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创控股集团副董事长 陈钟海先生
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人民的财富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在2014年—2016年这段时间,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火爆,在经历股票的大牛市与全国房价飞涨后,我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攀升。
但从2017年底开始,经历了2018年的监管大年,再到错综复杂的2019年,在经济中长期承压下行的大环境下,如何让财富保值与增值变得更加迫在眉睫。高净值人群逐渐开始意识到,财富管理是需要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并且了解监管对市场环境的影响,同时一个合理的投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一、在资管规则明确下,探索多元化服务
2019年是财富管理行业加速起步的一年,在前期监管层对资管产品实行统一管理后,如何正确投资这些合规产品,帮助投资者达到财富增值保值的目的,是市场开始重点考虑的课题。结合我国国情来看,之前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当下金融业对外开放奠定了较为成熟的基础。在此背景之下,财富管理的意义不只是简单的金融产品交易,也包括为投资者所拥有的财富进行合理规划,以达到保值与增值的目的。
这样一来,财富管理就不再是简单的围绕资产展开,“如何更好地服务”也成为体现财富管理附加价值的另一个衡量标准。从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以来,资产端的逐渐规范,为财富的去向提供了可见性保障。在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后半段,财富管理行业中的多元化服务,在政策的鼓励中崭露头角。监管的一步步引导,让财富管理行业不断规范化,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督促各类相关机构进入由时代更替所带来的业务转型中。
图表1:2018年至今资管新规监管系列文件梳理
续表
资料来源:民创研究院
1.资管新规配套文件持续完善资管产品规则
目前资管新规过渡期只剩最后一年,2019年监管层除了在不断督促各类机构完成各类资管产品的过渡转型外,也为非标、创投基金以及政府产业基金等此前争议较大的资产类别给出了更加明确的处置方式。
图表2:2019年以来资管新规补充条例对资管产品监管规则不断完善
续表
资料来源:民创研究院
从一年多以来资产端的监管条例来看,监管的持续发力已经将原有的疑似资金池、多层嵌套等存在监管套利可能性的产品进行了严格清理,并及时管控在过渡期中存在打“擦边球”的资管产品,防止市场衍生出新乱象。此外,监管层还及时跟踪各个产品发行管理机构的不合规产品清理效率,为过渡期后的健康资管市场提供了严苛的监管氛围。
同时,对于资管产品的监管态度也非完全强硬。在符合我国当下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够扶持产业转型的资管产品类别,监管抱有较为宽容的态度。在最新的配套文件当中,对于创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这两个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中比较重要的参与者,规定它们在过渡期内,可以发行老产品出资,但应当控制两类基金的存量规模,且需要有序压减,防止过渡期后市场断崖冲击。而此后这两类基金在接受资管产品和私募基金投资时,将不算是嵌套,打消了此类产品在“禁止多层嵌套”下的约束。而回看这两类产品,均属于精准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能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核心动力的板块。所以整体看来,监管层在资产端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合情合理的。
2.政策推动资管端积极探索财富管理的多元化服务
资管端的规范完善,意味着给投资者建立了一个更为健康的市场,而在投资者和可投资产中间有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服务。正是因为有了资管和服务的加成,才共同铸建了财富管理行业。而在服务端,投资顾问、理财顾问的定义一直在改变,如果说此前投资者总是以销售行为来定位这类职业,那现在以提出建议来完善销售行为的过程,将会成为推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转型的关键。
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在资管新规中其实已经对资管产品的销售行为给予了指导意见,但对于具体的监管方法,在今年的配套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中,有了更加彻底的梳理。尽管文件还处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但此文件的发布为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依法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梳理出了此后的监管重点与逻辑。《征求意见稿》从“八不得” 监管规范、加强合作第三方机构监督、建立内控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监测工作机制四个重点来对整个金融营销宣传行为进行规范。
除了在监管方向上对财富管理行业服务端有所指引外,在各类已有成熟体系中尝试加入财富管理服务理念的鼓励政策,也是值得投资者、从业机构等相关参与者重点关注的。
2019年10月26日,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正式对外宣布落地。中欧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财富等机构首批入围试点机构。这对于财富管理行业服务端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先行尝试的作用。公募基金在我国的整个金融产品体系当中,监管最为严格,市场发展最为成熟,涉及到的资产投资类型、策略最为丰富,投资者门槛相对较低。在该市场上尝试开展服务端业务的精进,对于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在监管的引导下,业务转型意味着收费方式的转变,更是公司营收结构的改变。而在传统的基金代销机构眼中,以投顾费用代替销售费用和相关佣金,改变了原有客户、基金渠道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利益分配结构。虽然此类试点的推进为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起到提示作用,但在未来是否会抢占市场上的客户资源,建立一个以资产管理为开端进而布局的财富管理服务架构,也或许是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要面对的变革。但至少在当下,从不同机构出发,建立一个更加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是可预见的。
