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逞能好胜与受挫的矛盾心理
首先,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但由于其自身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言行举止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使他们的逞能好胜之心受到压抑,心理上出现难以名状的痛苦,产生受挫感。其次,是矛盾心理,后进生的心理活动常常表现出矛盾的状态。他们外表往往傲慢粗狂、蛮横无理,对于犯错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很大的痛苦。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自暴自弃,甘心落后;恰恰相反,他们也有想改好的愿望,只是害怕别人不相信自己,而没有勇气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从外表来看,后进生对犯错误觉得无所谓,满不在乎,但是其内心却是非常矛盾,十分痛苦,不甘心落后,渴求进步的。这种思想感情只不过表现得非常隐蔽而已。教师应细心体察后进生的心情,及时发现和肯定他们的进步,重新点燃他们进步的火花。
(二)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他们的挫折承受力差,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旦受到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于是,他们就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渐抑制了上进心。其实,大多数后进生大都有上进心,真正破罐子破摔的只是极少数。但上进毕竟是一个艰苦的思想斗争和行为锻炼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薄弱的意志又容易使他们心灰意冷,前功尽弃。
(三)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是,由于后进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因而后进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教师或同学有时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就可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冲动或憎恨。这就要求教师能理解他们,尊重和相信他们,不要轻易指出他们所犯的过失,要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启发他们产生进步要求。尊重与严格要求是统一的,严格要求也体现了尊重。如果对一个后进生没有提要求,说明你对他已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的基本原则——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所以,对后进生的“管”和“问”,一定要建立在对他们高度尊重的基础上。任何粗暴的训斥、过于频繁的批评,甚至错误的判断、不正当的处理,都会损伤后进生的自尊心,使他们那种渴望得到尊重而又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更加尖锐,甚至造成师生对立。教师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自尊心方面的积极因素及闪光点,及时开展一些能使后进生自尊心得到满足的工作及一些他们所喜爱的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比如,多数后进生都喜欢体育,喜欢玩,喜欢在班集体劳动中表现自己,我们可以借助少先队活动课举行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让他们发挥所长,也可以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这样时机成熟了,再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再一点一点地督促他们进步。
(四)后进生的上进心与没有毅力的矛盾
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后进生亦如此。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毅力,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而进步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后进生长期纪律涣散,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这就更增加了上进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有的后进生虽然身上有许多不良的习惯,但也存在优点,只不过需要教师发掘。
但是,如果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或遇到一位关心、爱护、体贴他们的新教师,那么他们就会很快产生一种改变现状、积极进取的念头和愿望。不过,由于积习难改,或者无法摆脱外界环境的侵扰和诱惑,这种进步的愿望和念头又会在他们的身上很快地消失。也有的后进生在偶发事件中受到震动,突然变得沉郁、冷僻,表现出苦闷、犹豫,想改好、想进步但又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外力的帮助是使他们的矛盾心理得到转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时,教师对后进生的任何一点点进步,即使其动机不完全正确,也要抓住,正确地加以鼓励和引导,不怕他们反复。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去帮助后进生,才会使他们不断进步,成为班集体的积极力量。(www.xing528.com)
(五)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的矛盾
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长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加之现在的孩子往往娇生惯养,以为世界是绕着他转的,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实际上,后进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明辨是非,而是在道德良知与以自我为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以自我为中心。
同时,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脱离子女实际,限于种种原因,又缺乏科学、全面、循序渐进的教育,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往往表现为急、躁、恨、罚,这样反而加深了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或教育不得法;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管教,对子女放任自流;某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缺乏必要的亲情,使孩子产生某种心理畸形。
(六)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后进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但事与愿违,由于缺点较多,他们得到的往往是批评、斥责,甚至是冷嘲热讽,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好胜心受到损伤和打击。在学习生活中,常会看到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不好,得不到表扬,于是就在其他方面,如不良行为上压人一头,来满足其争强好胜的心理,这就是后进生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的心理的具体表现。如果这时教师不及时地加以引导,虽然他们的好胜心得到了满足,但不良的行为却得到了强化,如此恶性循环,就会造成学生在思想品格和学习上每况愈下。因此,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绝不能简单地处理,要仔细地调查研究他们犯错误的原因和条件,尽可能地讲深说透,然后再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进步。同时,还要在班级中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后进生在这些适合他们好胜心理的活动中取胜,诱导他们用这种取胜精神去战胜困难,从而为后进生在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的进取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七)对集体既向往又抵触的矛盾心理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合群,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同时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集体的温暖。而后进生对家长、教师、集体有抵触情绪,反感集体的教育惩罚,同时不愿受到集体的约束,于是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而当他们看到别的儿童在集体中愉快地活动时,却又非常向往集体生活。后进生渴望得到同学的友谊,但有时却又害怕其他同学因为他的成绩或是其他方面的不好,对他漠视或是孤立,所以在自卑和自负的心理下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和交往。有时候一群后进生在一起没有得到正确的开解和引导,会形成对集体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会使得该群体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对班级或学校产生抵触心理。
总之,后进生的六种表现特点中,学习成绩不佳是其最普遍的表现特点,行为习惯不良和逆反心理较强是其主要的表现特点。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学习成绩不佳,成了教师经常说教的对象,同学也瞧不起的人,家长经常惩罚的对象。教师的说教、同学的排斥、家长的惩罚,更加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与教师、家长对着干。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再追求学业,而是采取消极的手段,严重影响班级风貌,以致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