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林业局】 易县林业局是易县人民政府主管林业的职能部门,担负着林业生产、林政资源管理、森防检疫、林业技术推广等项任务。局机关设有4个行政机构:办公室、林政股、行政审批服务股、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14个全额事业机构:森防站、工程站、果树站、国营林场管理站、森林防火指挥部、林木种苗管理站、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南城司林业工作站、良岗林业工作站、西陵林业工作站、白马林业工作站、凌云册林业工作站、狼牙山林业工作站;1个政法机构:森林公安局;1个自筹事业单位机构:木材检查站;7个差额事业机构:桥家河林场、解村林场、白马林场、蔡家峪林场、黄土台林场、河西林场、狼牙山林场。
党组书记、局长:许 明
【工作概况】 2018年,林业局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全景易州”总体目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抓住重点,把握关键,狠抓落实。共完成造林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完成新育苗0.1万亩,苗圃实际面积保持在4.5万亩,销售苗木2000万株,销售产值1亿元;果品产量5.8亿斤,产值5.2亿元,林果产业总产值8.5亿元。截至2018年底,全县有林面积1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58%,林木绿化率达到55.76%,为推动全县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造林绿化坚持社会造林、工程造林相结合,以城区绿化、廊道绿化、景点景区绿化、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造林、封山育林、义务植树等为工作重点,全年共完成造林11万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围绕实现目标,重点谋划“一场、二园、三景、四廊、五河”建设。“一场”是启动推进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建设;“二园”是继续抓好小苹果休闲农庄、牛岗休闲生态农业园建设,辐射带动全县林果业发展;“三景”是进一步加大易水湖、清西陵、狼牙山三大景区生态绿化建设力度;“四廊”是新建荣乌高速廊道绿化、龙西公路廊道绿化,巩固提升张石、京昆2条高速(易县段)廊道绿化成果;“五河”是在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两岸营造护岸、护堤林。3月30日在西山北乡于家庄村龙西公路两侧举办了由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和有关企业干部职工参加的易县2018年春季义务植树暨龙西公路两侧绿化启动仪式,共造林50亩,栽植红果2400株,以此为契机掀起了全县造林绿化高潮。作为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建设县份之一,林业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破解在造林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题,以龙西公路为主战场,通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全县共完成造林11万亩,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亮点突出的森林建设体系框架。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严抓森林防火。全县年内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没有发生重特大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有效保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县委书记、县长等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全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专项会议;县政府与各乡镇、国有林场、重点景区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防火责任书;2018年全年累计投入县级财政资金687万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61.6%;建立健全防火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县四大班子领导定期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不定期督查和县防火办全天候明查暗访的工作格局,促进各项火灾防范措施的落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火责任制和《易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预防森林草原火灾责任制的意见》,层层细化防火责任,逐级签订防火责任书,确保防火责任到山头、到林区、到坟头;县政府将防火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范畴,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强化防火责任制落实。以市防火办举办的森林防火“百千万”宣传活动为契机,全年共印发明白纸和公告20万份,出动防火宣传车2000台次,新刷写防火标语3000条,发送森林防火提醒短信20万条,并通过组建各级防火微信群,广泛宣传防火知识、传达上级防火指示精神。县防火办持续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排查整改活动,全年下达《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72份,整改火患200余处,并建立排查整改工作台账。组织乡村对中小学生、放牧人员、精神智障人员等特殊人群,以及坟头、坟区等关键部位,明确监护责任,落实监护措施;对全县5个瞭望台、1360名专职护林员加强管理,确保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林业、公安联合开展打击野外违法用火专项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震慑作用。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管理。3月份,新招录补充了34名扑火队员,达到了省一级防火县100人以上的队伍标准;9月份对全体消防队员开展了培训及演练;及时购置了风力灭火机、油锯、扑火服装、以水灭火装备等部分必备扑火物资,有效保障了队伍扑救所需;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防控有害生物。