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围战之道[37],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使敌战不坚,则城可拔,军可破。法曰:“围师必缺[38]。”
【译文】
凡是对敌围困的法则,即使能够四面包围守城之敌,也要虚留一个缺口,以此向敌人显示有逃生之路,从而使敌人守城意志不坚,这样,既可攻进占领城邑,敌军也可被消灭。兵法说:“包围敌军时要留有缺口。”
【战例】
汉末,曹操围壶关,攻之不拔。操曰:“城拔,皆坑之[39]。”连月不下。曹仁言于曹操曰:“围城必示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使人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延日久。今顿兵坚城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策。”操从仁言,乃拔其城。
【译文】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围攻壶关,久攻不克,曹操生气说:“城破之日,要将城中人全部活埋!”可是,接连几个月还是攻不下该城。曹仁向曹操建议说:“围攻城邑一定要虚留缺口,以示其有逃生之路,敌人就不会死守了。而今您却告诉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便迫使他们人人拼死守城。况且该城坚固而粮食充足,如果强攻硬打就会伤亡士卒,继续围困就会旷日持久。目前陈兵于坚城之下,向不怕死的敌人进攻,这不是好的计策。”曹操听后采纳了曹仁的建议,最后终于迫使敌人投降而攻克了壶关城。
[1] 兵法原文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2] 陈霸先:即南朝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出身小吏,梁时任征虏将军,封陈王。
[3] 王僧辩: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梁后任湘东王的左常侍及司马。平侯景有功。后为陈霸先所杀。侯景:南朝梁武帝时降将。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人。鲜卑化羯人。先属北魏尔朱荣,继归高欢。高欢死后,投奔西魏,不久又投奔梁,封河南王。后叛梁,举兵攻破京师,困死武帝,改立新帝。后自立为帝,国号汉。不久被梁军击败而逃亡,终被部下所杀。
[4] 兵法原文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5]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6] 吐蕃(bō):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公元7世纪至9世纪,建立于青藏高原。
[7] 新城:地名。在今青海门源。
[8] 王忠嗣:唐将。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本名训,少时丧父而被唐玄宗收养在宫中,并赐名忠嗣。后守卫西北边防,因战功卓著,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佩四将印。
[9] 辟(bì)易:退避,惊退。
[10] 兵法原文见《孙子·作战篇》。
[11] 王霸:东汉大将。字元伯,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西)人。从刘秀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后封向侯。
[12] 马武:东汉将领。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初曾加入绿林起义军,后归顺刘秀,任捕虏将军。周建:反汉的割据势力。
[13] 遮击:阻击,拦截。
[14] 兵法原文见《尉缭子·战威第四》。
[15] 庄公:鲁庄公。桓公之子,名同,在位十三年。
[16] 曹刿:一作曹。春秋时鲁国武士。庄公十年(前684),在长勺献策而败齐军,成为中国战史上有名的以弱敌强的战例。(www.xing528.com)
[17] 长勺: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18] 兵法原文见《孙子·势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纷纷纭纭,原指旌旗杂乱之状,但在这里则是形容部队众多貌。
[19] 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
[20]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薛仁杲:一作“薛仁果”。唐初割据势力薛举之子。勇力善射,性悍好杀,继父位称秦帝,占据陇西。兵败降唐,后被杀。
[21] 宗罗睺:薛仁杲的部将。
[22] 浅水原:地名。故址在今陕西长武西北。
[23] 辨士:能言善辩之士。辨,通“辩”。
[24] 径薄:一直逼近。径,直接,一直。薄,逼近,靠近。
[25] 权道:临机应变之法。
[26] 兵法原文见《孙子·军争篇》。
[27] 张绣:东汉末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南)人。董卓部将张济侄。济死,他继领其众,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后降曹操,不久又反袭曹军。后又投降曹操,大败袁绍。最终死于征途。
[28] 刘表: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字景升。远支皇族。任荆州刺史,后为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赤壁之战前病死。
[29] 兵法原文见《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
[30] 江夏王李道宗: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堂侄。在建唐和破突厥战斗中均有战功。晚年被诬,在流放广西象州途中病故。
[31] 壁城:古城名。在今山西新绛西南。城周八里,四面临深谷。
[32] 兵法原文见《孙子·虚实篇》。
[33] 淹月:滞留了一个月。
[34] 霁:雨过天睛。
[35] 兵法原文见《孙子·军争篇》:“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36] 凉州:今甘肃及宁夏、青海、陕西等部分地区。王国:凉州狄道(位于今甘肃临洮)人。汉灵帝刘宏中平三年(186)起兵反汉,自号“合众将军”,为韩遂、马腾等人共推为主。后被皇甫嵩击败于陈仓。陈仓:县名。位于今陕西宝鸡东,当关中、汉中之冲,向为兵家要地。
[37] 围战:本篇所讲的“围战”,从全文来看,是指围攻城邑之战,因之与《孙子兵法》所讲的“围师”不尽相同。
[38] 兵法原文见《孙子·军争篇》。
[39] 坑之:挖坑活埋俘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