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在抗战前期的统一战线思想

毛泽东在抗战前期的统一战线思想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来,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毛泽东严厉批评“左”倾关门主义,强调党的任务就是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初期,毛泽东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在抗战前期的统一战线思想

毛泽东很早就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实践的开创者之一。本来,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但是,中国共产党这两个方面的实践和思想不是同时发生的。从党的发展史看,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先于武装斗争的思想和实践,从毛泽东个人的情况看,他的统一战线的实践和思想也是先于武装斗争的实践和思想的。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组织“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即统一战线的任务[1],对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各个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了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意向。毛泽东虽然没有参加党的二大,但参加了1923年6月召开的党的三大。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在此期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外力、军阀与革命》和《北京政变与商人》二文,初步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思想,指出:“唯有号召全国商人、工人、农人、学生,教职员乃至各种各色凡属同受压迫的国民建立严密的联合战线,国民革命才可以成功。”[2]

党的三大以后,1924年1月毛泽东参加了实现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候补执行委员,一度还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这以后就是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进行了1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七七事变后又开始了抗日战争。与这段革命史的历程相同步,在1939—1941年前,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经历了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反封建的民族统一战线,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的大一统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抗战开始以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样三个发展阶段。毛泽东参与了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全过程。从20年代中期起,他的统一战线思想就在党内渐露锋芒。这以后,通过对以上几个阶段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前进与后退、发展与挫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统一战线思想逐步得到展开。他先后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9年11月)等著作都是阐发其统一战线思想的名篇。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已经有了这样一些基本观点:

1.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通过共产党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这个观点,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的著作中无疑讲得很多,但就是在20年代中期他也有明确的认识。在1926年9月发表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他坚决指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当时的国民革命就是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毛泽东不但在理论上强调了要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而且与大革命后期放弃领导权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展开了斗争。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坚固的同盟者,在任何时候都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还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此就有非常明确的论述。他连续发表过4篇大作,即《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1926年1月1日)、前已提及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和脍炙人口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5日)。这是他最早研究农民问题的几篇重要著作,奠定了他关于农民问题理论的基础,阐发了中国农民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伟大作用。

3.城市小资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这是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而作出的正确结论,即使在中国革命处于最困难阶段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这个观点也没有动摇,仍把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在工农民主的统一战线之内。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与中下层对待革命的态度很一不样,即使在其上层对革命的态度有所变化时,毛泽东仍坚持认为应把它视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排挤,在一定程度上有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应该同它建立统一战线;另一方面,由于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条件下,不可能始终留在统一战线之内,会发生动摇甚至变节。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虽精彩地分析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恐状态,但是对其两面性的深刻认识还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内部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动,毛泽东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毛泽东严厉批评“左”倾关门主义,强调党的任务就是建立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民族统一战线。(www.xing528.com)

5.中国的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时,不可能完全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并会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发展感到恐惧,甚至不惜采取欺骗、诱惑与打击的破坏政策,作为投降敌人与分裂统一战线的准备。这是对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抗日战争爆发后,建立了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的矛盾,争取上部分大资产阶级参加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要时常提防它们反抗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破坏统一战线的行径。

6.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组织统一战线时,也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行坚决的两条战线斗争,既要反对排斥资产阶级参加统一战线的“左”倾关门主义,又要反对放弃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使无产阶级去迎合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私利的右倾投降主义。这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初期,毛泽东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鉴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在反对“左”倾关门主义的同时,毛泽东非常强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他指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这个原则的说明、实践和坚持,是把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途的中心一环。”[3]在1938年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评王明的右倾错误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4],强调坚持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7.在统一战线内,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所谓联合,就是把资产阶级视为统一战线的伙伴而不是敌人;所谓斗争,就是搞联合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开展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为武装斗争,毛泽东的这个思想是在总结了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与资产阶级关系的教训之后,在抗战初期逐步明确的。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批判王明的右倾错误、强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后,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基本上在全党形成了共识。

毛泽东统一战线的这些基本观点,在1939年10月《共产党人》杂志创刊时他发表的《发刊词》中已经作了初步总结。他认为: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以来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抗日战争还在继续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在实践中,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远没有完结,它还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随后,抗日战争历史的进程完全证实了这一点。这样,上述思想也可以视为他随后即将发展统一战线思想的认识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