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文王狩猎遇见姜太公,拜为师

周文王狩猎遇见姜太公,拜为师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狩猎专用的猎车,驾着狩猎专用的猎马,来到渭河北岸一带狩猎,终于遇见姜太公,当时他正坐在河边的茅草丛中钓鱼。于是请姜太公登上自己的车子,一同回到都城,并拜姜太公为师。

周文王狩猎遇见姜太公,拜为师

【原文】

文王将田[1],史编布卜曰[2]:“田于渭阳[3],将大得焉。非龙非彲[4],非虎非罴[5],兆得公侯[6],天遗汝师[7],以之佐昌,施及三王[8]。”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9],得皋陶[10],兆比于此[11]。”

文王乃齐三日[12],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13],坐茅以渔。

【译文】

周文王要出去狩猎,史官编为他占卜之后说:“您这次到渭水北岸去狩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所得到的既不是龙,也不是螭,既不是虎,也不是罴,根据卜兆,您将会得到一位辅佐您成就大业的公侯之才,上天派他来做您的老师,让他来辅佐您,周国将昌盛壮大,并将惠及您的子孙后代。”

周文王问道:“占卜的征兆真有这么好的结果吗?”

史官编说:“我的远祖史畴曾经为大禹占卜,卜兆预示会得到贤臣辅佐,后来果真得到了皋陶,当年的卜兆与今天的非常相似。”

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狩猎专用的猎车,驾着狩猎专用的猎马,来到渭河北岸一带狩猎,终于遇见姜太公,当时他正坐在河边的茅草丛中钓鱼

【原文】

文王劳而问之曰[14]:“子乐渔邪[15]?”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译文】

周文王上前慰劳了姜太公,并问他说:“您很喜欢钓鱼吗?”

姜太公回答:“我听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乐,小人则以做好他的事为乐。我现在钓鱼,道理差不多如此,并非喜欢钓鱼。”

【原文】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16]:禄等以权[17],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译文】

周文王问:“怎么说与钓鱼的道理相同呢?”

姜太公回答:“钓鱼时要运用三种权术,正像君主收罗人才一样。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用重赏收买死士,用不同的官爵职位授予各类人才。垂钓就是为了得到鱼,此事意义很深奥,从中可以悟出更大的道理。”

【原文】(www.xing528.com)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18];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19],君其恶之乎[20]?”

【译文】

周文王说:“我很希望听听其中深奥的道理。”

姜太公说:“源泉深远,河水才能长流不息,河水畅流,鱼类才能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的情理;树根扎得很深,树木才能茂盛,树木茂盛,才会结出果实,这是自然的情理;君子志趣相同,情意相投,就会亲密合作,亲密合作就能同创伟业,这也是自然的情理。言语应对,这是真情的文饰;而吐露内心深层蕴藏的情感,才是事理的极致。现在我向您说的都是至情之言,毫不隐讳,您听了不会感到厌烦吧?”

姜太公钓鱼

【原文】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21],小鱼食之;缗调饵香[22],中鱼食之;缗隆饵丰[23]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其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24];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25],其聚必散;嘿嘿昧昧[26],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

周文王说:“只要是有仁德的人,就能够接受严正的规劝,而不厌恶表达至情的逆耳之言。我怎么会那样呢?”

姜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明显可见,小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细适中,鱼饵香美,中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来吞饵上钩。鱼儿吞食了鱼饵,就不免会被钓丝所牵;人若享用了俸禄,就要臣服于君主。故以鱼饵钓鱼,就可烹而食之;用爵禄来吸引人入仕,就可以使他竭忠尽力;以家作为基础而取国,国可取而有之;以国作为基础来谋取天下,就可以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唉!殷商表面上看起来兴旺发达、绵延长远,但有聚必有散,终有衰败的一天;而周人默默无闻,韬光养晦,从不显露自己,一定会光照四方,传之久远。多么奇妙啊!圣人的道德无比高尚,能够引导人们领悟其创见。多么高兴啊!圣人的思虑,是依据事物的规律加以诱导,使人人各得其所,并建立各种收揽人心的方法。”

【原文】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27],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28],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29],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

周文王问:“应采取什么样的凝聚方法,才能使天下人诚心归顺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之利者,就可以取得天下;而想独占天下之利者,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变化,地有财货生长,能够与天下人共同享用的,就是仁君。仁君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能够免除人们死亡的危险,消除人们的灾难,解救人们的危难,救济人们的急需,这就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归向那里。能够与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这就是有义之人。有义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就会赶赴而归向那里。凡是人,都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好收获而趋向利益,能为天下人谋得利益的,即是有道之人。有道之人所在的地方,天下人都会归向那里。”

【原文】

文王再拜曰:“允哉[30],敢不受天之诏命乎[31]!”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译文】

周文王再次拜谢,并说道:“您讲得恰当啊!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呢?”于是请姜太公登上自己的车子,一同回到都城,并拜姜太公为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