设立固定监测点10个,木材经营监测点3个,悬挂诱捕器80套。全年共发放病虫情报8期、500余份,发放美国白蛾防治通知3期、300余份。对春尺蠖发生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了阻隔和喷药防治,防治面积达1万多亩;对美国白蛾发生较重的乡镇进行了喷药防治,飞防面积达6万多亩;组织地面防治近1万亩,并对危害相对较严重的乡镇发放喷雾机93台,农药9.3吨,均达到预期效果。对西部山区油松林、清西陵3万多株古油松林、松木加工经营摊点、苗木大户以及电信、联通、电力局使用的电缆盘,全面进行了踏查和监测,共踏查线路16条,行程300余千米。认真开展了苗木调运检疫工作,全年共发放调运检疫证书近500余份,完成全县苗圃、木材摊点、产地检疫率达99%,并对跨省调运苗木严格实行检疫要求书制度。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按照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精简、统一、高效、便民”要求,依法依规办理服务事项,树立良好窗口服务形象。年内共办结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393件,其中: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788件,林地林木消耗蓄积共计15382.7立方米(其中商品林消耗蓄积14034.25立方米,公益林消耗蓄积1348.45立方米);办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3件,办理永久占地6件,办理木材运输证576件。做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批及林木登统核查工作。全年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3118.4343万元。积极协调省、市林业部门,帮助占地企业办理占地手续,其中:上报省厅审批占地4家,共涉及林地面积18.6549公顷;上报市局待审批4家,共涉及林地面积25.3717公顷。落实县政府安排,完成抽水蓄能电站安置区、京兰建材园区(西水冶村)、西南外环、西二环、棚户区改造项目(荆轲山村、厂城村、桂子渠村)等占地的林木登统工作。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森林督查工作要求,全面展开全县森林资源督查工作。全年完成1273个疑似图斑初查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2018年易县重点公益林面积共28706.73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面积16573.33公顷,省级重点公益林面积12133.4公顷。公益林涉及全县的6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单位和25个村集体191个人。按照相关程序完成公益林界定,并对全县重点公益林逐单位(个人)进行检查验收。全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共547.835万元,补偿标准为:国有9.75元/亩/年,集体或个人14.75元/亩/年。在资金使用上,及时足额发放,做到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2018年4月,组织召开易县重点公益林森林保险工作培训会,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承保的易县重点公益林保险完成了相关手续。其中:太平洋保险公司承保95户面积11.7万亩,承保自费金额2.7万元;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承保45户面积17.2万亩,承保自费金额3.9万元。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按照省、市、县相关文件要求,开展“绿盾2018”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全部整改到位。完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和自然保护区确界立桩工作。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公开招聘10名工作人员。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疫情监测工作。共救助野生动物13只,在安格庄水库野生动物疫情监测点进行监测,根据相关政策做好非洲猪瘟防疫工作。做好退耕还湿工作。退耕还湿任务600亩,全部完成。
【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发展林果产业。全年新增果树面积0.5万亩。全年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150场次,受训人数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重点对全县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540人。引进苹果、梨、桃、樱桃等新品种12个,果实套袋1.5亿个,指导完成果树修剪1000万株,嫁接各种果树20多万株。推广果树省力化栽培面积达10万亩。加强对牛岗乡苹果园区、梁格庄绿泽农园区、高村镇神石庄3000亩樱桃园区的管理指导工作,示范园面积达到1万亩。新建牛岗乡防鸟防雹网建设项目,涉及牛岗乡台底、牛岗、座山台3个村,防鸟网共计420亩、防护栏共计12000米,12月底完成全部任务。项目总资金额372.95万元,中标方中标金额331.2475万元,年底完成项目并完成项目资金支付。完成全县26个乡镇林果专业合作社风险排查。发展苗木产业。2018年全县完成新育苗0.1万亩,苗圃实际面积保持在4.5万亩左右,年销售苗木2000万株,销售产值1亿元,从业人员超过万人,推动经济发展。全年共签发苗木标签、苗木检验合格证300余份,下发到各苗木生产经营单位苗木标签、检验合格证各48本;全年共接待苗农来电来访200多人次,解答各种技术问题200多条,政策法规问题30多条。监督指导解村国有林场良种补贴项目、河西国有林场“风姿一号”刺槐改培项目、蔡家峪国有林场油松良种培育项目的实施与管理,项目完成后能向社会提供良种苗木1000多万株,并顺利通过省林业厅种苗站苗检验收。
