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数学后进生,教师要培养他们的信心,不仅要在思想上、人格上关心他们,而且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后进生。针对后进生学习上的实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分解目标、降低难度。很多学生学习上不想学,学习劲头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上有困难、有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目标教学不能太笼统、抽象,而是要分解目标。那么,什么是分解目标呢?所谓分解目标,就是为了不使学生知难而退,把他们确定的终极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层次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目标太大、太高对人的压力很大,而把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层次的小目标,这样对人的压力就不那么大,并且较容易实现。而这些近期目标的实现又使人产生成就感,进而产生征服更多目标的气势和欲望。例如,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解为若干阶段的小目标,具体分为:平时上课时,上课要求做到不迟到、不无故缺旷、上什么课学什么、完成好每一次作业、记住一些基本知识、平时测验与考试力争及格等,对知识的掌握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是按照识记—理解—概括—运用的步骤逐步深化,而对于学生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并加以鼓励、表扬、引导,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实践证明,通过分解目标,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质的飞跃。
另外,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组成的统一体。只有仔细观察这个统一体,及时抓住思想矛盾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寻求最佳的穿透力,才能真正显示出思想教育工作的威力。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学生偶发因素中及时捕捉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其转化。例如,某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关心班集体、帮助同学的行为。又如,在集体违纪中勇敢承认自己所做的事等。这里面就包含着某些积极因素,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到并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促进转化。
作为教师,要以全面的眼光看待数学后进生,不能有偏见,认为他们一无是处、无药可救,这样会让他们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育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发现其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让其增强自信心。此外,我们还可以用耐心对学生进行培养。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学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有人有意或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你正好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他们会“破罐破摔”,最终一发不可收。所以,转化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遇到的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的情况,对此一定要有耐心。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并不是教育工作者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学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比如,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采取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多层次教学等原则,以表扬为主,为学生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积极评价。为此,我们还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了成长记录册,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在转化后进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实际,指导家长如何配合学生的转化。对一些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式,要及时提出意见,帮助“棍棒教育”的家长懂得说服教育的重要,使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信心的家长树立信心,使对过分宠爱孩子的家长懂得严格要求孩子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家长接触联系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避免家访所引起的副作用。教师不是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就立刻到学生家里去向家长告状,而是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进步。除了家访外,还可以利用家长联系手册、家长会,也可以采用电话访谈,使双方了解或汇报学生情况,保持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同时,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发展,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学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偏爱。实际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转变好的。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点,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是不会奏效的。教师要从关爱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对待学生,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更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中;在班级活动中,教师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www.xing528.com)
后进生是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夸奖和鼓励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学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不管是对何种性格特点的学生,教师都应用父母般的爱去关怀、对待他们,这是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首先,教师要与后进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消解他们对教师、家长教育的排斥心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以一颗诚心、爱心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考虑他们的内心诉求,多相处、少训斥、多鼓励、多肯定。其次,教师要少发号施令,遇事多与学生商量,少罗列条条框框,多举些感人事例,使他们学有榜样。再次,教师要深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对他们比较敏感的问题少提及或有策略地提及,尽量不伤及痛处,不揭伤疤,让他们觉得教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要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无私的、真诚的爱,在他们有困难时及时关心、帮助,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怀,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在用爱温暖学生时,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他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教育学生时,只有长期、广泛、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了解观察,才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之进行教育转化。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事、文明礼貌的基本素养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要通过交朋友,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认识;要与学生谈心,从思想上让他们树立信心,用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