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背景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各国为了应对大萧条的冲击,开始实施大幅提高关税、严厉限制进口、严格管制外汇、不断贬值本币等措施,使得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不堪,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际货币关系严重恶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国际金融危机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崩溃以后,各国为了应对大萧条的冲击纷纷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签订贸易协定等行动,而不是进行有效的合作。此时,一些国家选择了钉住某种或者某些基准货币的政策,另一些国家选择了自由浮动汇率政策,几个货币集团相继出现,互相竞争。各国开始了货币竞相贬值的风潮,整个国际货币秩序陷入了混乱局面,呈现出无序状态,动荡不安。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的黄金储备与经济实力迅速上升,相当稳定,坐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的宝座。为了维持本国经济在境外的快速扩张,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二战结束之前的1944年7月召集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着手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基础是黄金,主要储备货币是美元。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按照35美元/盎司黄金的官方价格从美国兑换黄金,并可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负责该体系的运行,同时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货币关系。从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背景

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各国为了应对大萧条的冲击,开始实施大幅提高关税、严厉限制进口、严格管制外汇、不断贬值本币等措施,使得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不堪,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际货币关系严重恶化。当时美元集团、英镑集团、法郎集团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遏制,阻止恢复正常的国际货币秩序,各集团的代表国美国、英国、法国经过激烈竞争和反复磋商,于1936年9月达成了“三国货币协定”(Tripartite Monetary Agreement)。该协定决定终止整个世界分为几大外汇基金,结束了各行其是、恶性竞争的局面,规定三国的外汇基金相互合作,不再进行贬值性的竞争,并且维持协定签署时的国家,共同合作,减少汇率波动,维持货币关系的稳定。一个月之后,上述三国又签订了相互间自由兑换黄金的“三国黄金协定”,规定逐日商定汇率,将美元认同为共同的通货,每天都用黄金来结算该通货的买卖。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协调的全球外汇制度和稳定的国际收支体系。

然而,各货币集团之间的竞争没有因此结束,国际资本从逆差的债务国流向顺差的债权国的状态也没有因此结束。由于战争阴影笼罩在欧洲大地,大量资金从欧洲流入美国以寻求安全的港湾,以及欧洲国家用黄金从美国购买军火以备战,导致大量黄金流入美国。在1929~1939年间,美国的黄金总储备在全球黄金总储备中的占比由37.8%上升到近71%。由于黄金数量的大量流失,英国和法国已经无力再维持每天用黄金结算买卖美元通货的规定,“三国货币协定”因此垮台,国际货币体系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为了避免这种混乱局面,在美国和英国的推动下,同盟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开始拟定战后的经济重建计划,以及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为了各自的利益与目的,在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国和英国分别于1943年4月3日在华盛顿伦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美国的“怀特计划”是由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先生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也就是“国际稳定基金方案”。该方案建议采取存款原则,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也就是说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基金制为基础,且基金数量不低于50亿美元。这些基金来源于各成员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差额等缴纳的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各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和表决权的大小与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名为“尤尼它”(Unita)的新国际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基金货币与黄金以及美元直接挂钩,且规定每单位“尤尼它”相当于10美元或者137.14格令(Grain)。“尤尼它”可以自由兑换黄金,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在货币汇率的稳定方面,“怀特计划”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都与“尤尼它”之间有一个稳定的法定平价,且该固定比价只有在3/4以上成员国投票通过时才予以变动,否则任何成员国不得擅自对本币进行贬值。稳定汇率是联合国平准基金的主要任务,因此,该方案决定取消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并且对成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逆差,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为了解决成员国临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逆差国可以用本币向该基金组织申请购买所需要的外币,但是购买数量不得超过其向基金缴纳的份额。联合国平准基金的常住办事机构设在拥有份额最多的国家。很明显,“怀特计划”由美国控制“联合国平准基金”,进而通过“基金”使会员国的货币“钉住”美元,最终一手操控该基金组织,获得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凯恩斯计划”是由当时的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提出的,也称为“国际清算联盟计划”,期望建立一种比较灵活的、可以适应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他认为,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数量只取决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可以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减同步进行扩大和缩减,而与世界黄金的数量及开发技术、某国黄金储备及政策无关,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遏制世界性的通货紧缩通货膨胀

