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客司的历史渊源与礼仪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知客司的历史渊源与礼仪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在历史文献和大众眼中的知客司,是在民间特定的礼仪活动中,专门负责宾客的迎来送往、接待工作的。从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知客司”的历史渊源之悠久。主家选定知客司后,会在“过事”的十天半月前,带上好酒好烟登门拜访、聘请知客司。总之礼仪活动中的一切相关事宜,知客司都要替主家考虑周全、安排到位。

知客司的历史渊源与礼仪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知客司,民间也叫“知客”“支客师”“支客司”,在这里“师”“司”同义。一般意义上的“支客司”,是指在民间礼俗活动中支应客人的人。

“知客”一词在文献中有记载。《辞源》释“知客”为“佛寺中主管接待宾客的僧人”,是禅林中司掌迎送与应接宾客之职称,又作典客、典宾。它是一个实体职务。《辞海》谓“知客”:“旧时专管招待宾客的人。”看来在历史文献和大众眼中的知客司,是在民间特定的礼仪活动中,专门负责宾客的迎来送往、接待工作的。

但是,汉中巴山一带的知客司的“权力”,比历史文献和大众眼中的知客司要大得多。

互联网《360百科》对古代“传声赞导”的“鸿胪”之官这样解释:“乡村农家办婚丧大事,一般都要请‘总管’(或称‘知客’)来操持料理。这样的人物常常会高喉咙大嗓门地向众人传达主家的意见,安排各项事务。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www.xing528.com)

从这一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知客司”的历史渊源之悠久。但是,到底是民间的“知客”在前,还是朝廷的“大行人”“典客”或者“鸿胪”在前,是朝廷参照了民间,还是民间仿效了朝廷,当为有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历史上的汉中巴山一带,大多数地方山大林深,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所以人们家里要举办一场比较大一些的礼俗活动,诸如婚嫁、丧葬、寿诞、满月、修房上梁之类的红白喜事,一般都要迎宾宴客,特别是婚嫁之事,一定要在“过事”的十天半月前,请一位在当地具有名望的知客司,替主家全盘操持所有事情。

主家选定知客司后,会在“过事”的十天半月前,带上好酒好烟登门拜访、聘请知客司。知客司须提前一两天到主家,实地查看,与主家共同商议“过事”的具体事项,诸如礼仪的规格、具体的议程、宴席的档次及数量的控制等,并拟定一个初步方案。过去的传统礼俗,知客司还有大量的“文案”工作要做,草拟、制作各种礼仪文书,比如婚礼中男方去女方娶亲用的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以及敬神用的祝神辞,拜客用的柬帖、礼单等,以及男家自用婚联等。总之礼仪活动中的一切相关事宜,知客司都要替主家考虑周全、安排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