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高翥)
文本诵读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②。
【注释】①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②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译文
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的哭泣声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祭扫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子孙们到坟前祭祀的酒何曾流到黄泉呢?
文化记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在这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www.xing528.com)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与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当了国君,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亲自去请介子推上朝接受封赏。谁知介子推同老母亲悄悄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隐居。晋文公找不到介子推,于是下令烧山,想逼介子推自己出来,但介子推没有出来。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在山上找到了介子推,介子推母子俩已葬身火海。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在介子推蒙难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群臣看到那棵老柳树复活了,绿枝千条。晋文公走到树前,掐了一根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给这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品格传承
乍读此诗,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略露悲观、稍显消沉的情绪。然而,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别样的生命情态。
人生有酒,就要在活着的时候畅饮。这种注重质量的生活追求,是对传统生活理念的颠覆。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作者这种认识是否顺应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否有悖人伦常理,光是这个敢于有个性地活着的灵魂,就足以让我们深思。
很多时候,我们总在盲目地做着一些事情,从来不质疑,也从来不敢去反思,更不敢去违背。总是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所有的人都按同一种状态活着,这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嘲讽。
作者在诗歌里所阐述的不仅仅是注重自我,其实也包含要改变传统的生活理念与方式的一种渴望。毕竟,相比于对逝者毫无意义的丰盛的祭祀,活着的时候勤心奉养也许更有意义。在长辈活着的时候孝顺长辈,让他们有生之年能够快乐地度过,不比将酒洒在坟前更有意义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