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统计图表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统计图表应用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通过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在这几次考试中,学生对统计图表型题并不擅长,尤其在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方面还有不足。如2013年四调中的折线对比图,要求学生通过两个折线图,分别是1867和1885年外国棉布和棉纱的进口值趋势变化来判断二者差异的原因。本题中得分率低,笔者所带的一个文科班中多数学生得5分以下,得6分1人,最高分得8分1人。四是学科语言不规范,口语化严重。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及时强调和训练。

高中历史教学中统计图表应用

然而通过考试结果分析,发现在这几次考试中,学生对统计图表型题并不擅长,尤其在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方面还有不足。主要有几下几点原因:

一是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如在2017年的二调中,考察的中国蚕丝和茶叶在1931年和1933年出口量的变化,学生联想到经济危机,却由于理解不透彻,想不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其实也是基础不牢,没有形成体系化知识造成的丢分。

二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逻辑混乱。如2013年四调中的折线对比图,要求学生通过两个折线图,分别是1867和1885年外国棉布和棉纱进口值趋势变化来判断二者差异的原因。由于其中没有其他信息,部分同学对时间信息不敏感,没能准确定位到这处于哪一历史时期,单纯从图表出发,推算答案从而错选其他选项。

三是不会迁移,换种形式的题型就不会。如2014年九调的主观题,用柱状图考查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知识,要求予以说明。这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题型,很多同学不适应,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和提问结合在一起。纠结于细节而不能答到点子上。本题中得分率低,笔者所带的一个文科班中多数学生得5分以下,得6分1人,最高分得8分1人。(www.xing528.com)

四是学科语言不规范,口语化严重。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及时强调和训练。

五是有畏难情绪,看到复杂的数字就不愿意仔细读题分析。文科生大多数同学数学基础较差,看到数字就害怕,不愿意认真找出规律,如2015年九调的第11题,就是一个看起来有点复杂的统计表,数字较多。

面对这些问题,老师要认真把握考试趋势,理解高考命题精神,把握“一体四层四翼”的导向,坚持磨课说课活动,多与其他老师交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备课,改进教学模式,强调基础和解题方法,多做练习,勤评讲,有问题及时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