二、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回顾:高净值人群增速与资管规模均出现下滑
1.中国高净值人群市场增速放缓(www.xing528.com)
2018年受到经济承压与金融市场波动叠加的影响,中国可投资产增速开始放缓,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增速也相应放缓。《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在众多资产中,资本市场产品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回落最为明显,从22%跌至1%;在投资性不动产方面,2018年以来“房住不炒”的政策以“因城施策”的监管思路落地,政府持续深化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政策力度,投资性不动产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回落至8%;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资管行业相关产品年均复合增长率也在近两年明显放缓。总的来看,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增速逐渐放缓。
从我国家庭财富的情况来看,《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中显示,2018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208883元,房产净值占家庭财富的66.4%,金融资产占16.3%;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4%,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52.3%;93%的居民家庭拥有1套住房。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家庭净资产的组成架构不合理,和发达经济体相比,资产结构在房产上的比重较大,由于大部分家庭对投资理财认识不够,导致大部分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随着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施压,以及政府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核心政策思路的不断推进,家庭资产放在金融产品上的比重将会提升,而过去那种主要投资房地产的理念将会逐渐被摒弃。
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可投资产范围不断拓宽、金融产品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面对众多投资选择,投资者对于理财二字的理解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财富管理”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财富管理的真正含义,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单一资产或者单一产品的投资。而随着行业成熟度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越来越理性的高净值人群开始认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的财富管理思路,接触不同的投资机构,试图找到最合适的财富管理途径。而这些寻找途径的需求,将成为推动财富管理行业走向金融服务风口的最大动力。
2.资管市场整体规模出现下滑
在银行理财余额规模中不包含保本类产品的口径下,截至2019年10月底,根据各官方机构公布的数据,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113.57万亿元,比上月的113.09万亿元,小幅上涨。从数据上看,主要因为非保本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和公募基金规模微涨所导致的。截至目前,2019年各资管市场的总规模均已披露,和2018年年底相比,整体有所下降,在资管新规下,整个市场在有序转型。
截至2019年10月底,银行理财、信托资产、保险资管、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113.57万亿元。其中,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22.18万亿元,信托资产22.53万亿元,保险资管规模19.96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13.91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8.93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53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13.40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0.13万亿元。
图表5: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截至2019年10月底) 单位:(万亿)
数据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通过对银行理财不同口径的数据跟踪对比结果显示,本该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规模逐步缩减的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却在2018年末出现了规模扩张的现象。这表现出理财产品在“破刚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资金面压力较大,银行在2018年筹划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同时,发行了不少老产品来对接此前的保本资产。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缓解在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但是长期来看,随着过渡期的结束,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压力会逐步增大。尤其是在几个大行纷纷发行自己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后,产品的落地效果并没有好于预期,转型依旧道阻且长。未来各个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力,或许会给市场带来更积极的影响,但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阵痛还将延续,此类产品风险波动加剧,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