对此,凯恩斯提出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International Clearing Union)作为世界银行,采取较为灵活的国际货币储备制度,发行以一定黄金为基础,总额高达26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班克尔”(Bancor)作为清算单位,缩减黄金在国际清算领域的数量。该同盟的成员国向同盟缴纳的份额是根据成员国在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来决定,并且随着它们各自国际贸易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该计划还规定,“班克尔”作为“国际清算同盟”的记账单位,各成员国货币与“班克尔”的法定平价,且该平价未经同盟理事会的批准,不得变更。会员国可以用黄金换取“班克尔”,但反之不行(即“班克尔”不能换取黄金)。会员国无需向该同盟交纳任何黄金和现款,只需通过本国央行在“国际清算同盟”的往来账户,用转账的办法对各国政府的债务和债权进行清算。同时,该账户还用于多边贸易清算。当某国贸易出现顺差时,其政府就将顺差盈余存入自己的账户,逆差时就从账户中提存甚至向该同盟申请进行规定数量的透支。“国际清算同盟”的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其理事会议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轮流举行。该方案还主张恢复多边清算、取消双边结算,以及反对黄金作为主要储备,所有国家共同解决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其实质是解决英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困境,同时也暴露出了英国希望操控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

虽然在经常项目不平衡问题的调节、维护汇率稳定、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解决资金困境问题等方面,上述两个计划有着共同的立场。但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两者在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针锋相对,激烈竞争。美国为了夺取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同时防止对外援助其他国家重建导致其严重的对外负担,坚持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仍然是黄金,并且坚持存款原则。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对本国经济的拖累,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大量黄金外流的局面,英国反对将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建议“国际清算同盟”能够提供大量的“班克尔”作为清偿能力。这从本能上反映了英美两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经济承受能力。

虽然英国希望保持昔日那样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跟美国在新国际货币体系的霸权地位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两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实力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次世界大战重创了英国经济,其生产和出口大幅下降,海外投资损失惨重,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大量黄金流向境外,经济实力骤减。以1939年为基准,1945年英国的民用消费品生产能力下降了一半,对外出口下降了2/3,海外资产损失高达40亿美元,对外债务攀升到120亿美元,黄金储备却只有100亿美元。当然,此时的英国还是拥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英镑继续保持着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承担着40%的国际贸易结算额,伦敦继续扮演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这也是英国痛苦挣扎,与美国激烈竞争的原因。

而此时的美国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到1944年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其工业生产能力较1938年提高了2倍,占有全世界1/2的工业制成品、1/3的贸易总额和3/5的黄金储备。1945年美国黄金储备的绝对数量高达200亿美元,是英国的两万倍。同时,美国在二战期间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法国等同盟国提供巨额军火援助,乘势占有了西欧及其附属国的广大市场,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美国正是凭借着最大债权国的地位,巨额的黄金储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持续争论与反复磋商中,迫使英国最终让步,接受“怀特计划”。

在这一背景下,44个国家政府的经济特使于1944年7月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且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家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从此,国际货币体系开始了“黄金—美元”本位制的时代。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强权的安排下,为了美国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根据美国的设想安排的,但是在各国利益的博弈下,该体系吸收了原先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借鉴了政府管制和灵活汇率的经验。因此,该体系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宗旨:(1)建立国际储备体系,实行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协调货币供给关系;(3)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规定成员国的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变动;(4)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对会员国进行资金融通,帮助其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其中的第一条是该体系的核心,这使得该体系在实质上类似于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也是该体系被称为“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因为美元在该体系下充当着黄金的等价物,美元由此走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位置,充当着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稳定了当时的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关系,也为其获取霸权地位铺平了道路。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核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黄金—美元”本位制,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官方价格为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或者1美元兑换0.888671克黄金。美元的含金量是成员国货币平价的依据。各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其比价与黄金保持一定的联系,或者不规定含金量而直接规定比价。各成员国政府的货币机构或者央行可以按照官方价格将自己持有的美元向美国政府兑换相应的黄金。同时,为了避免美元兑黄金官价受自由市场金价的冲击,维护黄金官价的稳定,成员国共同协助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对这一固定的黄金官价进行维护。

