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绝大多数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德问题或智力问题,实际上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多种因素集合作用而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立身于中小学教育的许多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给予科学的态度和合理有效的对策,只是笼统地把这些学生称为“差生”或“后进生”。我们经常能听到他们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诸如此类的感叹。
一代名师霍懋征曾说过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其实,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来看待这些学习和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通常所说的“差生”或“后进生”),如何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地转化他们。接下来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如何正确看待后进生?就像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由于遗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他们的发展有快有慢,发展轨迹也各不相同。有些人早慧,从小就很有气势,但这些人里面不见得所有人一辈子都闪闪发光;有些人可能像流星一闪而过、像昙花一现一样。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一文中的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有些人恰恰相反,他们大器晚成,小的时候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像大家都熟悉的爱迪生、爱因斯坦等都是如此。独特性意味着差异,学生在校表现出水平差异是很正常的现象,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有的学者就提出“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一书中写道: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活生生、有鲜明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正在发展中的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但学生无论怎么不成熟,都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生。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地步,这就有可能被制造出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其次,要确立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人的信念,把每个学生都作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来培养。教师应该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每个学生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有的学生也许今天学习不好,明天却有可能突飞猛进;有的学生也许功课不好,但其他方面的才能却出类拔萃。面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学生,谨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最后,要珍视和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信任学生。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被视为一种财富加以开发,被看成有效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请相信这句话:“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后进生呢?对此,我们要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对人的影响虽不像动植物那样直接,但那种无形的熏陶作用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得到的。环境可以塑造出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可以培养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学生能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其良好的个性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各种潜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但倘若学生处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必然会产生身心疾病,智力的发展和个性与人格的形成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心理健康环境包括良好的秩序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以及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的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爱是巨大无比的教育者。教师必须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效其行。特别要多关注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因为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后进生的自卑感更强,表现更为复杂。所以,要想有效地转化好后进生,教师就必须关爱他们、公平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目光敏锐些,密切留意观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以小见大,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肯定与表扬。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课代表,让他们帮教师、帮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享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帮他们找回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后进生才有可能沿着教师的期望发展。(www.xing528.com)
教师、学生、家长不断沟通,营造合力。后进生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于在与同学、教师和父母相处中彼此缺乏了解和沟通造成的,特别是在与父母、教师的交往中,由于年龄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很容易出现代沟,以及师生关系紧张等情况。只有三方不断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及时交流各自的思想与观点,才能化解许多的误解、分歧与矛盾,换来理解、信任与友谊。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相互配合、营造合力,才能达到目标。另外,我们可以采取同学之间监督互助的方式,如集体选举“最需要帮助的同学”“最近进步最快的同学”等,在班级内部形成一种团结进步的氛围和积极正确的舆论,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平时,教师要多与后进生家长交流沟通,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争取家长的默契与配合,与家长一起制订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共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形成多元发展的评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与网络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迈克尔·乔丹、比尔·盖茨等人的成功使评价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根据新课程评价理念,我们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树立多元的发展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总之,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克服单一和统一规格要求的弊端,正确看待和转化后进生,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与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爱优生不难,难的是不歧视差生。对任何学生都不轻言放弃,这便是教师的伟大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