图表6:2014年—2018年各资管市场资金规模趋势
数据来源:Wind、民创研究院
在银行理财余额规模中包含保本类产品的口径下,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追溯到2018年底。2018年与2017年相比,整个资管市场的资金规模终止了此前的上行态势,出现了小幅下滑。截至2018年12月底,各资管市场该资金总规模为123.71万亿元。从结构上来看,2018年总规模的小幅下滑主要源自于信托资产、券商资管以及基金专户及基金子公司规模的下降,虽然从降幅来看期货资管的下降比例也较大,但由于本身业务规模和其他相比极小,所以对整体市场来说影响并不大。而受到2018年全年通道业务的监管缩紧影响,银信合作、银保合作、证信合作等此前运用较为广泛的通道业务规模急剧缩减,即使在私募资管、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资管业务规模保持增长的前提下,依旧没能将增速拉正。
三、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展望:多元配置增加下向“产品+服务”转型
1.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展望:增速放缓下对多元配置的需求增加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进入震荡下行区间,全球的经济发展速度将会放缓。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占比较大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承压已较为明显。在整体经济形势上行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我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增速势必会放缓。
此外,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结构较为单一,房产占比较大,其余大部分都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单一金融资产投资是不利于平衡家庭资产风险的,而且在财富过于集中的背景下,财富的保值增值很难实现。之前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资产结构单一所存在的风险很难暴露,但2018年之后我国宏观经济下行承压越发明显,私人财富的资产配置结构亟需改善,未来资产配置结构的复杂化将成为我国私人财富市场发展的刚需。
资管新规将过渡期定在2020年底,意味着2020年对于资管行业是转型的最后一年。对于需要转型的资管产品和金融机构而言,2020年将会是艰难的一年,加之全球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都意味着2020年的资产管理板块将面临许多转型挑战。除了对不合规资管产品的加速出清外,对于能够辅助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金融业务形式,监管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从而缓解在转型过程中的各方压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投融资支撑。
与此同时,2020年也将会成为监管为财富管理行业正名的一年。监管层将从投资者教育入手,让各类机构主动进入大类资产配置的全新资产布局阶段,既能够满足金融市场多样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也能满足未来我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多元配置的需求。监管机构需要在当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中谨慎决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鼓励市场逐步开启全民财富管理时代。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未来一定会给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带来变革,而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合法合规性,也将是监管层的重要监督对象。
3.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展望:“资管产品+客户服务”的高压转型
财富管理行业是未来5年内各类金融机构必须要构建的业务框架,仅仅停留在资产管理层面的发展,各类机构将无法承载我国未来金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和大多数已有的投资内容相比,我国私人财富市场的投资潜力巨大。面对庞大的市场体量及市场需求,私人财富端的财富管理业务势必将成为金融机构未来的必争之地。
而针对各类机构的转型需求,根据机构的原生性质,也会在转型发展路径上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会向统一的“资管产品+客户服务”形式转变。在此模式之下,各个金融机构需要抓住模式中的运营关键,在对资管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阶段进行业务布局。
就售前阶段,研究的重要性最为凸显。这里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资产方向上的单一研究,还要结合对投资者的需求研究来进行更加专业的规划服务。就这点上考验的不仅是机构的资源占有率,更是机构对于投资者资产管理需求的彻底解剖。
在售中阶段,合规是该阶段的重点。在前期各类机构需要注重产品是否合规的同时,未来在运营过程中,服务的合规性同样重要。这考验的就是机构对于资管产品的评价体系是否完善,对于提供服务的在职员工专业度的要求是否到位,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财富管理行业当下努力摸索的内容。
在售后阶段,投资者合理预期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当中也是对产品和服务的双重考验,资管产品投后管理的系统性以及投资人后续的服务跟踪都是当下财富管理行业最欠缺的部分。
整体来看,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加速洗牌期,对于行业的未来,我们抱有百分之百的坚定信心。而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很难在当下就能看出哪一类金融机构更具有先天优势,相信各类金融机构在当下也都抱有积极转型的决心,在充分发挥已有战略资源的前提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