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国,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古代巴人,勤劳勇敢,骁勇善战。
在众多的巴人故事中,最能代表巴文化特征的有两个故事。
(一)巴之神
古时候,武落钟离山崩裂,生成两处天然洞穴,一处幽暗如水,名叫“水洞”;一处赤红如火,名叫“火洞”。
水洞宽阔深广,樊氏、晖氏、相氏和郑氏都在洞内栖居。唯有巴氏,世世代代在火洞繁衍。
巴氏的务相出生在火洞中央。他出生时,天空降下金色光球,整座山弥漫着柚子花的芳香。务相哭声洪亮,体格健壮,他童年时,武落钟离山还没有君主。五个部族各自散居,虽然信奉一样的鬼神,但从来不在一起祭祀。务相长大成人,恰逢食物紧缺,五族纷争,经常吵闹打架,打得头破血流、断胳膊断腿。可是,问题总得不到解决。
巴之神
粮仓应该由谁管理呢?纠纷由谁裁决?
五个部族聚在水边商议,决定选一位有本领的人当“廪君”。
于是,五个部族各推选出一位年青人,五人拔出身上的佩剑,朝白石掷去。樊氏、晖氏、相氏、郑氏的剑都掉落下来,唯有务相的佩剑掷中白石,深深嵌入石缝,在山风中,铮铮鸣唱。
众人高声喝彩,不过,考验没有完结。接下来,长老宣布:“谁的船能一直浮水,谁就是我们的廪君。”
于是,五位年青人继续比赛,各造出一艘雕花的泥船。
泥船下水的日子,阳光明媚,风行水面。樊氏、晖氏、相氏、郑氏的泥船相继漏水、沉没了。唯有务相的雕花泥船仍在水面航行,他扬起风帆,驶向远处,又驶回来。
人们欢悦地歌唱,涌到水边,把兰桂编成的花冠高高戴在他的头顶。就这样,务相成为“廪君”,当上了武落钟离山的君主。
廪君组建军队,教他们击剑;又组织船工,制造不会沉没的土船。
没过多久,军队强大了,可以远航的船队也造好了。于是,廪君把粮食运到船上,带领众人坐上航船,离开武落钟离山,寻找更丰饶的国土。
他们顺着清江,沿江而下,来到盐阳。在盐阳,廪君遇到盐水女神。盐水女神与廪君年纪相当,容貌十分秀美。她一见到廪君,就爱上了廪君。
盐水女神为廪君献上鱼和盐:“英俊的廪君,停下你的脚步,和我共同生活吧!这里物产丰富,有鱼,也有盐。”
廪君不为所动,盐阳地方太小了,他向往更丰饶的国土。
然而,盐水女神无法忘记廪君。夜幕降临,她悄悄来到廪君的花船,钻入禀君的被窝,和廪君共枕同眠。
不过,天一亮,盐水女神就离开廪君,飞上高空,变成飞虫。她发出“唧唧嗡嗡”的鸣唱,召集当地水泽的神灵。神灵们听到盐水女神召唤,也纷纷飞到空中,它们结成虫阵,“唧唧嗡嗡”“唧唧嗡嗡”……,
不一会儿,就完全遮蔽了天上的太阳。“唧唧嗡嗡”“唧唧嗡嗡”,天地昏暗,廪君分不清南北西东,不能解缆起航。
盐水女神
一天,两天,三天……一连七天,廪君的船队滞留盐阳,无法前行。
第七个夜晚,廪君对怀中的女神说:“解散你的飞虫阵吧!明天我必须离去。如果你乐意,我带你一起走。”
盐水女神得意地亲吻廪君,以为廪君开始屈服,只要继续布虫阵绊住廪君,他就会留下来。
第十天,晨曦初露,廪君剪下一缕青丝,送给盐水女神:“请把这段情丝结在身上,我愿与你同生共死。”
盐水女神无限欢喜,接过那缕青丝,珍重地系在颈项上。然后,她张开双手,生出羽翼,飞上高空,“唧唧嗡嗡”“唧唧嗡嗡”……远远近近,所有的神灵都追随女神,飞上高空,布成虫阵。天地霎时昏暗。(www.xing528.com)
廪君涉水上岸,岸上有阴阳两石,他跪在阳石上,弯弓搭箭,瞄准在风中飘扬的青丝,“嗖”一声,射出一支箭。
“哎哟!”
