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中,教师要成为转化后进生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德育水平至关重要。
(一)教师对后进生要比对优等生付出更多偏爱
偏爱,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他们相信这些孩子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转变好的。毫无疑问,这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基点,再好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也不会奏效的。教师要从关爱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师者风范感染、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而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投入情感的浓度,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关爱、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感受到温暖。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不能只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要激励后进生踊跃发言,使他们集中到教师的教学中;在班级活动中,教师不忘留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后进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夸奖、鼓励。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不管是何种性格特点的后进生,教师都应该用父母般的爱去关怀、对待他们,这是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与后进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消除他们对教师、家长教育的排斥心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以一颗诚心、爱心多与后进生交流、沟通,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考虑他们的内心诉求,多尊重、少训斥、多鼓励、多肯定。其次,教师要少发号施令,遇事多共同商量,少罗列条条框框,多举些感人事例,使他们学有榜样。再次,教师要深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对他们比较敏感的问题少提及或有策略地提及,尽量不伤及痛处,不揭伤疤,让他们觉得教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对于后进生来说,要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在他们学生有困难时,要及时关心帮助,使他们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怀,进而达到感化他们、教育他们的目的。
在用爱温暖后进生时,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他们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教育后进生。只有长期、广泛、深入、细致地对后进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了解观察,才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之进行教育转化。同时,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增强后进生的分辨是非能力;要对后进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集体的教育,对后进生进行为人处事、文明礼貌的基本素养教育,使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通过交朋友关心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认识;要与后进生谈心,从思想上让他们树立信心,用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提高。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教师,不管有没有表露,总是有点不太喜欢后进生。后进生就不能成才吗?否也,爱迪生、爱因斯坦、华罗庚等许许多多伟人小时候的故事足以让我们清醒。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后进生的潜力与特长,通过各种方式给后进生创造表现的机会,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才能,获得被他人尊重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
后进生的缺点往往掩盖了他们的优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充分肯定,因为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钥匙,是挖掘后进生潜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教师只是指责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甚至认为后进生一无是处,那么无论教师怎样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能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尊重和爱抚、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教师在运用赏识手段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要用积极爱护的心态对待他们,用赞赏的眼光去认识他们,这样才能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大大小小值得赏识的“闪光点”。无论事情的大小,如一次作业得到表扬、改正一次小错受到鼓励、一次劳动被夸奖、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称赞等,都会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烙印,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能增强达到成就的意识需要,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更值得随时留心他们的长处。一旦发现他们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借机用“升温”的办法造势,大加表扬,使其他后进生也产生自己该学习好的趋从心理,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但是,本着对后进生前途负责的态度,防止他们只重视教师肯定的方面,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危害,产生错误再现,教师在表扬后,对其不足方面用“假如××同学能在××方面努力,就会成为更了不起的同学”之类的话去提醒他们,要求其扬长避短,乘势而上,这样会使他们乐意接受教师指出的不足而加倍努力改正,不断进步。当然,教育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比较棘手的问题,转化后进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精神,注意工作的方法、方式,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反复抓,抓反复,让后进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走出后进行列,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教师应该根据后进生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育转化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例如,对于聪明灵活但又贪玩好动的“顽皮型”后进生,应以疏导、迁移的方法,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对于偏激固执、刚愎自用型的后进生,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看待自己,从而引导他们从偏激的死角里走出来;对于自暴自弃、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的自卑型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和自信心,敢做敢当,不断向他人学习和比较,并逐步消除其自卑心理,形成自强、自信的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有耐心、爱心、真心和恒心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俗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而,我们的每位教师要有耐心,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当我们刚开始着手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这些学生会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温暖,对自己会要求严格,学习上会要求上进,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会悲观失望,灰心丧气。因而,我们的教师必须耐心做好他们的工作,善于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去找他们的成绩,防止后进生的反复。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所以,教师要耐心教导学生,直到开花结果。
