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10月,选帝侯们或亲自或派代表来米尔豪森,就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势展开讨论。天主教区选帝侯警告新教诸侯,1620年的《米尔豪森》协定已经失效,如果他们选择效忠皇帝,那么他们占有的土地就不会遭到武力收回。然而,事实上,他们没有选择效忠皇帝,而是伙同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反对皇帝,企图在外国势力的帮助下分裂帝国。该是正义说话的时侯了。天主教会坚持《奥格斯堡和约》就是在坚持正义。因此,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站在天主教区选帝侯的一边,另外两位新教选帝侯没有公开表示反对意见。萨克森选帝侯约翰·乔治一世认为,下萨克森地区的新教诸侯不听他的劝告,惹火烧身,所以最终卷入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天主教选帝侯们感到他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快要实现了,就做出了过河拆桥的举动。虽然蒂利伯爵约翰·塞克拉斯和他的军团功不可没,但如果没有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天主教联盟是很难战胜敌人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打败了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迫使拜特伦·加博尔俯首称臣,收复了西里西亚,在卢特尔大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却极有可能在战败的新教诸侯和选帝侯地区推行令人窒息的军事专制统治。他的征兵官敲锣打鼓,招募壮丁。神圣罗马帝国南方地区那些宁静的天主教城市原本认为,随着1622年欧内斯特·冯·曼斯费尔德伯爵在西奔阿尔萨斯的路上销声匿迹后,苦难也就结束了,但没想到的是,这些地方又成了新军团的大本营。四面八方的壮丁纷至沓来,他们的装备和衣食住行又得由这些地方来承担。百姓开始恐慌了,认为这又是一支靠压榨百姓而过活的军队,而不是与敌人作战的军队。他们听到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的军官毫不掩饰地谈论军事目的——推翻新教诸侯和选帝侯,使皇帝拥有实至名归的权力。
百姓的怨声渐起,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自食恶果。如果他们都能顺从主教的意志,那么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就不需要出兵了。但事实上,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确实需要用兵弹压他们。当手握重兵之人坚持要做他们的主人时,他们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选帝侯们心里明镜似的,一种新的秩序有可能诞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敢向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温和地进言并向皇帝请愿,希望他们能命令军队停止实施暴行。
与南方地区的城镇相比,神圣罗马帝国北方地区的新教城市更加反感军事专制统治。在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到来之前,统治这些城市的大都是商业寡头。他们的事业风生水起,但对新教事业并不太热衷。南方地区的城镇最先脱离了新教联盟,而北方地区的城镇却不情愿地卷入了战争。北方地区的人们认为,帝国的统治应该遵循数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诸侯们的势力不应过大,更不应侵犯皇权。他们不希望军队进驻自己生活的地方,不想看到盛气凌人的军官和狐假虎威的士兵。尽管愤怒不已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已经极尽恐吓之能事,但马格德堡还是没有屈服。汉堡宣布准备接受皇帝的统治,但不欢迎皇帝的军队进驻。虽然马格德堡日后可能会遭到围攻,但汉堡及其他几个海滨城市却不容易被攻克。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在陆战中虽然实力强劲,但在海战中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逃回了丹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控制着波罗的海。他们是否会将一支军队输送至神圣罗马帝国战场呢?虽然这不得而知,但他们至少可以将粮草和军需囤积到某个海港。而神圣罗马帝国要想高枕无忧,首先就得控制住这些海港。
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汉堡
因此,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决定在这片危险的地方扎根。他坚信,越是危险的地方,机会就越多。梅克伦堡的两位公爵一直坚定地支持着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战争。1627年,大多数诸侯已经不再为战争献金了,但两位公爵仍在履行当初的约定。这时,虽然两位公爵表达了愿向斐迪南二世称臣的心意,但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认为,对他有价值的是他们的反叛行为而非忏悔之意。1628年2月,斐迪南二世就像剥夺腓特烈五世的巴拉丁选帝侯资格那样,宣布剥夺上述两位公爵的爵位,并将两个公国抵押给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以此向他保证日后会结清他的军费。关于腓特烈五世的选帝侯资格被剥夺一事,天主教选帝侯们没觉得有何不妥。不过,他们认为,斐迪南二世如此迁就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有失妥当。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情感变化。
凭借对梅克伦堡的控制,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在波罗的海沿岸有了立足之地。然而,如果想免遭敌人攻击,他还要控制更多的地方。整个冬天,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都在与古老的商业联盟——汉萨同盟[3]进行谈判。在历史上,汉萨同盟在神圣罗马帝国北方地区的地位极其重要,尽管已经不像过去那般辉煌,但对渴望一统神圣罗马帝国的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这股新势力来说,仍然不容小觑。
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有充足理由说服汉萨同盟接受斐迪南二世的统治。他承诺,汉萨同盟遭到外国势力欺凌时,强大的帝国军队就会为它们撑腰。这足以让汉萨同盟动心。汉堡一直都是外国势力眼中的一块肥肉,因为西方各国在采购造船材料时都需取道那里。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就在易北河下游建起了格吕克斯塔特,希望以此来分走汉堡丰厚的贸易利润。英格兰国王怀疑汉堡的商船在为敌国西班牙服务,便封锁了易北河,劫走了不少船只。(www.xing528.com)
在历史上,汉萨同盟在神圣罗马帝国北方地区的地位极其重要。图为吕贝克与汉堡结成汉萨同盟
克里斯蒂安四世在易北河下游建起的格吕克斯塔特
因此,德意志民族如果发展了,汉萨同盟就会从中获益。然而,斐迪南二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真正站在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立场上。他想做的就是与西班牙保持现有的特殊协定,以便完全垄断神圣罗马帝国同西班牙领地之间的贸易。然而,垄断贸易必然会引起英格兰、荷兰甚至丹麦和瑞典的强烈不满,最终可能导致战争。现在,整个计划主要由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负责实施,未来实在堪忧。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被任命为波罗的海海军统帅,而汉萨同盟负责为他打造一支舰队。
精打细算的汉萨同盟会作何选择呢?在这种情况下,只与西班牙人进行贸易肯定不是明智之举,西班牙人也不会答应。与此同时,汉萨同盟礼貌地拒绝了斐迪南二世的方案。获悉汉萨同盟的答复后,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一边警告一边恐吓。他说,他有办法从陆路切断它们的贸易,没收它们从英格兰或荷兰进口的商品。总而言之,他会用两个世纪后拿破仑采用的方法[4]去对付它们。
然而,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更希望尽快在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实施自己的计划。他一直对来自瑞典的威胁忧心忡忡。1627年11月,他与一名冒险者进行了谈判,对方答应去放火烧掉停泊在瑞典港口的舰队。但这一计划最终流产。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但敌人的舰队却毫发未损。这样一来,他必须保护这些城市。波罗的海南岸正在形成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绝不会袖手旁观。
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很快占领了维斯马。不久,罗斯托克港也被一排排战舰包围了。波美拉尼亚公爵博古斯拉夫十四世虽然曾发誓要确保海岸的安全,但现在也不得不接受一支强大的帝国军队已经侵入的事实。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阿尔布雷希特·冯·华伦斯坦的计划在进行。
罗斯托克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