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王问太公:立将之道如何?

武王问太公:立将之道如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武王问太公:立将之道如何?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41],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42],卜吉日。以授斧钺[43]

【译文】

周武王问姜太公说:“任命将帅的方式是怎样的?”

姜太公回答:“当国家遇到危难时,国君应该离开正殿,在偏殿召见大将,向他发诏令道:‘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一人了。现在有某国不肯归顺,挑起了战争,希望将军统率军队征伐它。’

“主将既已接受了诏命,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接着国君要斋戒三天,然后到太庙主持立将仪式,通过卜卦选择吉利的日子,将斧钺授予主将。

【原文】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44],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45],勿以独见而违众[46],勿以辩说为必然。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则士众必尽死力。’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47]。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48],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49]。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www.xing528.com)

【译文】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国君进入太庙正殿大门,处东向西而立。将军进入庙门,处南向北而立。国君亲自执钺,握着钺的头部,将钺柄授予主将,说道:‘自今日以后,上至于天,军中之事全由将军掌握。’再用手握住斧柄,让主将接住斧刃说:‘从今以后,下至于渊,军中的一切军务交由将军处置。看到敌军薄弱环节就进攻;遇到敌人的强大之处就停止进攻;不要以为我方人数多就轻视敌军;不要以为肩负的使命重大而决计以死殉国;不要以为自己身份地位高贵就轻贱他人;不要以为自己见解独到就违背众人的意见;不要把一切巧辩之词当作一定正确的理论。士卒未坐,你不可以先坐;士卒未食,你不可以先食。不分严寒酷暑,都必须和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只有这样,全军将士才会尽死力听命于你。’

“主将接受了国君的任命,然后下拜回答国君:‘臣听说,国家不让境外的人进行统治,军队在外作战,也不应该由朝内的人来控制。作为臣子,如果怀有二心,就不可能忠心耿耿地侍奉国君;作为主将如果心存疑虑而不敢决断,就不能抵御敌军。臣既然已接受了君命,执掌斧钺,拥有军权,就不敢留有从战场上生还的念头,只希望国君您能授予我全部的权力。如果君主不应允,臣不敢担任主将职务。’君主应允了主将的要求,主将立即拜辞远征。

【原文】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50]。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若此,则无天于上[51],无地于下[52],无敌于前[53],无君于后[54]。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55],疾若驰骛[56],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译文】

“凡军中事务,可以不听从君主的命令,全部由主将来发号施令。临敌决战,上下一心。如此,就可做到既不受天时、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也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前无敌军敢于抵挡,后无君主随意干预。足智多谋之士为主将出谋献策,勇敢无畏的将士为主将奋战,气势上冲云天,行动如奔马一样迅速,不等两军交战,敌人就降服了。军队在境外获胜,建功勋于国内,军吏加官晋级,士卒获得赏赐,百姓欢乐,主将没有祸灾。国家因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山社稷也就安宁了。”

周武王说:“您说得真是太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