对待后进生,教师从感情上、生活上、学习上体贴他们,重点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切忌用歧视的言行嫌弃他们,更不能践踏其自尊心或侮辱其人格。坚持不懈地启发,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循序渐进,定有成效。教师必须从开阔的学习思路入手,特别注意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以优良的教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一方面把近期教育同远大理想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挖掘出内在的学习潜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认真勤奋刻苦,养成自检、自律、自强的习惯;第三方面是培养学生克服厌学、贪玩等不良习惯,扎实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只靠苦口婆心的帮助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增加适当的学习压力,伴以严厉的批评,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
假如平时不是采取积极主动的帮助措施,而是消极对待甚至泼冷水,他们往往会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相反,如果能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他们认识问题、了解事物的能力比较灵敏,追求上进的愿望比其他一般学生更强烈,实现理想的先决条件也较为充分。加强后进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是我们转化此类后进生的关键。恨铁不成钢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弃之不理,任其发展,只能纵容他们愈演愈烈,变本加厉,到头来一无所获。因为他们自身智力不弱,只是年龄尚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差。只要我们能够耐心,细致地采取有效的帮助措施,促进其世界观的改造,端正学风,相信不久以后,他们会以崭新的面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成为学习中的佼佼者。
培养师生间深厚情谊,使用爱心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首要环节。后进生因为品德和学业不好而遭歧视、冷遇、忽视,缺乏关心、帮助,所以往往有意无意地拉开自己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教师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对后进生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如教师可以从学习、生活、家庭情况等方面,去了解、关心后进生,并尽可能利用集体力量去帮助他们,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建立起深厚的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情谊,使他们在多方面都得到“感化”。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者只有对后进生多倾注一片爱心,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教师要针对后进生不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教育
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所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是解决后进生学习上问题的关键。
大部分后进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因而,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遇到问题不愿动脑筋,直接问教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后进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培养学生爱观察、善总结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就体会到观察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注意后进生的反复,后进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言行易于反复。一些后进生往往在教师的一番批语教育和鼓励之后,认识可能一下子提高许多,行动也变得很积极。但他们并未形成真正的自律能力,一旦遇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或其他学生异样的目光,或个别人的冷嘲热讽,或严格的纪律约束,他们就很容易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因此,转化后进生,一要经常抓,二要抓反复。要做好反复教育工作,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做到“持之以恒”。
在教育实践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正确掌握本层次教学目标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发现存在普遍性问题予以纠正。如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可及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每节课的达标练习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通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检查他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快速的反馈,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使学生切实感受自己的成功和受到的鼓励,从而不断增强其信心,并在教师的爱心和激励下,使他们通过努力和父母、社会的理解而获得成功,从而让每一个后进生都学到数学知识。
(五)教师要用关心转化后进生
关心,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爱的要求,对后进生来说尤其强烈。学生时时翘首以待,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热情的关注,而不是冷眼的监视。因此,教师切不可漠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学生犯错误后,或多或少都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再加上犯了错误后,他的防范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去。后进生的逆反源自于不被理解和外在的严厉控制,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学生建立师生关系,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想法;其次要偏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从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上、生活上体贴、关怀后进生,使他们感到集体给他们的温暖、教师给他们的信任,打开他们幼小心灵的窗户,消除他们与集体和社会的隔膜。即使在严厉批评时,也要渗透着热忱的关心和希望,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去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他们。
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
后进生虽然缺点较多,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教师要克服偏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热情鼓励,使之发扬光大,扬眉吐气,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求实精神和为人态度。
