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记述的事件,分析细节描写,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2.体会文中引用传主信札和日记中的话的作用,把握传记的主要特点。
3.感受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效果,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学习过程
活动一 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概括把握文章内容。
提示:居里夫人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在这个过程中,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过程的特点和居里夫人的心情?
提示:艰苦 快乐
活动二 细读课文,分析“艰苦”与“快乐”
1.“艰苦”的具体表现。
方法提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与工作有关的方面:
(1)工作环境。
(2)实验设备。
(3)经济条件。
(4)人员准备。
……
提示:工作环境恶劣(冬天……夏天……);工作设备简陋;工作过程辛苦艰难。
2.“快乐”的内涵。
提示:快乐是一种心态,探究快乐的原因,就能找到快乐的内涵。
居里夫人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对科学研究如痴如醉的心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活动三 精读课文,探究居里夫人的精神品格
1.方法指导:
(1)结合关键事件分析。
(2)结合工作环境和工作时的心情分析。
(3)结合重要的细节描写分析。
(4)筛选作者评价的关键词语,并找出依据。
(5)依据居里夫人自己的信札和日记内容分析。
2.工具使用:
3.提示:
(1)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献身科学。
叙述: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
“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
细节: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人痴迷于科学,面对科学成果内心无比快乐和幸福。
(2)居里夫人不怕困难、坚韧勇敢。
叙述: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描写: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写了夏天棚屋的燥热,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反衬了居里夫人坚韧的品格。
(3)居里夫人持之以恒、信念坚定。
叙述: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
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4)居里夫人保持专注、任劳任怨。
叙述: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实验是里没有别人,偶尔有很少的客人。平时实验室的宁静,突出了两位科学家工作的投入和专注。
描写: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条件如此恶劣,玛丽依然做着壮工的工作,工作的艰辛和身体的痛苦,她都默默承受,无怨无悔又乐在其中。“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居里夫人做着各种工作的辛苦,表达作者对她不怕艰辛,任劳任怨精神的赞美。
……
活动四 小组讨论,了解文章内涵
1.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真实性是传记的一个特点,为了达到真实性,作者可能运用哪些技巧?
提示:(1)文章引用居里夫人的话和日记中的内容,补充了细节,展示出真实的心理感受,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传主的丰富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波澜,使行文更加生动。
(2)文章第三人称的使用,显得更加客观公正。
(3)用他人的评价更显客观,有说服力。
2.“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一语双关,揭示文章的主题。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赞扬居里夫人对科学执着追求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美。(www.xing528.com)
活动五 根据所学,阅读一本名人传记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通过人物一生经历中关键事件的分析、细节的鉴赏,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别是他们熠熠生辉的人格,这些都将为我们的成长注入无穷的营养和力量!课下可以找一本名人传记进行阅读。
活动六 阅读训练
1.阅读《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回答下列问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唯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锺书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锺书的任何冒犯。去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锺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锺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锺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锺书照做,果然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日子。前者杨绛绝不会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锺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锺书和女儿过稍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锺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锺书的写作,杨绛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锺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锺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锺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锺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床前时,钱锺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哪!”
如今,“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锺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锺书学术遗物的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
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1)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全文除了直接写杨绛先生之外,还写了其他人和杨绛先生的交往以及对杨绛先生的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3)文章题目是“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杨绛能适应环境,生活艰苦的时候为了家庭生计能放下架子做校长、家庭教师、代课教员,物质匮乏时自己和泥省煤,买菜、洗全家衣服。②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仍能坚持自己的气节和操守,比如日本人接管小学后立即辞职另觅他职,丈夫去世后悲痛之余投入到翻译和整理丈夫的遗作的工作中。
(2)写了其他人和杨绛先生的交往以及对杨绛先生的看法,能够增强文中记事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同时朱虹谈杨绛先生隐居,以及钱锺书先生的婶婶评价杨绛先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以及婆婆说以后跟杨绛过都是侧面描写,衬托出杨绛先生低调、淡泊名利、贤惠、体贴的形象。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灵活,跌宕生姿。
(3)①杨绛先生的“隐士”形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甘于寂寞,潜心向学,坚守气节,坚守文化,坚守良知,传递着真善美。②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着这个时代。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浮躁喧哗功利化的时代,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
2.阅读《李小文: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回答问题。
李小文: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
贾鹏 罗婷 曹忆蕾
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
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那时他才53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
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
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11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
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能交差”,指的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
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遥感几何光学模型”,他说其实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
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赌。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
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
(选自《新京报》2014年4月29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李小文(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②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4)阅读全文,文中哪几个方面体现了李小文的“特立独行”?
(5)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作为一名学生,你最欣赏李小文老师在教学中的哪一种做法,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4)①貌不惊人:李小文不重外在,衣着简朴,他常穿白衬衫黑裤子,拎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甚至被门卫当成来推销的农民。②神功盖世:李小文学术成就卓著,出成果时间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建立“遥感几何光学模型”,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年仅53岁就已经硕果累累,成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家;被谢云等教授视为偶像,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评价其为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③热衷科研,治学严谨:经常做课题到深夜,把项目申请时许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且逐字逐句勘误,反复推敲公式,却谦称“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④爱生如子:他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还甘愿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甘于奉献。⑤谦虚低调,淡泊名利:照片走红网络后,媒体蜂拥而至,李小文婉言谢绝采访。
(5)李小文身穿布鞋,拎着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的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形成的强烈对比,突出李小文教授衣着简朴,低调淡泊,却又热衷学术的形象。
或:李小文说“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与他实际上逐字逐句勘误和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李小文谦虚低调,严谨审慎的形象特点。
(6)示例:我最欣赏李小文老师爱生如子、一视同仁的做法,收学生时,只要愿意跟他求学的,无论贫富贵贱,他都愿意带,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老师都非常认真负责,不论学生的天资和基础如何,只要肯学,他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很有耐心地予以教导,并尽可能地给出个别化学习指导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和谐师生关系,更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而作为学生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和老师的认真负责形成良性互动。
其他答案:我最欣赏李小文老师在教学中打通文理的做法,用苏轼、韩愈等人的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或者他以“打赌”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仔细论证,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结合实际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