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历程意味着各主要的欧洲成员国为消除彼此间的利益矛盾,追求各自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利益,它是从欧洲共同体逐渐发展而来。当然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甚至欧元的出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以美国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经济的迅速崛起;三是欧美经济的利益冲突;四是关键人物即法国戴高乐的提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将世界经济利益的格局进行了新的固化,且将美国利益定格为该体系的核心利益。特别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国对整个世界经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同时,在二战中付出沉重代价的英国、法国等国其经济影响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大的减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欧洲各主要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被大大削弱;二是各欧洲主要国家对殖民地控制权的范围也开始受到美国势力渗透,经济利益也开始遭受威胁。欧洲整体利益的存在及其与美国相冲突的标志性事件即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从维护国家基本利益的角度来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主要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护欧洲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避免和减弱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于维护美国经济利益而给自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
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60年代到70年代期间,摆脱美国对其经济控制力的趋势和决心愈来愈明显。同时,随着美国黄金的不断流失,1971年,美国开始对其他国家停止兑换黄金,由此所谓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出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美元相对不再稳定,由此也导致欧洲各国货币的不断波动甚至经常出现货币危机。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在受美元波动的负面影响,欧洲共同体推出了“蛇形浮动汇率制度”,即个各成员国间的货币汇率保持固定,并联合应对美元的波动性(“蛇形浮动汇率制度”建立的初衷主要是既可以维护欧洲各国内部贸易的正常往来,又可以此减弱或消除由于美元波动给欧洲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现实的情况是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而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又主要集中体现在它们各自货币间的汇率上,所以该汇率制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不同货币的前提下,仅靠各国统一的经济行动是不可能削弱美元波动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于是建立统一货币——欧元被逐渐提上日程,1991年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制定欧洲统一货币的时间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之欧元区诞生。欧元的出现反映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欧元之父”——蒙代尔为保证欧元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业率、通货膨胀水平、政府赤字等各个经济指标不能存在太大的差异。他进一步指出,上述经济指标的差异代表着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利益得失的分配不均,继而使得欧元无法顺利推出。然而从欧元诞生的历程来看,上述一系列的要求并没有阻挡欧元顺利推行,反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凸显。但与此同时,蒙代尔在针对欧元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中,德国马克作为欧元“核心货币”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但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此次欧元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来看,1999年之前,德国马克是世界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其在各国外汇储备的比重中仅次于美元约占15%,远远高于英镑、日元等国际储备货币的比重。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仅仅靠欧洲其他国家的货币,如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等小货币是不可能形成欧元的。也正是人们缺少对核心货币的正确认识,导致了各个地区都要建立所谓地区货币的潮流,如拉美、东南亚等。事实上,区域货币的形成是需要如德国马克这样的国际货币来支撑的,即以马克为核心将其他各国货币聚集起来进而形成代表更强经济实力的欧元。进一步讲,一个新货币的诞生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的,而德国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欧元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将一些货币“拼凑”起来,而是在以马克为核心的基础上,将其他各国货币如法郎、里拉等凝聚起来的过程。(www.xing528.com)
从欧元形成历程及其与美元相抗衡的过程来看,所谓各国货币形成的联合在长期是无法与一国的独立主权货币相抗衡的。当前的欧元虽然是相对统一的货币,但其不是一个主权货币,也正是这一点导致其不断遭受经济打击,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的债务危机接连不断地出现等,有人已经开始发出当初欧元的出现本身就是个错误的论断,甚至还有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预言欧元在不久的未来将走向崩溃。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不断打击欧元更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这种打击是会导致欧元区的解体还是会促使欧洲央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得欧元成为一个真正的主权货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