【提升林业执法水平】 参加市局组织的行政执法业务培训;组织林业系统进行执法与业务知识培训,聘请省高级工程师对AGS操作程序、自然保护区相关内容和野生动物与湿地保护进行讲解,聘请林业局法律顾问和市森林公安局法制科负责人对林业行政处罚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讲解,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易县林业局2018“双随机”抽查计划》,对全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和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随机抽查,加强对林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建立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人才库,随机抽取专家现场勘验,聘请河北林业司法鉴定中心对8起案件做了司法鉴定,加强了行政处罚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规范、及时、准确的将林业行政处罚案卷录入“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在全县“两法衔接”培训会上受到领导的好评。全年共审核林业行政案件53件,罚款439399元。其中滥伐林木案件27件,罚款36917;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件20件,罚款375087元;无证运输木材案件3件,罚款8170元;毁坏林木案件2件,罚款14029元;违法收购木材案件1件,罚款5196元。结合实际,制定《易县林业局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发放明白纸,加大宣传力度,全县范围内森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领域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得到遏制,黑恶势力“保护伞”得以铲除,防范打击长效机制更加健全,林业管理秩序更加规范。依法治林,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金网、金钺、金剑、春雷行动、绿剑2018、禁毒铲毒、缉枪治爆、金钺2号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圆满完成林区护桥护路执勤维稳、易县洪崖山庙会执勤等任务,出动警车400余台次,出动警力1300余人次。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狠抓涉林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防火期内巡查力度,粉刷防火标语,发放防火宣传纸,同时组织进行《禁毒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向林区群众发放各种禁毒宣传资料800余份,全力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共办理各类案件54起,罚款452213.4元。其中刑事案件立案11起,采取强制措施15人;治安案件16起,治安处罚16人,其中行政拘留5人;林业行政案件27起,处理违法人员25人,查处单位、组织各1个。林业行政综合执法连续5年全市排名第一。
【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按照“保稳定、求发展、守规矩”工作原则,扎实做好国有林场工作,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得到了省、市林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保持林场稳定。做好林场职工信访工作,加强职工学习教育;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缓慢问题,耐心做好有关职工的思想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到位。实施林业项目。全年国有林场共实施林业项目8个,投入资金803万元。2018年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涉及蔡家峪、狼牙山和桥家河3个林场,每个林场2000亩改培任务,项目资金100万元,共计300万元,年底项目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部拨付到位。2018年县财政扶贫整合资金项目涉及5个林场,资金503万元,其中狼牙山林场改善生产生活用房项目,资金120万元;黄土台林场改善生产生活用房和修建跨河桥项目,资金93万元;河西林场“风姿一号”刺槐种植推广项目,资金120万元;蔡家峪林场油松良种育苗项目,资金50万元;解村林场毛白杨良种繁育和白皮松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20万元。落实职工待遇。按照上级林场改革文件精神安排各林场完善改革验收档案。经评估审计确认国有林场拖欠工资保险等其他债务815万元,落实市级国有林场改革资金9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拖欠工资、保险等。规范森林公园管理。聘请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对易州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争取县财政资金35万元,用于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确界和购置森林公园办公设备等工作。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是林业系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林业部门对乡镇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导检查。2018年,全县生态护林员144名,每人每年10000元,涉及22个乡镇98个村,由县财政局将生态护林员管护资金拨付到各有关乡镇,各相关乡镇按合同约定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林业局派出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由1名副科以上领导带队,分别进驻安格庄乡上铺村和富岗乡大峪沟村、河漕村。通过与贫困户对接,了解每户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措施,为贫困户精准脱贫提供保障。6月份和中秋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扶贫慰问活动,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送去被褥、雨伞、肉、蛋、奶、油等生活用品,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方式,确保“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各党支部的管理,不断创新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使组织生活多样化。局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进作风。深入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对“回头看”梳理问题进行了整改,其中:招投标不规范6条,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19条,“放管服”改革不到位12条,政事政企政会不分7条,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问题18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全面加强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全面提高“四个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基层群众受益明显为目标,强化举措,改进机关干部队伍作风,使机关干部新形象进一步提升。