布雷顿森林体系创设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磋商和协调国际货币合作事项,稳定汇率,协助成员国改善国际收支。在金汇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及其之后的“三国货币协定”时期,整个国际货币领域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议事机构,缺乏相应的程序,国际货币关系处于严重混乱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迅速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中心,具有一定的权力,并履行相关的义务,维护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程序构成了当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纪律保障,约束着国际金融行为,维护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但是,因为强权大国的博弈,该组织一直由美国及其他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操控,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无法享有相应的权利。

在汇率制度安排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接受金本位时期规定汇率过于僵硬的教训和金汇兑本位之后的自由浮动对国际经济的消极影响,实行了可以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peg Exchange Rate Regime),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规定,美元以固定价格(35美元/盎司)钉住黄金,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平价保持固定钉住的“双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汇率波动被限制在±1%的范围内。此时的格局为“黄金—美元—其他货币”,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到了国际货币的锚定作用。当汇率波动幅度超过1%时,各国政府必须共同协作,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保证金价和外汇的稳定。当成员国出现基础性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持续性的通货膨胀、永久的结构性冲击等),可以自行将本国货币10%的幅度内进行贬值,也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且得到其同意以后,将本币贬值幅度调整10%以上。这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短期内类似于金本位制的固定汇率安排,但是当出现“基础性国际收支失衡”时,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具有弹性汇率的特征。虽然具有弹性的特征,但是各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很少进行调整,详见表3-1所示。

每个成员国都会根据其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IMF)交纳相应数量的份额,其中25%是黄金或者可以兑换成黄金的货币,剩下的75%是该交纳国的本币。当成员国因为出口下降、经济结构失调、国际收支失衡等原因导致其国际支付陷入困境时,可以向IMF提出申请,向其借款以缓减国际支付。对于这类借款申请,IMF有着严格的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在任何一个年份的借款都不得超过其缴纳给IMF份额的25%,累计不得超过所缴份额的1.25倍,且还款时只能使用黄金或者可以兑换黄金的货币。IMF还规定了这些借款只能用于陷入国际收支困境国家的经常项目支出,不得用于资本项目支付。

表3-1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的调整

注:[1] 1962年9月2日之前及1970年6月之后,加拿大加元一直处于浮动汇率时期。
资料来源:[美] 梅尔文(Melvin, M.)著. 欧阳向军,俞志暖译.国际货币和金融[M].上海:三联书店,1991.

布雷顿森林体系取消了外汇管制、双边结算和复汇率等歧视性措施,规定其成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政策,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货币兑换只适用于经常项目交易,除此之外不得作为他用。IMF允许条件不成熟的成员国延期履行货币兑换性义务。

为了解决国际收支调节负担的不对称问题,该体系设立了稀缺货币条款。当某个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逆差,且该国货币在IMF的库存下降到其份额的75%以下时,IMF就将这个国家的货币归为“稀缺货币”。同时,IMF还会按照国际收支逆差国的需要对其进行限额分配,授权其他国家对“稀缺货币”进行临时性的限制兑换活动,以及限制进口“稀缺货币”国家的劳务。

虽然该体系在设计上继承了金本位的部分特征,但也有很多独特的表现。首先,该体系设有一个固定的协定,也就是《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约束各成员国的行为。同时,该体系还创造性地设立了固定的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来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其次,“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使美元走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成为了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开始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另外,虽然从原则上来说,各成员国共同协助美国来调节收支问题,但是美国却只发行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从不承担任何调节的责任,反而是其他国家肩负着所有的调节责任。

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与经济意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结束了二战之前混乱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并维持了其正常运转。美元处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位置,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将统一的计价标准和清算单位带入了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当时国际货币关系的稳定局面。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在实质上充当着黄金或者作为黄金的补充。因此,在战后黄金产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的情况下,美元的对外发行弥补了当时国际清算能力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储备短缺的问题。