2.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要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一步一步地提出切合他们实际的要求,并且引导他们切实做到,不能退让,也不得迁就,要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懈怠习惯,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前进。
3.依靠集体,教育后进生
一要健全班集体和运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克服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二要建立后进生档案和班级帮教小组制度,专门负责监督他们的行为,帮助并促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4.要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要向家长阐明对后进生进行各种教育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定期通报后进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操行评定;要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的结合。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即一是母爱,二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就要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新的希望。
去年班级新转来了一个学生,听说他在以前的学校时是一个非常能闹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而且脾气还挺大,经常打架。我对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制订了比较详细的教育方案。在这些措施当中,我感觉到最应该指出的是要给他空间,要有宽容的心态,要把他的余力引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在刚开学不久,先是同桌要求换座位;不久,周围同学也开始不满,当然几位任课教师也都向我反映过他。正好晚自习之前,他在走廊打闹,我抓紧时机把他请到办公室。“玩呢?”我问。他不做声。“转来一个多月了,感觉怎么样?”我又问。“还好。”他回答。“精神很好嘛,好像身体也不错啊!足球踢得很好吧。”我夸奖道。他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有什么问题没有?”他想了想说:“我上课喜欢讲闲话,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我。”“你自己怎么看?”我问。他不做声。讲闲话这一现象我也早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只要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马上前后左右讲开了,而且声音还挺大。当然,教师不满了,批评他难免又影响教学进度。
我在班里曾经讲过这件事,大意是以班级为单位上课,是集体行为,如果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势必使得正常教学无法进行,这不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大家得克制。当然,我也指出,“积极发言是好事,但接了老师的话没完没了地讲,就要受到批评了。”对于这些,李同学应该知道。我又说:“同学、教师说你是捣乱,你怎么看?”他马上辩解:“不是捣乱,我就是喜欢说话。”“那怎么办?”我问。“我改。”他信心十足。“不是捣乱就好,那怎么改呢?”我问。“慢慢改吧。”他慢悠悠地说。“那得多长时间?”我问。他说:“我也不知道。”“你看这样可不可以,你和同桌配合一下,我和其他教师也讲讲,把你一节课讲闲话的次数记下来,每天要比前一天少一次,如何?”他说:“试试看,我一定改。”对这样的学生,新学年是他们最好的契机,也是教师教育的最好契机。
首先,我有意采取方法不让他强化他的差生意识、问题生意识。其实他也只是习惯不好罢了,和他谈话,尽量做的就是聊天,就是讨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谈话中,让他自己思考问题,反思自己,从而做出选择。后来他跟我讲,我和别的教师不一样,他敬佩我。其实,我只是不烦他们。
(六)教师要用尊重转化数学后进生
人人都希望被人尊重,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后进生的这一情感要求尤其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后进生的戒备心理是因缺乏信任而引起,为此教师应该给后进生一点信任,多几分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分关爱。面对后进生,教师的挖苦讽刺、吹毛求疵会挫伤学生仅有的自尊。如果学生不能感到被人尊重,他就不可能用正确的方式自尊,学生是在受尊重的过程中学会自尊的。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为他们创造抬头的机会,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激起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点燃学生心灵自尊、自强、自信的火花。
所以,教师应当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尊重、信任后进生,理解他们,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和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在优等生身上。在心里,要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巧妙地让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激起他们学习生活的勇气,鼓励他们大胆地去痛改前非,避免自暴自弃。
为什么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的矛盾。
后进生往往都有一种自卑,都不爱说话,爱打闹,不听教师话,误认为教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为难他。这样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后进生同教师、同学之间形成阻隔,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教学难度大大增强。如果教师这时还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他们,久而久之,矛盾会越来越大,他们便在学习和生活越来越远离集体,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相反,如果教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及时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觉得自己仍然得到教师的关心,他们的行为就会慢慢得到改变。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矛盾就会逐渐消失,从而为教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条件。(www.xing528.com)
其次,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
后进生处于后进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他们才能把教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教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如当教师讲完一个新的内容后,要想了解学生能掌握到多少这一情况,教师不能直接问学生:“你们掌握了没有?”这样教师是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必须通过练习和与部分后进生交谈,才能全面了解,为巩固加深知识点时做到有的放矢奠定基础。
最后,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
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这一点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深有体会。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后进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后进生,让后进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虽然后进生在心灵上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教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七)正确地对待、评价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途径
1.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
对待后进生,要逐个聚焦、全面地认识他们。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要尽量做到目光多关注、机会多给予、鼓励多用心、纪律多重复、奖励多偏心、谈心高频率等,要强化优点,放大优点,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在班级晨会中放大、上升到品质高度,使得后进生自己和家长的脸上都有光彩。同时,这一举措还将多元评价理念传递给全班学生,以及到教室上课的其他科任教师。因而,希望通过长期努力,在后进生身上能产生光环效应。