飞虫轰然惊散,天空豁然开朗,蓝天丽日显现出来,浮云洁白晴明。
盐水女神前胸中箭,在风中徐徐飘落,坠入水中。
廪君连忙收起弓箭,跳入江水,抱起盐水女神。然而,神光寂灭,羽翼消失,中箭之后,盐水女神昏迷不醒,她完全失去了神性与法力。醒来后,永生的神死去了,盐水女神变成了一位寻常的人间女子。
廪君带领他的族人,也带上这位女子,乘上雕花土船,继续航行。他们一路上行,最终到达夷城,那里有一个大河湾,高山流水,沃野千里。船队停下来,廪君上岸观望,只见高山雄峻,石岸弯曲,远远看去,仿佛天然的洞穴。
廪君叹息说:“我刚从坑里出去,现在又要住进另一个坑,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话音刚落,“轰隆隆……轰隆隆……”石岸崩裂,露出三丈宽的缺口,一道阶梯显现出来,梯梯相连,一直通到石岸的高处,仿佛向廪君发出邀请。
廪君于是舍船登陆,他带领着族人,在这里落地生根,他们依山傍水,修筑城市,组建乡村。廪君和从盐阳带来的女子结了婚,从此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二)巴之魂
战国时,重庆地属巴国。巴国因与楚分居长江中上游一带,且都被中原视为蛮夷之地,因此既为盟友又为敌国,两国之间互有征伐,也曾合作共同抵抗其他国家。大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国力日趋衰弱。朐忍(今万州一带)发生叛乱,权贵挟制巴国国君,百姓流离失所。巴蔓子将军苦于兵少粮缺,无力平叛,于是连夜驰往楚国,请求楚国派兵相助。楚王不肯,巴蔓子无奈之下允诺割让三城,楚王为利所诱答应派兵,但同时要求以巴国王子作为人质。因军情紧急,巴蔓子慷慨立誓,叛乱平定后若不割城当提头来见。
巴蔓子将军雕塑
于是楚王立即出兵平叛。叛乱平息后,楚王派使者要求巴蔓子践行诺言割让三城。巴蔓子认为,国土为国之根本,身为人臣不能背着国主私自割城给外国。但君子一诺千金,又岂能食言而肥。两难之下,巴蔓子宁愿一死,以谢食言之罪。然后,他就拔剑自刎。立时,鲜血喷涌,而其身躯却虎立不倒。楚使无奈,只得装好巴蔓子的头颅回楚复命。面对如此义举,楚王也唏嘘感叹,如果楚得到这样的忠臣,还要几座城池干什么。于是,下令予以巴蔓子上卿之礼,将其头颅埋葬在楚地荆门山南,让其日夜守望故土。
消息传至巴国,举国百姓无不悲恸。巴王命人厚葬巴蔓子,并将其无头尸身葬于巴国都城江州(即重庆)七星岗莲花池。从此,巴蔓子便成了巴人护国爱民、舍生取义的人格化身。三国时,张飞打败巴郡太守严颜后要求其投降,严颜慨然道:“我巴国自古只有砍头将军,绝无投降将军。”张飞深为感动,于是释放了他。这里的砍头将军即指巴蔓子,可见其精神垂范。唐贞观年间,太宗感佩巴蔓子和严颜的忠义,于是将巴蔓子出生地临江县改名为忠州,即重庆忠县。
巴蔓子一事原为巴国百姓口耳相传,其见于书志乃是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其后便广泛见于笔记县志。巴蔓子虽死,其爱国守义的精魂永远垂范后世!
【活动二】寻找巴人故事,制作成手抄报。
【活动三】巴国探秘。请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巴人故事进行“情境再现”。
【活动四】巴蔓子将军头像,石膏翻模。
巴蔓子将军头像,石膏翻模制作流程:
(1)在翻制泥塑雕像之前先确立分块部位,在不影响正面造型的前提下,一般划分位置以侧面中心线偏后的高点为宜,以防止后续模具错位,也便于取泥。
(2)选用的插片材料为薄铁皮或塑料垫板,剪裁成宽2cm左右的梯形即可,插入泥中,要注意对齐和高低平整,随后在插片的边缘围上泥条,便于在分模打开时辨别插片的位置,又能用钳子夹住取出插片。
(3)准备好塑料盆,先放置清水(石膏粉与水的比例约为100∶80),再将石膏粉均匀地撒入,待石膏充分吸收水分后,顺势轻轻搅拌,混合调匀,避免产生结块。
(4)石膏一般会在5~15分钟后凝结,所以要控制时间,将调好的石膏浆用手向泥塑上撩洒,可从正面开始。撩洒石膏浆时要边撩边吹气,防止气泡的产生。如此层层撩洒,直至所需厚度,一般为1.5cm左右,对于体量大的雕塑,厚度可适当加大。
(5)撩洒石膏浆时要防止薄厚不匀,影响模子的强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雕像的高低心中有数,越是雕像的高点越要注意别洒薄了,因为石膏的高点不易挂住浆,很容易撩薄了,厚度基本到位后,外部用木棍和麻丝加固,这是防止开模时石膏模断裂。开模时自上而下,用不锋利的刀子插入分块处的缝隙内,少量加水模块易松动。
(6)模子开启后挖出泥巴,取出雕塑的支架,用水洗净模子内壁,然后刷上肥皂水作隔离剂(润滑剂类)。待石膏模干燥后,再合上模子,在模子外用石膏粘牢并捆好。
(7)准备石膏浆,按比例调均匀后,灌入模具,灌入石膏外模时要注意均匀摇动,让石膏均匀地附在模具上,一般内模的厚度为1~1.5cm。在颈部位置可用麻丝类蘸上石膏浆加厚以增加强度。在底部或一些较薄的地方可以用棕丝浸上石膏浆以加固,内模完成后,待全部凝固后,可用平口凿子打去外模,开凿的时候可以从背后不重要的地方开始,顺手了再移到眼鼻处,外模全部打去,内模形象就呈现出来了。
巴蔓子将军石膏头像制作
思考:亲爱的同学,你从廪君的故事和巴蔓子将军的故事中感悟了古代巴人的哪些精神?巴文化的哪些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