美国通过对外援助、馈赠、贷款美元等资本项目逆差的方式,以及购买境外服务、劳务、资源等方式将美元输出去,从而扩大美元在全世界的购买力。同时,该体系确定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波动,稳定了各国货币的汇率,方便了国际贸易结算,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稳定的国际货币关系对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引导了大部分国家在汇率方面的大范围合作,标志着各国都已经意识到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共同协作对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本国货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IMF所提供的短期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缓减了很多欧洲国家因为战争而陷入的国际收支困境。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来对亚洲、非洲等贷款数量的大幅上升,也促进了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从而也就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的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对于成员国战后经济的恢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外汇市场比较稳定,这直接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国家间流动的汇率风险,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为后来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与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结束了二战前混乱的国际货币关系,在调节和监督各国汇率政策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但是,该体系在制度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些缺陷所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大,直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该体系实行的金汇兑平价机制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金汇兑平价制度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型的固定汇率制度,使美元实际上获得了黄金的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初期,欧洲和日本因为战争导致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黄金和外汇储备极度缺乏。这些国家的经济重建急需美国的资金和技术,美元就成为了抢手的货币。然而,随着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国家以及日本等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迅速崛起,各国持有的美元外储备,越来越多。此时,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平价的信心不断降低,引发它们不断向美国挤兑黄金。美国因为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难以履行兑换义务,也就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导致美元比价下跌,直接动摇了该体系的平价制度。

该体系规定,当某成员国出现“基础性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调整汇率,但是却没有对“基础性国际收支失衡”作出严格的明确解释,很难对其进行判断,无法及时调整汇率,导致汇率只能滞后性地被大幅调整,直接影响这些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本国经济的稳定。(www.xing528.com)

国际收支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将汇率的波动范围规定在1%的狭小范围内,这种不能随便改动的平价制度使得国际收支调节作用十分微小。虽然在出现“基础性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下,IMF允许对汇率进行调整,但是这种调整的措施总是比较滞后,而且调整幅度也比较大,这引发了外汇投机活动,对经济造成比较严重的冲击,加剧汇率的不稳定,造成国际收支调节手段陷入更加严重的困境。

工业欠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自身的黄金储备和美元储备都比较欠缺,加上国际上的政府信贷数量比较少,商业信贷的利率比较高,使得它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非常困难。很多欠发达国家都是通过自己的国际储备、完全内部措施、完全外部措施,或者三者结合起来都无法调节自己的国际收支问题。例如,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和本国经济的外部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国就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引发本国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逆差国就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本国经济衰退和失业上升,但是美国除外。因为美国无须在逆差的时候采取收缩货币的政策,而且还可以通过固定汇率输出本国通货膨胀。

因为美英两国主张的冲突,导致IMF既没有很强的监管能力,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贷款,这就无法限制大国损人利己的行为,也不能为欠发达国家提供相应的贷款融资,导致国际金融格局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布雷顿森体系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流通性的提供、监管与信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1949年,欧洲和日本因为战争导致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国际储备近于枯竭。这些国家为了恢复生产、重建经济,不断从境外进口技术和设备,构成了对外汇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对美元的强烈需求。在这个期间,美国的商品和劳务收支都在60~70亿美元之间,其中1947年高达115.3亿美元,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和资金转净额都处在50亿美元左右,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总额一直在下降。美元在世界上的紧缺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保证了美元的稳定性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在美国的干预及IMF同意的条件下,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贬值,其中英镑对美元贬值幅度高达30%。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的贬值,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将美国的国际收支迅速推向了困境之中。1950年,美国的商品和劳务收支较1949年缩减了70%,综合平衡首次出现负值,且高达36亿美元(参见图3-3),拉开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序幕。

图3-3 1946~1958年美国国际收支状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引自Victor E. Argy. ThePostwar International Money Crisis: An Analysis. London: Allen & Unwin, 1981。

在此后的8年内,美国的国际收支只有在1957年出现了5亿美元的小幅盈余,其余年份都处于逆差状态。在这个期间,美国的黄金流入和流出年份各占一半,对外短期流动性负债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例如,1958年美国黄金流失数量为22.8亿美元,对外负债增加了12亿美元。但是,这几年的赤字并没有形成人们对美元信心的下跌,引发抛售美元的现象。因为美元资产的增加是这个阶段国际储备增长的主要来源。由于官方负债才能兑换黄金,所以即使在短期流动性比例从1950年的39%上升到1958年的82%,但是官方负债对黄金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30%的小范围内(参见图3-4)。因此,此时的美国仍然有足够的黄金来应付兑换的需要。

图3-4 1950~1958年美国流动性负债比例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www.imf.org/external/data.htm)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IFS)。

