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跃思维:改变数学学法

活跃思维:改变数学学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

活跃思维:改变数学学法

科学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下面是笔者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的内容。

第一,要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第二,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他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www.xing528.com)

第三,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不是从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学习效率差。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