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
列宁《论策略书》(1917年4月8日和13日〔21日和26日〕之间),《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第170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并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引起革命。一般说来,革命形势的特征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举出下面三个主要特征,大概是不会错的:(1)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上层”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突破口。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2)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3)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风暴时期,无论整个危机的环境,还是“上层”本身,都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
没有这些不仅不以各个集团和政党的意志、而且也不以各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变化,革命通常是不可能的。这些客观变化的总和就叫作革命形势。(www.xing528.com)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选集》第3版修订版第2卷第460—461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否认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民族战争(虽然乌西耶维奇害怕这一点!)的“可能性”,是可笑的。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但是目前它还没有转化。马克思主义的政策是以现实的东西而不是以可能的东西为依据。一种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现象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列宁《致伊·费·阿尔曼德》(1916年12月25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47卷第493页,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