主宰。市场经济不可缺少个体工商户这样的经济单元,个体工商户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民生的基础。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数量为3160万户。
浙江的梁先生一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个体户经营者。改革开放前,当时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在工厂上班挣钱,每月只能拿回49块钱,这微薄的收入却要养活母亲和三个孩子,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改革开放给梁先生一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梁先生母亲的针线活做得极好,也会使用缝纫机,当“个体户”这个名词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梁先生的母亲就开始试着帮人加工衣服,每加工一件收一两块钱,一个月下来收入居然比在工厂工作的父亲还高。母亲尝到了甜头,决定租门面房做服装生意,需要经常到深圳、广州等地批发服装来卖。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梁先生家里的餐桌也变得丰富起来,经常可以看见肉类蛋类等在当时很奢侈的食物。
通过个体商户经营,梁先生一家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也为国家纳税减少了国家负担,还可以解决他人的就业问题。现在个体户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也确实有一些个体户通过个体经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把个体升级为企业,把生意越做越大。(www.xing528.com)
当年个体户的发展如日中天,但是谁又能想到二十多年后,“个体户”因为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步入了“濒临绝种”的状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之中,在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各种利益群体日益分化,在个体户权益与行政权力所蕴含的部门利益的对抗中,处于松散的个体户群体不能达到更好的平衡。在与行政权力经年累月的碰撞之下,个体户数量不得不逐渐减少。加之国内个体户注册模式也越来越严格,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步骤,需要走过七道关卡历时大约三个月才能完成,各种审批费用占据了个体户人均年薪的11%。在缴纳了税费之后,个体户不仅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而且政府各部门的收费、罚款不胜枚举。垄断企业也在不断打压着个体户的生存,这些原因导致了个体户市场越来越萎靡。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1999~2004年,中国实有个体工商户从3160万户下降为2350万户,六年间消失了810万户。《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1998〕41号)决定全面开展违法和违规个体商户的市场整顿,后期又开展了清理无照经营和治理“三无”企业的专项行动,共清理取缔各类无照经营近100万户。
由于线上电商的销售额明显超过实体店的销售额,2012年李宁关闭了1800多家实体店,匹克关闭了1000家实体店,安踏关闭了100家实体店,书店、服装店、鞋店的闭店潮也有照此延续下去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