(许 娇)
附:
易县磨盘柿(www.xing528.com)
【易县磨盘柿概况】 磨盘柿是千年古县——易县的名优特色农产品之一。易县磨盘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质量上乘,明、清两代被选为宫廷贡品。二十世纪末(1999年),易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磨盘柿之乡”。民间俗称磨盘柿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既能当作粮食,又可做果品,并可入药。柿树抗旱、抗湿、耐瘠薄、适应性强,易管理、结果早、产量高、经济寿命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是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林典型当家品种。作为易县农业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之一的磨盘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当地山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主产区,来自磨盘柿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60%,占个别农户经济收入的85%。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磨盘柿是吉祥的象征,喻示“事事如意,百事如意”。
【磨盘柿形态特性】 形态特征:《易县志》(2000年3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记载:磨盘柿又称大磨盘、盖柿、排子;是多年生落叶乔木,以黑枣为砧木嫁接繁育。柿果较大,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可达450克;直径6—8厘米,中有缢痕;果形扁圆,好似磨盘;果皮橙红色,光亮纯净;果肉淡黄色质松,纤维少,味甜无核,皮薄。尤其是井尔峪村(隶属高村镇)磨盘柿更具有汁清味美的特点而别于他地,清代被选为贡品。柿果在10月中下旬成熟,霜降后采摘,可贮藏到翌年二三月份,可冷冻到翌年夏季。
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本草便读》云:“柿解肺热以生津,甘寒可口;滋肠燥而凉血,红润归营;清肃轻扬,须柿霜化痰宁嗽;苦温降纳,宜柿蒂平呃除寒。”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入心、肺、大肠等经,具有清热、润肺、止渴之功效,可治胃病、止血、解酒毒、降血压、热渴、咳嗽、吐血、口疮等症。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作用;柿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等;柿饼和胃止血;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等症;柿子酿制的酒还能驱寒化痰,补血养身。
营养成份:磨盘柿富含蛋白质、糖、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其中每100g中含蛋白质0.7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9.6g、粗纤维1.5g、胡萝卜素100mg、维生素A17mg、维生素C10mg、钙5mg、磷14mg、钾135mg,不含胆固醇。
【磨盘柿栽培历史】 磨盘柿在易县栽培历史久远。明弘治《易州志》记载:柿,朱果也,大者如碟,次者如拳,如牛心,如鸡鸭卵,其重不一,核小者佳。《易县志》(2000年3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记载:井尔峪村柿树园建于元朝末年,至明代已经广泛栽培。《易州志》记载:明朝林延玉所作《易州怀古》中“枣柿已红霜未降,榆槐犹绿霜秋寒”之名句,可见易县磨盘柿早在500多年前就广泛栽培的程度。在狼牙山下、易水河畔,百年以上树龄的柿树(园)随处可见,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易县志》(2014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易县古树一览表》记载:独乐乡康家庄1株古柿树为保定区域内之最,树高15米、树干1.8米、胸围4.1米、冠幅18米×19米,年产磨盘柿1000余公斤。
【柿树分布与规模】 磨盘柿(树)分布:《易县志》(2000年3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记载:易县磨盘柿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的上陈驿、大龙华、奇峰塔、营房寺、墨斗店、双峰、东杜岗、东古县、盘神庙、马头、南管头、康家庄、独乐、石家统、西娄山、东(西)步乐、北淇村、井尔峪、柏木井、八里庄、张天峪、西庄等350多个村,涉及易州、高村、裴山、塘湖、梁格庄、西陵、狼牙山、良岗、紫荆关、西山北、独乐、白马、流井、大龙华、富岗等22个乡(镇)。
磨盘柿(树)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与不断完善,以及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实施,易县磨盘柿的规模化栽培得到了较快发展。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易县提出“绿化太行山,易县要先行”。在这一号召的激励下,易县在掀起绿化荒山的高潮中,磨盘柿的规模化栽培再一次呈现加速发展之势。1988年,全县柿树达到16万株,其中结果树14万株,幼树2万株,常年产量2000万斤。之后,随着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太行山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中德合作造林、一批水土保持项目(清西陵周围项目、太行山项目、澳援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扶贫攻坚的推进,特别是1999年易县被列为河北省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县之后,全面推进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完善配套、强化服务,与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开创了磨盘柿大规模发展的新局面。2018年,全县磨盘柿(树)发展到20余万亩,柿果产量16万吨,产值近2亿元。易县的柿果产量已占到河北省柿果总产量的1/3以上,是全国有名的柿果生产大县之一。
