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一、概念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急救是指在人们突然发生急病或遭受意外伤害时,为抢救其生命、改善病情和预防并发症所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
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有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幼儿的意外伤害虽然是突发事件造成的,但是如果家长、教师或者其他监护人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就能够预防并控制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概率。
拓展阅读3-1
判断幼儿受意外伤害程度的方法
根据幼儿症状判断意外伤害的程度:
· 失去意识或者反应越来越小。
· 呼吸困难或者不会说话。
· 在头部受伤之后,思维混乱、头痛或者呕吐。
· 出现骨折迹象。
· 出血不止。
· 吐血或者大量便血。
· 疼痛越来越剧烈。
· 脱水,眼睛凹陷,昏睡。
(资料来源Based on Caring for Our Children:N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Performance Standards:Guidelines for Out-of-Home Child Care Programs,3rd ed.,2011)
二、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与急救
意外事故的急救能够保存生命,避免受伤程度加重,有助于康复。托幼园所的意外事故一般比较轻微,例如跌伤,简单的处理和包扎即可解决,通常不必就医。托幼园所教师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时要通知家长,以方便家长做出是否就医的决定。
但是有些意外伤害比较复杂,需要高级的紧急救治,例如心肺复苏术,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需要对患处进行固定。如果发生上述危险情况,教师应该立即拨打120电话,叫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应该进行急救。进行急救的教师或者保健医生需要接受过培训,以减少对患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避免造成残疾或者死亡。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和急救措施。
◆实践操作
一、烧(烫)伤
1.原因和症状
烧烫伤是指皮肤接触沸水、蒸汽、热汤(饭)、热油、高温、火、曝晒或化学性药物(强酸、强碱)引起的局部或大面积组织损伤。婴幼儿皮肤细嫩,接触60 ℃水1分钟即可形成一度烫伤;高于80 ℃水15秒钟即可形成二度烫伤。一度烫伤外观皮肤变红,出现疼痛、火辣辣的感觉。二度烫伤外观皮肤变红,肿胀起来,有水流出,出现非常疼痛、被烧灼的感觉。三度烧伤外观干燥硬化,失去弹性,颜色苍白(有时呈焦炙状),出现几乎感觉不到的疼痛,对皮肤的刺激没有感觉。
2.处理
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大量流动冷水浸冲局部,降温5~10分钟,随即脱掉被热源浸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由医生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处,以防污染。
轻度烧(烫)伤可用火烫膏、京万红软膏涂局部。不得涂紫药水等有色外用药,不可以涂油和油膏,除轻度灼伤外均应送医院处理。烧烫伤面积较大时,不要随便涂药,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床单、衣服包裹婴幼儿,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强酸、强碱灼伤,立即脱去被浸渍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或者用1∶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送医院处理。
二、鼻出血(鼻衄)
1.原因及症状
幼儿鼻黏膜血管很丰富,有些地方汇集成血管网,血管弯曲扩张,在鼻部外伤以及打喷嚏时,都可使曲张的血管破裂而出血。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外伤,如跌打、暴力等,此外,还有内科疾病如风湿热、疟疾、伤寒、麻疹等,血液病、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还有维生素C、K、B 等缺乏症,可见鼻出血除了局部原因外还要注意全身性疾病。鼻出血时可见血液从鼻腔滴落或流出,因鼻腔和口腔相连,有时会流入口腔。
2.处理
幼儿发生鼻出血时,因紧张或大哭、用力揉擦鼻子等均会加重出血,应立即将幼儿抱起,取半卧位,大龄儿童可采取直立式直坐位,或向前倾斜身体,但不要低头或者呈后仰位。弄清楚是哪侧鼻腔出血,用消毒棉球蘸1%的麻黄碱或0.5%的肾上腺素塞进出血侧鼻腔。再用手捏紧两侧鼻翼,让幼儿用口呼吸,数分钟后即可止血。用冷水毛巾或毛巾内包冰块放在前额部,双脚浸入热水中,都是有利于止血的方法。
