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尊心理
有强烈的甚至扭曲的自尊需要,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抖威风;他们有时为了表现自己而不惜欺侮同学,顶撞教师,公然违纪。自尊的另一面是自卑,自卑的学生实质上“自尊心”特别强而且性格内向。他们有的可能是学习一开始时掉了队,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丧失了信心;有的可能是由于一两次考试失败,甚至只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遭到嘲笑、奚落,形成心理创伤,产生了自卫心理。自卫心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为了防止再度出错,避免别人的嘲讽,便常保持沉默,来保护自己的尊严,进取热情锐减,长此以往,愈加自卑。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可是,后进生由于学习和表现都较差,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而自卑,但呈现于外的却是与众不同的畸变的自尊心。他们常常难以接受教师的当众批评,也不能忍受教师以恩赐的态度或对弱者庇护的口吻对待他们。有时,为了满足自尊心好强的欲望,不惜采用种种不适当的方法以突出自己,如恶作剧等。
后进生的内心深处也希望能得到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赏识。但是,教师及家长往往是将更多关切的目光投向优秀生。在正常情况下,后进生往往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因此,有些后进生就从非正常渠道上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搞恶作剧,甚至搞破坏、故意制造麻烦等,以达到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注意的目的。有些学生因为口齿不清,或结巴口吃、身体缺陷和变声期,唯恐自己举手发言会引来同学讥讽的笑声,所以他们更愿意保持沉默。
(二)自卑心理
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时,后进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与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当后进生听到家长、教师的称赞时,不仅会兴奋不已,而且会决心在教师和家长面前进一步表现自己,以得到进一步的赞扬。所以,后进生不是没有自尊心,而是自尊心受到损伤,被自卑感掩盖起来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要讲艺术,要避免一味地打击、挖苦、讽刺,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情感,出现不应有的后果。尽管差生有时显示出令人讨厌的一面,但也要用耐心教育,用真诚来暖化学生那颗麻木的心,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耐心来对待这样的差生,允许学生出现反复,不要一棍子打死,差生往往会表现出许多的不如人意,不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对于处在这个年龄段上的学生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现象。
拥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包括胆怯软弱型、痛苦压抑型、自暴自弃型、嫉妒报复型。拥有胆怯软弱型自卑心理的这类学生常表现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没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唯唯诺诺;从不与人争执,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不愿参加竞争性集体活动。拥有痛苦压抑型自卑心理的这类学生大多因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形成,表现为抑郁、孤僻、不合群,不愿接触同学和教师,这类学生的自卑感较为严重。拥有自暴自弃自卑心理的这类学生表现为对自己评价过低,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多数有厌学情绪,经常逃学,甚至辍学。拥有嫉妒报复自卑心理的这类学生常因自卑而产生嫉妒心理或逆反心理,甚至搞恶作剧对优秀学生或教师进行报复,有的给同学起外号、画漫画,有的偷偷撕同学作业、藏文具,看着同学焦急的样子幸灾乐祸等。
(三)厌恶心理
后进生在集体中处于落后地位,在学校受教师批评、同学嘲笑,回家后爸爸妈妈又打又骂,容易使他们产生疑惧心理。这些孩子敏感、有戒心,怕教师批评,怕教师家访,怕父母打骂。因为挨批评多,所以产生对立情绪。而且一些后进生总以为教师看不起自己,家长不信任自己,总是找自己的“麻烦”,因而不信任教师,常常和同学闹矛盾,不愿听家长教训,更不愿向家长和教师说心里话。长此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被他人视为特殊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他们不喜欢给予他们这种不良状态的环境,包括环境里面的人。这种厌恶心理到达一定程度会使他们完全脱离学校这个集体,不融于这个集体,脱离教师的教育,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做好调整,与这样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改变过去的那种“朽木不可雕也”的思想,把差生当作自己工作的重点,既教书又育人,尤其是面对差生的种种表现,更不能弃之不理,要用自己的那份爱心与学生交流,形成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追求。
(四)消极心理
自卑导致消极,在心理上后进生常常觉得自己是“二等公民”。因为基础差,成绩总不见好转,或虽经努力而取得一点点进步,但没有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或表扬,导致对自己失望,所以干脆不再去努力。有的后进生在劳动、纪律、体育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教师或家长在这方面缺乏必要的表扬和赞赏,使得他们索性不努力,不积极,导致思想落后。时间一长,他们往往表现得对班级工作不负责任,不愿参加班级活动,处事消极。
