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韬.三略:文启第十四,百战奇略分析

六韬.三略:文启第十四,百战奇略分析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六韬.三略:文启第十四,百战奇略分析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18],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19]。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

【译文】

周文王问姜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姜太公说:“圣人无须忧虑什么,无须吝啬什么,天下万物都各得其所;圣人不吝啬什么也不忧虑什么,万物自然会繁荣滋长。政令施行,没有人知道它潜移默化的作用;时间的推移,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更替的。圣人遵守这一规律(无为而治)办事,万事万物自然会潜移默化。如此循环往复,永无穷尽。

【原文】

“优之游之[20],展转求之[21];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22]

【译文】

“圣人优游自如,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应当孜孜不倦地去探求;求索到了,须藏之于心;既然已藏于心中,那就不可不去施行;既然已经施行,那也无须将其中的奥秘昭告天下。天地并不宣告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发育;圣人不炫耀其功德,而声名自然可以卓著。

【原文】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23],变于形容[24]。万国不通[25],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26],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译文】

“古时的圣人治理国家时,将许多人聚在一起组成家庭,聚集许多家庭组成邦国,聚集许多邦国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一切称为统驭天下的纲纪。圣人要宣扬圣贤的政教,顺应民俗,变邪僻之风为正直的风气,以实现移风易俗。各诸侯国习俗虽然不同,但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敬爱君上,这叫作‘大定’,意思是天下太平。啊!圣人用清静无为来治理天下,贤君用正己正人来治理天下,愚昧的君主不能正己也不能治人,所以与民相争。君主政令繁多,就要使用多种刑罚;刑罚过多,人民就会忧惧;人民忧惧就会流散逃亡。如果达到了上下不安的地步,并持续几代人的时间,这叫作‘大失’,政令就会造成重大失误。(www.xing528.com)

【原文】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27],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译文】

“天下人心所向,如流水一样,阻塞它,它就会停止,引导它,它就会畅通,使它静下来,它就会清澈不浊。啊!真是神秘莫测!圣人只要看到它的开始,就能预知它的结局。”

【原文】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28],民有常生[29],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30],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31]。”

【译文】

周文王说:“如何才能使天下清静呢?”

姜太公说:“天有其运行的法则,百姓也有正常的生产、生活准则,能与天下百姓一道遵循繁衍生息的准则,天下就会清静了。最好的方法是顺应天道人心来治理人民,其次是教化百姓从善。百姓接受教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却能成就万事万物,百姓不需施舍,也自然会富足。这就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德政。”

周文王说:“你说的正合我意,我将朝思夜想,永志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基本准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