1958年以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开始剧增,平均每年的增幅都超过30亿美元。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持续存在导致大量美元流出美国并在境外不断被积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期的十年间,欧洲的战后重建工作非常迅速,到1958年的时候,很多国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外汇储备。这些欧洲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愿望越来越大,并于1959年解散了“欧洲支付同盟”(EPU),正式开始了西欧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的自由兑换。从此,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并于一年以后的1960年出现了黄金储备的数量小于短期流动性负债的数量,并且缺额越来越大(参见图3-5)。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美国黄金数量的不断缩减,导致人们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以及对美元投机活动的加剧。1960年10月,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狂潮。此时,伦敦私人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18.57%,美元开始大幅贬值,引爆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图3-5 1959~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和对外流动性负债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www.imf.org/external/data.htm)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IFS)。

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货币,美元危机直接影响到国际货币关系和全球金融市场。对此,主要工业化国家仍然在利益博弈和相互磋商中进行了合作。1960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瑞典等十个国家在巴黎举行会议,签署了“贷款总安排”协定(GAB,General Arrangements to Borrow),也称为“十国集团”或者“巴黎俱乐部”。该协议规定,其资金总额为60亿美元(美国、英国分别承担20亿美元和10亿美元,其他成员国承担其余的30亿美元),主要用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缺少短期流动性时,可以向GAB成员国借款,转而将其贷款给所需要的成员国,以稳定其货币价格。该协定的实质主要是支持美国,稳定美元价格。1960年12月,美国联合英国、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比利时等7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建立了“黄金总库”(Gold Pool),以便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售出黄金来干预伦敦黄金市场,稳定黄金价格,从而保证美元地位。之后,14个国家又签署了总额为117.3亿美元的“互换信贷协定”(Swap Credit Agreement)。该协定为双边协定,主要规定为两国中央银行应在约定期间内相互交换一定金额的对方货币。在未使用之前,需以定期存款或购买证券的形式存于对方。若为平抑汇率需动用时,只要在两天之前通知对方即可。当约定到期,则应用实行互换时的汇率相互偿还对方货币。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遏制美元汇率下跌,阻止黄金市价高涨的局面。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越南战争的不断升级,美国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黄金储备骤然减少,对外流动性负债越来越多,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因此,美元兑换黄金的基础就越来越脆弱。到了1968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缩减到108.9亿美元,对外流动性负债高达384.7亿美元,是黄金储备的3.5倍,官方负债为159.9亿美元,是同期美国黄金储备的1.6倍。而在195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195.1亿美元,对外流动性负债和官方负债分别为194.3亿美元和101.2亿美元,都低于同期的黄金储备,其比值分别为99.6%和51.9%(参见图3-6)。

图3-6 1959~1968年美国的负债与黄金储备及其比重(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www.imf.org/external/data.htm)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IFS)。

这种恶劣的金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美元信心的丧失,世界主要黄金市场(伦敦、巴黎、苏黎世)于1968年3月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大涨,其中巴黎黄金市场的金价曾一度涨到44美元/盎司,美国的黄金储备在短期内大量流失。迫于市场压力,美国要求英国暂时性的关闭伦敦黄金市场。随后,美国召集“黄金总库”成员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解散该组织,停止35美元/盎司黄金在自由市场的兑换,政府不再介入私人市场的黄金买卖。此时,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但是在官方的贸易结算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兑换中,黄金仍然保持35美元/盎司的官方价格。由于私人市场的黄金买卖价格是由供给来决定的,而非官价,这导致了当时的黄金具有固定不变的官价和随供需关系变化的市场价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黄金双价制”。由于官方不再向市场供应黄金,私人市场的黄金价格越来越高于官方价格,导致美元从本质上已经开始了贬值的历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也因此被动摇了。随后的5月份和7月份又连续爆发了两次美元危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不断扩大,金融危机频频爆发、不断加剧,许多经济学家和多国政府提出了对国际体系进行改革的想法和方案,其中典型的有主张恢复金本位、实行世界美元本位、建设多种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彻底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除了金本位制以外,其余的都是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黄金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其物质基础十分脆弱。各国矛盾的冲突和利益的博弈,使得某个或者某几个国家提出的方案都很难得到大家的共同接受。

