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表是在纳税人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等金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差异)通过《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集中填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日常会计处理与对外财务报告应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除企业存在利润调整情况,如存在隐瞒收入、收入不实、虚列成本等问题,需要调整企业损益外,一般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并非同时调整企业账簿。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如果不同时调整企业会计利润,则不必调账,有关纳税调整工作主要通过《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及其附表完成,纳税调整是一个在“账外表内”的实施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核算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收入、支出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当期会计损益,对于部分非经营性项目如资产评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等未计入企业损益核算(计入资本公积)。《企业所得税法》对税基纳税调整时,对一些项目规定了扣除标准,对有关项目规定不予扣除,对一些收入性项目采取特殊处理方式。另外在申报表实际填写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会计上已作扣除,但税法无相关规定的情形,只要税法无限制性规定,从维护纳税人权益角度看,原则可以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当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并行,为解决会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账务处理和对外财务、税收披露协调上的问题,新纳税申报表对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与税法差统一通过《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集中进行纳税调整。
(3)主表包括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和附列资料四个部分。报表的每一部分都承裁着不同的功能,要了解报表每一部分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中应善于将报表切分为不同部分进行学习研究。
(4)由于主表基本上按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设计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了有关会计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损益科目设置的比较如表2-5所示。(www.xing528.com)
表2-5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损益科目对比表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应根据以上科目不同,分析调整填列主表及相关附表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