若因跌伤致鼻出血,经上述方法处理后仍血流不止应及时就医。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无法止血的,也应立即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每次出血量不多,但经常发生鼻出血,则应在出血时或出血后立即去医院检查。出血后数小时或数日内,鼻黏膜尚未愈合,要避免剧烈运动或挖鼻。
三、鼻异物
1.原因和症状
儿童鼻腔异物多因好奇,玩耍时将花生米、豆粒、纽扣、塑料小玩具、纸团、果核、被子里的棉花等塞入鼻腔内,或因小昆虫突然飞进鼻腔内所致。常常会出现异物塞入鼻腔后自己取不出来,又怕受责备不敢告诉家长与教师,过后又忘了。当发现儿童一侧鼻腔有臭味时才引起注意,鼻腔异物为植物性异物,如豆、花生米、纸团等,放入鼻孔内吸收水分发生腐烂,会产生臭味,还会经常流鼻涕并带血。如为金属异物或塑料玩具等,可出现一侧鼻孔不通气或通气不好,长期刺激会产生炎症、流鼻涕,甚至脓涕。
2.处理
若发现孩子将异物塞进鼻孔,可当即嘱咐孩子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如年龄小的幼儿不会做,可用纸捻刺激鼻黏膜,使其打喷嚏,将异物排出。如果卫生纸、棉花之类异物处在浅表位置时,也可以用镊子夹出,但是如果是圆形的小珠子、豆类等镊子夹不住的异物,反而可能使其越陷越深,还有可能因落入气管引发危险,这时必须到医院由医生用专门取异物的工具取出。
四、耳异物
1.原因及症状
因为好奇,儿童玩耍时可能将异物置入自己耳内,也可能因为儿童互相嬉闹将异物放在对方耳内。耳部异物多为豆类、纽扣、珠子、塑料小玩具等;也可能是动物性异物,如蚊子、飞虫、苍蝇等突然飞进或爬进耳内。耳部异物常引起耳鸣、有异物感。动物性异物可因动物爬动刺激鼓膜而引起疼痛;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后可继发引起外耳道炎。体积大的异物可影响听力,引起反射性咳嗽等。
2.处理
植物性异物,如体积较小,可嘱咐儿童将头歪向异物侧,单脚跳,使其自行脱落;动物性异物,可用手电筒放在耳边诱昆虫自行爬出,如效果不好,应去医院取出。体积大的异物,要去医院取出。
五、眼异物
1.原因及症状
幼儿常见的眼异物是灰尘、沙土、谷皮等。异物进入眼结膜,引起流泪、不适、异物感。如异物嵌入角膜时,因刺激,疼痛症状更为严重。
2.处理
幼儿眼部出现异物时,教师应嘱咐幼儿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擦伤角膜。眼睛进异物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再滴眼药水,将异物冲出;或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蘸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拭去异物。异物嵌入角膜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处理。
六、咽部异物
1.原因及症状
幼儿咽部异物以鱼刺、碎骨类为多见,常嵌入扁桃体及其附近,可引起吞咽疼痛或不能进食,大的异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2.处理
幼儿被异物卡住后,让他张大嘴,将舌头压下,用镊子轻轻夹出,如是鱼刺,可用米醋饮服,若无效,送医院处理。鱼刺卡住喉部后,不要给孩子吃馒头、饭团等,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将刺扎入更深的位置,更不易取出。较大异物卡在咽部,可造成呼吸困难,发现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将小儿倒转,低头拍背使异物咳出或改变位置,并立即送医院处理。
七、手扎刺
1.原因及症状
竹、木、铁、玻璃、植物都可能扎入幼儿手部,刺伤皮肤。扎刺后,首先要将刺挑出,然后要消毒防感染。
2.处理
幼儿手扎刺后,将伤周围皮肤擦洗干净,把镊子或缝衣针在火上烧一烧(用打火机或火柴),并顺扎入方向将刺挑出或拔出,然后用手挤一挤,挤出几滴血,再擦些酒精。如刺扎得很深或很脏,要请医生处理,并注射抗破伤风预防针。
八、擦伤、磕碰伤
1.原因及症状
幼儿皮肤受粗糙物擦伤,引起表皮擦痕或略有出血的现象称为皮肤擦伤;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喜欢登高、奔跑,因此头部和四肢也容易出现磕碰伤,常出现局部破皮或者淤血。
2.处理
若幼儿患处只见擦伤,将伤口清洗干净,消毒即可。若擦伤出血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继续出血,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毛巾包上冰块、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钟,然后将清油(生)涂在患处。患处出现破皮时,先清创并检查伤口深度,一般浅表性破皮处理用生理盐水清创,然后敷创口净(CTZ),这样的处理方式没有刺激感,幼儿不会因为跌倒后惊慌、疼痛再加上药物刺激而大哭不止。
九、割伤
1.原因及症状
幼儿受针刺、碎玻璃划伤或小刀割伤,伤口小且深,呈直线状为割伤。
2.处理
处理幼儿的割伤应该带上乙烯基或者橡胶手套。首先要用无菌纱布覆盖住伤口,压迫止血。让幼儿坐着或躺着,将受伤部位抬高,超过心脏的位置。如果血液浸满纱布,就多加几层,不要取走纱布,这样不利于正在凝结的血块形成。血止住之后用水清洁伤口,消毒。用绷带包扎时,不可用带棉或有绒毛的布块直接盖在伤口上。包扎后的伤口不要再沾水,第二天可打开看一看,发现伤口周围红肿,请医生处理。如果受伤部位较深或者比较脏,也要请医生处理。
十、骨折
1.原因及症状