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学生在长期的自卑心理的压迫下,觉得自己在学习等方面比不上别人,对于班级的工作、举行的活动也不愿抛头露面,消极对待,即使他们在参加这些活动时稍有成就感,而由于我们教育机制的不完善与教师的冷漠对待,也会使他们的成就感顷刻间烟消云散;他们会感到做与不做都一样,学习好才是唯一的。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消极处事的心理。
(五)抑郁心理(www.xing528.com)
有些后进生经常生活在焦虑的心境中。在生活中,他们内心孤独却不愿向同学和教师倾诉;在学习上,他们经常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常常因考试的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他们甚至还会出现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既重又难,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容易造成后进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和心理上的抑郁。
(六)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这类学生多属黏液质类型。在学习中,后进生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思想,但这种思想仍带有幼稚的特点。他们一般不愿与同学来往,和教师、和家人交流时感觉到了代沟的存在,不愿与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情感,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和行为上的自我孤立,以致脱离集体和纪律的约束。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他们也增加了不少的心事。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后进生表现为:少言寡语,郁郁寡欢,不合群,性格内向封闭,不爱与人交谈,不喜欢表现自己,喜欢独来独往,不与教师、同学打交道,态度冷漠,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情感,多是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轻易表露。
这种闭锁的心理往往使他们陷入无助的境地,使有些问题或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这种不良心理的日积月累容易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例如,韩晓伟同学就是由于心理异常自卑,上课不抬头,说话不大声,自我封闭,有很强的戒备心,对任何同学都是不冷不热,对教师的态度也是非常冷淡,极度敏感,对别人说话的表情、语气都很在意,并且牢记在心,很难消解。
(七)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当后进生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境遇将要发生时,通常会产生焦虑反应。焦虑心理会引起他们对学习的抑制,如在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上课爱走神,总是胡思乱想;还会产生考试怯场,从而抑制正常水平的发挥,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可能长时间里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心烦意乱,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心理在韩晓伟、张宽、王浩等同学的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体现。
(八)多疑心理
后进生由于思想品德和学生成绩低下,受到的批评、嘲笑、指责较多,“光照”时间很少,可能在师生中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班级中声誉和地位低下,其心中有一种受到外界环境排斥的感觉。他们企求人们理解甚至原谅,而实际上得到的却是与其主观愿望截然相反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敏感,常常以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人们如果对他们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他们就会用粗暴无礼的行为来顶撞,或以言行反抗,或以出走来要挟。有时凭空臆测,总觉得周围的人是在对他们另眼看待,也总在猜想别人是怎样看待或对待自己的,对周围的人常持怀疑和警戒的心态,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关心、不同情,怀疑其他同学背后捣鬼,特别怀疑教师对自己不怀好意,一句普通的话,却可能认为跟自己过意不去。对同学、家长,尤其是教师关于自己的褒贬议论更为敏感,常常犯主观臆断的错误。当他们犯了错误受到教师批评时,往往怀疑教师是故意找茬整他;当集体的某些活动没有安排他们参加时,往往认为是瞧不起他、歧视他。因此,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对教师、同学和家长经常处于猜疑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与周围的人之间就形成了一堵心理之墙,将自己封闭起来疏远教师,疏远同学,疏远家长。这种疑惧心理会导致他们进一步滑坡,越来越差。
(九)戒备心理
后进生的戒备心理很强。戒备心理是指后进生由于多次的失败,屡遭挫折,有时做了好事,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因而就感到教师不关心自己,认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
由于这类学生一旦出现误差,又极其容易受到批评、训斥,因此他们感到表扬、奖励没有自己的份,只有挨批受罚才是自己唯一的专利,不管自己怎样努力和上进也是枉然。所以,他们对教师经常处于猜疑、怨恨的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鸿沟。他们打心眼里不想听、也听不进去教师正确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教师,或者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当作没听见,或者当面答应得很好,过后却还是老样子,具有戒备和对立心理;不愿接近教师和同学,对人冷漠,缺少共同语言。他们往往把落后的原因归于外部,埋怨别人,常常流露出回避和对立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