【久负盛名之品牌】 明、清两代数百年间,易县磨盘柿作为贡品进贡皇帝,曾有“易州贡柿”之称;磨盘柿与柳叶烟、易砚被称为“易州三宝”,在清代均为宫廷贡品。1997年,易县磨盘柿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1998年,易县磨盘柿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九月九牌”商标。1999年,易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磨盘柿之乡”(国家林业局2000年3月公布——林造发〔2000〕104号;2014年9月复查评审,易县再次获此殊荣)。2005年,易县被保定市确定为柿树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以狼牙山镇、独乐乡、西山北乡为核心区)。2007年,包括磨盘柿在内,全县一次性完成32.5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认定工作。2009年9月,在第13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保定易县林产品经销公司选送的“九月九牌”易县磨盘柿单个重达1—1.5斤,荣膺“果王”称号。2016年,在河北省第10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保定茂源果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冰柿获得最高荣誉——特别金奖;2017年,在第15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自1998年起,易县连续多年举办一年一度的“99金秋柿子节”。易县磨盘柿畅销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深圳等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加工延伸产业链】 组织领导:1982年,易县林果学会成立,到1998年共发展会员89人,其中工程师22人,助理工程师26人。之后,林果学会会员队伍逐年扩大。为改变“大资源、小产业”格局,用工业连接农业,用科技连接企业,促进柿子跨界发展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把磨盘柿产业做大做强,2018年8月,易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柿子产业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县科协;年底,又成立了易县柿子产业协会。为磨盘柿种植户紧密联系起来,抱团攻克柿子产业发展难题,奠定了组织基础。
龙头建设:保定茂源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独乐乡中独乐村。2009年10月注册成立,是一家集林果种植、畜牧养殖、果品深加工、错季果品销售、有机肥料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12月26日,保定市委农工委在该公司举行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挂牌启动仪式。该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兰州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专家,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9年3月相继成立了“中国柿子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柿子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农技协柿子专业委员会”。为引导柿(果)农种好磨盘柿,该公司建设了600亩的磨盘柿产业园区,聘请河北农大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任士福教授进行科学管理,使柿果产量和质量得到双提高。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管理、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了柿果产品的附加值。以柿饼加工为突破口,扶持带动易县小型柿果加工企业,形成“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体系。在2016年成功研发生产冰柿的基础上,该公司谋划实施的“林果综合体”项目于2018年4月开工。该项目占地86.3亩,3年建设周期,竣工投产后,预计年生产加工磨盘柿5万吨、销售收入7.6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上交税金4700万元。2018年投资1000余万元,上了4个示范项目,即柿饼生产线、柿子酱生产线、柿子果酒生产线、无损检测生产线。该公司建设的高标准柿饼加工车间,年生产半干柿饼10万公斤,成为全县柿饼加工技术培训基地。通过加工增值,提高了柿子产业效益。
辐射带动:在该公司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磨盘柿加工企业有序发展,2018年全县柿子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保定茂源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马奔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利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易县柿柿如意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易县柿柿如意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建成柿饼烘干车间,年加工柿果60吨。高村镇井儿峪村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标准柿饼晾晒大棚,并购买削皮、烘干等设备,2018年已正式投入生产。
(易县地方志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