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程度上说,情绪的感染力能够决定沟通的成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有这样的体验。例如,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人无论跟自己说什么意见都很难听进去,但是如果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很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这就是情绪的影响力。但是如果我们只是通过自己主观情绪表达自己,很容易会因为忽视对方的情绪而让对方反感,进而不愿意继续沟通。
但是在传统的人际沟通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情绪的感染力,并不知道情绪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成败。在传统的人际沟通中,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并让对方欣然接受。所以他们在沟通前,会收集信息,准备相关资料,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但是,实际的沟通却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究其原因,是因为沟通过程中只是把对方当作一个接收信息和材料的机器,并没有把对方当成有感情的人。其实,人是“知、情、意”的统一体。所谓的“知”,就是你要向对方传递信息;而“情”是指情感、情绪;“意”是指当双方有深入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确定方向,努力实现目标的决心。但是传统的沟通模式中只做到了“知”,并没有做到“情”和“意”。例如,表达观点的时候,语气很强硬,且声音大。这种情绪很容易感染对方,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强行要求他认同你的观点,而不是真诚的沟通。这种情况下,对方显然不愿意与你继续沟通下去。(www.xing528.com)
所以说,在沟通过程中,沟通的双方之间很容易受到彼此情绪的感染。例如,今天老板非常高兴地走进办公室,那么员工也会特别开心工作一天。但是如果老板一脸愤怒地走进办公室,可想而知,整个办公室都会变得很压抑,这种压抑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莱尼·哈特菲尔德,曾跟她的同事一起做过相关的情绪研究,研究表明,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时间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而且这种情绪传递的速度非常快,比较隐蔽,甚至连当事人都无法觉察这种情绪的蔓延。因此,为了不让坏情绪蔓延,我们需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对方的情绪,深入认识情绪对沟通的影响力,以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遏制“踢猫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