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统计图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柱形图实例

统计图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柱形图实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材中涉及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的相关内容时,以一个文字表格辅以一张柱形图进行表现,将同样内容的柱形图图3-3和统计表表3-1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与1949年相比,无论是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国民收入在1952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自然引出1952年国民经济好转并得以恢复发展的结论。

统计图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柱形图实例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面临着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条件。教材中涉及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的相关内容时,以一个文字表格辅以一张柱形图进行表现,将同样内容的柱形图图3-3和统计表表3-1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与1949年相比,无论是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国民收入在1952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自然引出1952年国民经济好转并得以恢复发展的结论。

图3-3 1949年与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对比

表3-1 1952年国民经济情况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表,回顾读图表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信息?

学生:时间信息,1949年和1952年,内容是工农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对比。

教师:通过读图,你能描述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1949年和195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有上升。

教师:这种上升说明了什么结论?

学生:国民经济的恢复。(www.xing528.com)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上升的状况?

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教师:这种经验可以应用在其他历史时期吗?

学生:具体措施是有时代性的,国家干预经济是可以借鉴的。

教师:对我们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读柱形图,回顾了读图需要注意的要素,先从图表“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我们如何对其描述。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分析原因,进行历史解释。最后进行总结,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反映了什么样的一般性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有什么关系,如何将学到的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树立价值观,认识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