2.找准突破口,稳步提高
后进生学习之所以落后,根本因素是学习方法和方式上存在问题。笔者对观察结果,做了以下归纳:观察不仔细,盲目信任自己;懒惰思想严重,不舍得花时间逐个对照课本中的词语,将所有的词语都先带个头,然后撇开课本自顾自写,这样往往导致要错就错一长串;没有检查习惯,写好后合上本子就完事。在此结果的基础上,笔者觉得抄写生字词是相对简单的学习行为,所以先给最基本的抄写行为做了如下规定:凡是抄写生字词一律写4遍,看一个词语写4遍,未完成抄写生字词的家庭作业一律抄当天学的课文1遍。这是告诉学生懒得写作业,将导致获得更多的作业,这符合人的心理规律。写好作业后必须仔细检查,字迹轻飘、模糊、大得格子都写不下的,得一次次重写,一直写到教师能看清楚。笔者想以写好生字词为突破口来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
3.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后进生要提高学习成绩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就能行的,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出现多次反复,我们必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补差工作中,力争使所有的后进生告别落后,走向成功。
(八)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和秘密
现在都是应试教育体制,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心理深受压抑,从根本上导致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前提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任何偏差和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不理解、偏执、愤怒或其他过激行为。这种偏差和失误主要来自学校。学校的专制教育、民主精神和人文关怀缺失的环境与粗暴的语言、简单的处理方法等都是师生矛盾冲突的导火线。在我们身边,经常可见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面对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学生往往会口是心非,充耳不闻,甚至恶言相向,这无疑是实施现代素质教育的大忌。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革新师生关系成了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社会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把自己和学生完全隔离开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处理问题时应一视同仁。教师和学生不是猫和老鼠,更不是猎人和狐狸,靠抓、靠管、靠罚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是师生,在课外是朋友,是知音。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后进生重新树立起自尊、自信,才能使后进生看到希望,扬起生活的风帆。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这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数学后进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在班集体中,要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理念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集体创新能力,为数学后进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反复性都很强的工作。我们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后进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学;凡是后进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做,尽量给他们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让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拥有教师的阳光沐浴,相信他们最终会不再成为数学后进生。
(九)教师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诱发其好奇心,实施尝试教育
虽然数学后进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大多数数学后进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
例如,我班有一个同学,数学成绩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有一次,我在讲以四边形为例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时,他在上完课后给教师写道:计算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甚至是任意的不规则多边形不也可用分割法来计算吗?敢于猜想、发现就是他学习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数学后进生身上各种层次的闪光点,将其变成知识的火花,用心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对他们表现的积极性和微小的进步都要引起注意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因为有时一两句赞扬的语言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1.多实施成功教育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成绩考得差,不要过多地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古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例如,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等。
2.实行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育
李岚清同志说过:“教师不能够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不能够用一种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由于数学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在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与优等生、中等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数学后进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要求上降低标准,不搞一刀切,对于较难的题目,在理解上要求降低难度,只要能正确运用即可。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学习,在教学时只要求数学后进生记住这个定理的内容,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就行了,而定理内容的证明不做要求。
3.在作业要求和考试评定上分层次进行
开始时,对于他们应降低作业难度,只要求能完成教材的基础题目即可,对中档题目不做要求。当他们成绩有所起色时,对他们的要求提高一点,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利于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业批改及考试评定多进行面批,有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和肯定,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这样会让他们更进一步得到成功的喜悦。
(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树立成功的教育理念,即期望—尊重—信心—因材施教—成功,要树立学生成才的多元化思想,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后进生并不代表永远后进、什么都差,只要通过有的放矢的诊断,激发、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转化。在做后进生工作时,不要动不动粗暴地批评、讽刺、挖苦他们,更不应该随意揭他们的老底,而应该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有关研究告诉我们,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活动的结果会反过来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起到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果一个良好的行为能得到及时、积极的强化,那么动机的强度就会迅速地增加。因此,教师应多创造一些机会或有意制造一些机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并且在他们成功时,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使他们深深感受一下工作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高度热情,使他们今后能更加自动、自觉地去进行有益活动,而且还能够因此恢复他们的自信,使之自强。