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由于幼儿大脑对肢体的控制能力有限,又活泼好动,所以容易造成骨折。在湿滑的地面上行走、奔跑,从高处跌落到坚硬的地面上,平时幼儿之间的打闹、体育活动、交通事故,将手插入门窗的缝隙中,伸手摸电风扇,把脚伸到护栏外面扭旋,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脚伸进行驶的车轮,被动物踢伤、撞伤、咬伤等都可能造成骨折。
一旦发生骨折,骨折处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压痛,以骨折处疼痛最明显。由于骨折处尖端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所以活动时疼痛加剧。骨折还常常引起周围组织损伤、肿胀和瘀血,皮肤可出现青紫色瘀斑,但位置较深的骨折,如股骨、颈骨骨折局部肿胀则不明显。骨折端因受外力作用、肌肉牵拉、肢体或骨本身重量的影响,可发生明显的移位,使伤肢发生相应的畸形。如用手摸,常感到凸凹不平,压之则产生剧烈疼痛。由于骨的正常连续性中断,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功能明显产生障碍。如上肢骨折时几乎不能抓提物件;下肢骨折时,人站不起、走不动,活动明显受限。骨折常常伴随着软组织损伤,这些合并损伤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超过骨折本身,如头颅骨骨折合并脑组织损伤或颅内血肿。
2.处理(www.xing528.com)
幼儿跌倒或者发生其他意外事故后,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时,教师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让他自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如腿脚等部位是否发生骨折,幼儿不能站立行走时,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幼儿,检查幼儿呼吸道是否畅通,是否还有呼吸,有无呕吐、昏迷、出血等症状。急救人员可以先将幼儿受伤的肢体加以固定,尽量限制受伤肢体活动,以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如有出血,应包扎、止血后再固定。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家长。
十一、头部受伤
1.原因及症状
头部受损伤如摔伤、碰伤、撞伤等都可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甚至死亡。轻度脑震荡可出现暂时性意识障碍、轻度休克、面色苍白、脉缓、躁动不安或喊叫、恶心、呕吐,然后嗜睡数小时,逐渐清醒,不会留下后遗症。重度脑震荡出现意识丧失、昏迷、休克,恢复后伴有躁动不安、头痛、恶心、呕吐或晕眩等,还可并发脑出血或脑水肿。
2.处理
即使幼儿在头部受伤后可能很快又开始玩耍,但是一旦幼儿发生头部受伤应该尽快通知家长,以便他们做出判断,是否需要送往医院。幼儿头部受伤以后,应该将幼儿放平,头部高于脚部,观察幼儿的眼睛,观察是否出现瞳孔扩散、昏迷等症状。使幼儿保持冷静,不能摇晃儿童。头部摔伤后,虽然意识清醒,没有明显脑震荡症状,但也要注意观察24小时,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送往医院诊治。
十二、中暑
1.原因及症状
夏季气温高,儿童在户外活动过度,或者在太阳下暴晒时间较长,消耗水分过多,都可导致中暑。如果幼儿保暖过度,衣服穿得太多,体液减少,盐分丢失,细胞脱水,也容易发生中暑。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饮水量不足也会中暑。
幼儿在中暑之后会看起来焦躁不安,哭闹不停,接着可能发生抽搐或昏迷;活动力变差,食欲减低或呕吐,体温明显升高,甚至可高达40 ℃以上;肤色红润,但是没有出汗,皮肤干燥,呼吸及脉搏跳动加快,昏迷,意识不清;严重的中暑可能导致死亡。
2.处理
先将孩子移至阴凉的通风处,接着解开孩子的衣物。如果是在室内,用电扇或冷气降低室内的温度。用湿毛巾擦拭孩子的身体,或者直接在身上浇一点清水。擦干孩子的身体后,以湿毛巾或凉被覆盖,让他继续待在冷气房中休息。为孩子补充水分,喝一些清凉的饮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检查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十三、休克
1.原因及症状
受伤、过敏反应、感染、中毒以及其他原因都能够引起休克。休克是身体在同疾病斗争的反应。
休克患者常常脉搏微弱,皮肤苍白、湿冷,呼吸困难。
2.处理
让患儿平卧,解开衣服、领扣、裤腰带。在对幼儿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尽量把头放低,脚抬高。患儿周围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安静。让幼儿保持冷静、舒适、温暖。可针刺或用手指甲压嘴唇上方正中间(人中穴)使之苏醒,必须刻不容缓地将患儿送到医院急救。
十四、癫痫
1.原因及症状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细胞群的超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突发性、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异常放电的部位及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患病的幼儿会突然晕倒,丧失意识,口吐涎沫,双目直视,四肢抽搐。此病发作过后即可苏醒,醒后跟正常人一样。癫痫病患儿的共同特征是反复发作,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