但是面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地位的日趋下降,而黄金数量的供应又相当有限的局面,IMF不得不提出一种集体创造和集体管理的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s)作为新的储备资产来补充美元,其与黄金的定价跟美元一样,为35SDRs/盎司黄金。IMF规定,SDR是它分配给成员国使用资金的权利,与黄金以及可以兑换黄金的货币一起作为国际储备,并且在1970年初到1972年末的三年间设立95亿美元SDRs。对于发生国际收支逆差的成员国,可以用SDR向IMF指定的成员国兑换外汇,以支付国际收支逆差或者清偿国际债务。但是,SDR毕竟不是正式的货币,只是一种计价单位,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和美元,也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困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对巨额的美国国际收支逆差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越战的升级,美国的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其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及这个时期的经济衰退导致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加剧了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1971年前两个季度的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增加了119亿美元,其中的经常项目逆差占主要部分(1971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了14.32亿美元的逆差)。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到110.8亿美元,较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缩减了60%多,其中1971年初到8月上旬,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近30亿美元。这加深了外国政府和金融市场对美元贬值的预期,进而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以及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等货币,以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当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和政府都施压,将持有的美元兑换成其他资产时,美国被迫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5.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简单评价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黄金基础之上,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实行“黄金—美元—其他货币”的“双挂钩”制度,也就是美元按照35美元/盎司的价格直接与黄金兑换,其他国家货币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与美元挂钩。该体系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负责运行,主要承担国际汇率的监督、国际信贷的供给和国际货币关系的协调。

由于该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制度,因此该体系需要以下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正常运转。第一,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将会直接影响到美元的币值稳定。而作为该体系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其币值的不稳定将会严重影响整个货币体系的根基,引发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第二,美国需要拥有充足的黄金来应付随时发生的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和固定的黄金官方价格。一旦美国的黄金储备无法履行美元与黄金进行固定价格的随时可兑换承诺时,美元的信心将会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市场的抛售美元兑换黄金的狂潮将不可避免,美元危机随之即来,国际货币体系岌岌可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结束了二战之前国际货币关系与国际金融领域混乱的局面,在近30年的运行中(尤其是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与金融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对汇率波动范围的严格限制,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据估计,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全球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大概在7%~8%之间,远远高于之前的任何时期。

该体系是建立在黄金基础上的,所实行的“双挂钩”原则是美元走到了黄金和其他货币之间,扮演着“关键货币”的角色,成为了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同于黄金,从而解决了国际储备短缺、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降低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该体系促进了国际货币的合作、建立了多边支付体系。美元为多边支付和多边贸易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支付手段和清偿能力,促进了战后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经济的重建与恢复。IMF为那些处在逆差困境中的成员国家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中短期信贷,减缓了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的困境,维护了这些国家币值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对于以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大优点是解决了前者无法提供足额的黄金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在汇率的设置上,两者都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但是金本位制度的汇率是通过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其浮动范围在铸币平价加减黄金输送点之间的成本,自动进行调解;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是通过各国货币的法定平价来决定,浮动范围是人为的规定在1%以内,而且人为进行调节。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储备只有黄金,金汇兑本位的国际储备为英镑、美元和法国法郎,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国际储备则是黄金、可兑换的货币(以美元为主)以及后来的特别提款权(SDR)。在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时代,黄金自由流动,货币可以进行自由兑换和自由多边贸易结算;金汇兑本位制国家允许居民用英镑、美元、法国法郎等外汇向英国、美国、法国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只允许各国政府将其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外汇管制比较严重,很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贸易支付选择双边安排。在制度的设计上,布雷顿森林体系较前两种国际货币体系完善很多,制定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现代国际货币管理制度,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统一为一体,约束成员国的行为,规定成员国的义务等;建立了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实施相关协定,协调各种政策,监督各国行为。

然而,因为汇率的浮动范围只有1%,无法很好地调整国际收支失衡,纠正国内外经济失衡,对此顺差国和逆差国只能分别采取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分别引发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双挂钩”的体制将美元作为唯一主要的国际储备,其他国家货币依附于美元,使它无法摆脱金汇兑本位制那种依附关系的弱点。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就缺乏其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储备,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美元荒”;反之就会出现“美元灾”,造成美元泛滥,引发美元危机,直接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基。因此,这种以美元为唯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实质是建立在美国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无论美国经济如何发展,国际收支怎样调整,都极其不稳定,必然会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