例如,为了使后进生获得工作成功的机会和体会久违了的因工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可特意设计一些基础的符合后进生实际的问题,让他们去解答,让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另外,平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安排后进生去帮助值日生清洁小区的环境卫生。同时,在一些偶发的事件中也可让后进生给予大力协助。
去年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非常爱说话。我发现,造成他这个行为习惯的原因除了家庭之外,主要是由于他做事很快,作业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写完作业后没事可做,就和周围的同学讲话,慢慢就形成了说话的习惯。我想,应该引导他读书。几次交流之后,我发现他对《三国演义》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向他推荐了一本以三国说管理的书,他看了之后问我,有没有原著,然后我给他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有注释的版本。几天后,他和我说:“没文化就冲动,像张飞;有文化了就能用计谋胜过别人,像诸葛亮那样。”我想他是看出了门道,我和他讲,你准备一下,给咱们班同学介绍一下《三国演义》。他大概准备了一周,最后竟弄出三个主题:三国英雄谱,内容基本包括108个人物的绰号、兵器、经历、基本战绩等;智慧人物榜,内容主要包括诸葛亮、曹操、周渝等人物的经典故事;还有冲动人物榜,主要讲张飞。
这件事情之后,他在班里的威信似乎建立起来了,主要是他自己对自己有了有信心,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因为读书的时间多了,讲话、乱跑的时候就少了,他慢慢地在成长。后来,他又读了毛宗刚评过的《三国演义》版本,之后我有意引导他进入军事领域。他开始读中外军事人物传记,现在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军事爱好者了。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体指导,尤其是他们的读书生活。我们一再抱怨学生不读书,其实学生也想读书,只是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怎样去读书。所以,学生的成长空间既有宽容的态度,更需要教师去开拓他们精神成长的空间。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暂时落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灰,无所依托。后进生之所以“差”,往往是由于对我们设置的目标缺乏兴趣所至。教师只有经常关心后进生,用心去感化后进生,家长真正关爱孩子的成长,动员所有社会力量用心去呵护,才能让后进生看到希望,让希望扬帆远航。
总之,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既要有热情,又要有信心,切勿操之过急,一蹴而就,要有周密的教育计划,并注意经常落实、检查、总结和改进。常抓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
(十一)教师要认真调研,分析后进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尚未弄清情况之前便对学生“穷追猛打”,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取得成效,也不会持久,因为它没有能真正“对症下药”,不可能“根治”。任何事物的产生总有其原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要求不一致所致,有的是棍棒教育的结果,有的是不和睦家庭的产物等,因此必须经过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标本兼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其他情况,如家庭情况、个人爱好、优点特长等,尤其是学生的“亮点”,要善于发现且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信心。它往往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科学搭配,帮助后进生。把一个班中的所有后进生的工作都“承包”到教师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常常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而将所有转化工作都放在教师和分管政教的领导肩上。其实,一些教师和同学的参与会使我们的工作增色不少,因而应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作用。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向来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使他们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在一起,接触后进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当然,人员的配置绝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搭配。比如,搭配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与后进生要有某种情感上的联系,并且最好是在该后进生所感兴趣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如后进生喜欢运动,则配体育教师;后进生喜欢文艺,则配文艺教师;后进生喜欢书法,则配书法教师。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交流,同时后进生会因为崇拜、敬佩教师和同学的才华而更加听话。落实了帮教对子,即一个后进生配一个领导、一个教师或一个学生干部,也就明确了责任,使他们带着一定的压力投入工作。具体的工作应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分析、讨论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可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与集体的力量,避免了教师一人力不从心、孤掌难鸣的情况。因此,应加强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十二)教师要营造环境,熏陶后进生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这里讲的环境包括学校、班级和家庭。整个学校要形成关心后进生,不歧视后进生的大环境。各种班级活动中不能人为地排挤后进生,应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某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自信心,并以此为支点,增强战胜自己的勇气。整个班级要形成团结互助、奋发进取的氛围,让后进生在班集体中工作、学习、生活,感到愉快,为自己违纪而影响班集体的荣誉而感到惭愧,主动地改正自己。
家庭是德育工作中一个很重要而又常被我们忽视的角色。学生从小在家庭中成长,家庭是他们的物质来源和精神归属,学生势必对家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因而,学校应与家庭取得联系,交换意见,共同努力。家庭不能动辄对后进生实行经济制裁或铺天盖地的责骂,这些简单的方法往往于事无补,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因经济制裁而引发盗窃行为,因过分的责骂而离家出走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后进生的教育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有了良好环境的熏陶,才能巩固转化的成果,真正使良好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品质,达到转化的最终目的。
(十三)学校要建立档案,规范转化工作
为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建立专门的后进生档案是必要的。它既可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又能使工作在案可查,并为以后的工作总结出经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讲究方法,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如果认为一两次的个别谈话、思想工作就能使后进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那是不可能的。此外,反复性是此项工作的又一特点。切不可认为转化工作已大功告成而鸣金收兵,使还不够稳定的学生又回到原来状态而前功尽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