2.处理
为保护幼儿免受伤害,不能强行制止患儿的发作或按压患儿的四肢,以免引起骨折。患儿发作的时候,要有专人守护,应立即用一双筷子缠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咬舌致伤;解开上衣,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大多数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断,或15分钟后仍未清醒,呼吸困难或身体受伤,则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如果班级中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要留心观察,摸索规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儿发作的原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进食过量、高声、强光、感冒等。午休时更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有许多癫痫疾病常在睡眠中突然发作。
十五、溺水
1.原因及症状
在造成儿童死亡的意外事故中,溺水占第二位。幼儿因不慎落入水池、水桶、水缸、浴缸、游泳池,或在野外游泳等都可能造成溺水。溺水者可能会伴有头痛、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等症状。
2.处理
发现幼儿溺水时,成人应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幼儿从水中救出。检查幼儿呼吸是否正常,如果需要,应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立即呼叫救护车。注意保持幼儿身体温暖,如果体温过低或休克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不要放弃救治,曾经有幼儿在冷水中溺水一个多小时,经救治成功复活的案例。即使幼儿经过救治已经复苏,还需要防止感染、呼吸问题以及其他复杂情况的发生。
十六、触电
1.原因及症状
造成幼儿触电的原因有很多,幼儿用手触摸损坏的电灯开关或灯头、插座、插头可引起触电。各种原因造成的电线拉断坠落,幼儿接触断端或绝缘层破损部位,或进入跨步电压区域。工业或农业临时用电,有时未安装保险,或电线接头未缠绝缘胶布,或电闸箱未上锁等原因,幼儿不知其危害,靠近电源而触电。幼儿对电器使用不当,或者不慎将手指、金属棒等插入电插孔等都可能造成电击。当人体接触电流时,轻者立刻出现惊慌、呆滞、面色苍白,接触部位肌肉收缩,且有头晕、心动过速和全身乏力等症状。重者出现昏迷、持续抽搐、心室纤维颤动、心跳和呼吸停止。电灼伤会使皮肤呈灰黄色焦皮,中心部位低陷,周围无肿、痛等炎症反应。
2.处理
当幼儿触电时,不要触碰幼儿的身体;要冷静对当时的情景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可能要切断电源,用纸板或者塑料等非导体将电器从幼儿身体上移开;如果电压过高或者无法切断电源,应拨打火警电话请求救援;如果儿童已经离开触电的电源,观察幼儿的呼吸和心跳;可以用人工呼吸恢复幼儿的自主呼吸,如果已经停止呼吸要实施心肺复苏术;如果已经休克,可以将幼儿放平,把腿部抬高;如果幼儿出现心跳停止、心律不正常、呼吸停止、肌肉抽搐,疼痛或者意识不清等症状,应该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十七、牙外伤
1.原因及症状
学龄期的儿童年纪偏小,活动性较强,运动能力、反应能力都处于发育阶段,容易摔倒或撞到物体上造成外伤,特别是在剧烈运动或玩耍时,很容易发生碰撞、跌倒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牙周和牙神经的损伤,其中最常见的是牙脱位。
2.处理
牙齿脱位后可再次植入牙槽骨,植入时间和离体操作直接影响再植的效果。牙齿脱出牙槽骨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牙齿完全脱出后的储存条件非常重要,生理盐水被公认为较好且较易得的储存液体。因此牙齿脱出后,可以将牙齿用水冲洗干净,但不要搓洗,或刮洗。可以将牙齿放入牙槽之中,用干净纱布覆盖后让幼儿咬住纱布或者用手托住牙齿,使其复位。如果牙齿无法放入牙槽之中,可以将脱位的牙齿置于生理盐水中就诊。其他液体如组织培养液、牛奶或唾液等也可作为储存液。在条件简陋,找不到储存液的情况下,可将脱位的牙齿直接含在口中使其浸泡在唾液环境中,及时就诊。由于唾液中含有细菌,可能对再植牙愈合产生影响,因此唾液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
十八、咬伤
1.原因及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活动范围逐渐扩展,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逐渐增多,但是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被动物咬伤的事件可能发生。咬伤也是幼儿最多发的意外伤害之一。咬伤可能来自动物、人类以及昆虫。咬伤后会出现疼痛、红肿、流血等症状。
2.处理
