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旨在作为一个革命阶段转变的中介环节和过渡形态是毫无疑问的。对于过渡的时间作过15年至20年甚至30年的估计,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也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这里,是专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吗?恐怕不能下此断语。如果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话,那就是说,这个历史阶段不应当是太短暂的。历史证明,新民主主义社会,即使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但这过渡性也应当是不太短暂的历史阶段,把过渡性理解为短暂性缺乏历史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没有指出其较长时期的过渡性特点,因而使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同它的理论一样像闪亮的流星似的匆匆消逝。“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上述罅漏,比起这个理论的巨大贡献来说无疑是次要的、第二位的,瑕不掩瑜。指出这个理论的罅漏不是要否定它,而是说研究者们不要把它绝对化。在中国,作为革命转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实践已成为历史。但是,作为革命转变理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却是毛泽东思想的珍贵内容。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继续研究它、发展它。
【注释】
[1]《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60页。
[2]毛泽东1938年5月11日的谈话。
[3]毛泽东1939年9月24日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
[4]毛泽东1938年7月2日与世界学联代表的谈话。
[5]见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60、1098页。
[7]《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687页。
[8]毛泽东1940年3月4日在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讲话。
[9]见刘少奇1948年12月25日在华北财经委员会上的报告。
[10]参见刘少奇1949年5月19日在干部大会上的报告。(www.xing528.com)
[11]刘少奇1949年4月28日在天津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2]刘少奇1949年5月10日在唐山冀东区党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13]见刘少奇1949年4月24日在天津党政军民干部会上的报告。
[14]刘少奇1949年5月19日在干部会上的讲话。
[15]《炎黄子孙》1988年第5期发表薄一波在该杂志创刊座谈会上的讲话说:刘少奇在天津对资本家讲了“剥削越多越好”之类的话后,毛泽东赞同讲话精神,但感到这样的话不大好听,不一定这么讲。于是讲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十六个字,并托薄一波转告刘少奇。刘少奇表示,“毛主泽这样提,当然好”。从目前查阅到的文献看,毛泽东讲“四面八方”政策下是在刘少奇的天津讲话之后,而是在这之前。刘少奇的天津讲话,一方面讲“四面八方”政策,另一方面讲“剥削有功”论,直到1949年8月访苏归来后在东北高干会上还继续这样讲。可见,“四面八方”政策下一定是针对“剥削有功”论提出的。
[16]参见刘少奇1949年5月在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刘少奇1949年6月4日关于财政经济政策的报告,刘少奇1949年8月28日往东北局干部会上的讲话。
[17]《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3页。
[18]《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7页。
[19]参见刘少奇1949年5月2日在教育座谈会上的讲话,刘少奇1949年5月10日在唐山冀东区党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20]《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刘少奇选集》上卷,第430页。
[21]毛泽东1944年3月22日关于边区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