被蛇等有毒的动物咬伤后的处理措施:一定不要惊慌失措,首先把幼儿和动物分开,不要活动患侧,以免加快血液循环使毒素迅速扩散,立即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扎紧,以防毒汁向全身扩散。结扎的时候不能勒得太紧,每隔30分钟就要放开止血带1~2分钟,防止远端肢体坏死。尽量把毒汁挤出,若有合适的药物要立即用药,同时将受伤的肢体放松。与此同时,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尽快去医院进行处理。
被狗、猫等咬伤后的处理措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反复清洗,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局部伤口原则上不包扎、不缝合、不用粉剂、不涂软膏以利于把带有狂犬病毒的血液排出。若患儿伤口深大,伤及大血管,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准确及时地做好观察记录。对四肢肿胀的幼儿一定要抬高患肢。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动作引起或加重患儿的疼痛。要及时(越早越好)足量接种合格的狂犬病疫苗。
被人类咬伤后的处理措施。幼儿之间相互打闹被咬伤后可能传播有害的细菌和病毒,如果咬伤刺破皮肤也会传播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人类咬伤进行处理时可以先使用无菌纱布压迫伤口止血,然后用皂液和清水清洗伤口3~5分钟,再用干净的绷带包扎。
十九、气管异物急救
1.原因及症状
幼儿常将小球、硬币、钮扣等小东西放入口中含着玩,抑或在吃瓜子、花生米、糖果等零食时,因逗笑、叫喊或哭闹等原因,将这些异物呛入气管。患儿脸色常憋得发紫、咳嗽不断、喉喘鸣、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若不及时抢救,异物完全堵塞气管,超过4分钟就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会留下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如果仅堵塞部分气管,但又咯不出来,就可能发生肺不张。较小的异物,如小钮扣、小弹珠等,不足以阻塞支气管,没有任何症状,但经过数周或数月后,可导致肺部发生病变,这时幼儿可能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病症。
2.处理
1)海姆立克急救法
幼儿气管发现异物时,可用海姆里克急救法救治。从发生气管异物者身后将其抱住,双手互握在其腹部正中顶端(剑突下),然后突然向其上方用力压迫(注意不要弄伤其肋骨),这样,一股气流猛然从气管中冲出,可能会使异物排出。究其作用机理,是因为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使得横膈上抬而推挤胸腔,迫使肺泡余气经气管冲向喉部,卡在气管内的异物由于突然产生的气流冲击作用,被“驱逐出境”。因此,这一急救方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海氏法”还可以用来自救,成人若不慎气管进入了异物,周围又无旁人,可将上腹部靠在椅背顶端或桌子的边缘,然后猛力向腹部上方施压,气管异物也可被冲出。
当1岁以下的婴儿出现异物呛入气管的情况时,教师千万别惊慌失措,不要试图用手把异物挖出来,可采用以下的方法尽快清除异物:让婴儿脸朝前、屁股朝后趴在救护者前臂上,同时用大腿撑住胳膊,注意要使婴儿头的水平位置比整个身体更低些。用一只手的小拇指一侧的手掌(小鱼际肌)对准婴儿的两个肩胛骨之间的脊椎部位连续拍击5至8次,注意拍击要有一定的力量,但不要用力过猛,是“拍击”,而不是“捶打”。这样通常会帮助婴儿咳出异物,如果婴儿咳得不像开始那么厉害,可以正常呼吸了,就可以扒开他的嘴看看,如果看见异物在他的嘴里或咽喉部,可以用手指夹出来。
上述方法未奏效时,应分秒必争尽快送医院耳鼻喉科就医,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如患儿出现呼吸停止,应迅速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
2)推压腹部法
让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3)拍打背法(图3-1)
立位,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于异物排出。
图3-1 拍打背法
4)倒立拍背法
此方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就诊,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不要吃饭喝水,以便医生能尽早手术。
为了预防幼儿气管进入异物的发生,要避免幼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同时不要给幼小的孩子吃炒豆、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给幼儿强迫喂药,这些都容易造成幼儿气管进入异物。在幼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钮扣、图钉等。
◆学生实训
实训地点:实训室
实训内容:
1.两人一组练习如何处理幼儿鼻出血。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如何处理幼儿眼异物、咽部异物、耳异物。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演示幼儿在下列情形中的紧急照顾或急救措施,例如:
(1)在热锅上烫伤几根手指。
(2)吃爆米花/花生窒息。
(3)门缝夹住手指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