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产地检疫和健康检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

加强产地检疫和健康检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局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进行技术指导。自2018年9月8日起,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市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全县停止出具动物A证检疫证明。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查验免疫档案和畜禽标识,实施临床健康检查。把蔬菜、食用菌和药材作为特色产业种植。正四方循环农业有限公司为北京90余所高校和物美、呷哺等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蔬菜供货合同。

加强产地检疫和健康检查发展特色蔬菜产业

【易县农业局】 易县农业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机构4个(办公室、农业股、行政审批股、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股);下属事业单位47个,包括16个下属事业单位,基层13个动物防疫监督分站以及13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农机5个单位(包括农机服务站、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农业机械学校、农机监理站、农机管理中心)。

党组书记、局长:赵 江

【工作概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服务,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狠抓产业扶贫、农业园区建设、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年初设定的任务目标。

【保障粮食生产】 2018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近6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0万吨。围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局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电视台、微信、短信、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指导群众落实田间生产措施,开展科学管理。加强监测预警。共发布病虫害情报25期共计146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培训118场次,累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主要病虫害预报准确率都在95%以上,通过开展预报,未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开展统防统治。共防治病虫草害218.16万亩次,挽回粮、棉、油、菜、果损失近3万吨。加强抽样检测。对蔬菜集中生产区域、超市和批发市场开展蔬菜抽样检测,完成抽样450个,送样42个,检测合格率100%。推广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3.5万亩次,小麦玉米、花生、甘薯等作物配方肥施面积50万亩,施用新型肥料12万亩,节支增收2090万元。开展农机服务。共检修各类农机具2500余台,培训农机手300多人次,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手册》《农机安全维护实用手册》、“三夏”安全提醒明白纸、“三夏”农机作业提示等宣传资料共3000余份;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38万亩,机播面积48.9万亩,机收面积32万亩,秸秆机械还田面积33.4万亩,全县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划定粮食功能区。以水土资源环境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为重点,选择优质耕地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自给。全县35万亩划定任务落实到11个乡镇,完成资料收集、底图制作和实地踏查工作,2018年12月12日完成数据汇交工作。

【标准化养殖】 以治理养殖业污染为重点,围绕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重新修订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为畜牧业良性发展提供依据。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畜牧污染治理,维护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共处理中央环保督导巡察组交办环保件9起,省环保督导组“回头看”交办环保件39件,电话举报环保件33起,下发调查整改通知书300余份,根据实际情况对养殖户进行法律宣传和技术整改,确保达到环保要求。开展规模养殖场主要负责人、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推进养殖场逐步实现规范管理,全县备案规模养殖场241家,组织培训55次,参加人员共计3200余人。

【非洲猪瘟防控】 自2018年9月8日起,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市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全县停止出具动物A证检疫证明。全县设立9个临时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负责县内高速公路下站和途经国道、省道的所有生猪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对过往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进行查证验物,全年共检查运输生猪车辆408台,检查生猪13642头;检查猪肉运输车辆13车,检查猪肉25.88吨。通过动物检疫监督网络平台对全县检疫出证情况进行监控,发现违规情况立即进行整改。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查验免疫档案和畜禽标识,实施临床健康检查。加强屠宰检疫监管,严格执行进场查验制度,实施“瘦肉精”检测,开展同步检疫,待宰生猪静养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严禁屠宰病死动物及检疫不合格的生猪。深入规模养猪场和屠宰场(点)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发放告知承诺书420份。对全县执法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进行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培训。加强饲喂泔水、餐厨垃圾的养殖场(户)和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经排查整治,19家养殖场(户)停止使用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园区经济发展】 截至2018年底,园区企业达到45家,参与园区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完成投资20多亿元,年创经济效益7.5亿元,为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现代农业园区34个,其中,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3家,市级精品特色现代农业园区9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实现了“县域有精品、乡乡有园区”的目标。

【秸秆综合利用】 2018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34.36万吨,可收集量27.68万吨,可利用量26.6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24%。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年处理利用玉米秸、花生秧、甘薯蔓等秸秆12.5万吨,饲料化利用率占46.92%。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小麦14.8万亩全部实现秸秆还田,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5.2万亩,进行肥料化利用13.14万吨,肥料化利用率占49.32%。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年处理秸秆0.9万吨,减少秸秆资源浪费,能源化利用率占3.38%。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推广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栽培技术,引进草腐性食用菌赤松茸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种植100亩,利用秸秆1000吨,为推广秸秆基料化奠定基础,基料化利用率占0.38%。

【农业产业扶贫】 把蔬菜、食用菌和药材作为特色产业种植。以花生、食用菌、药材、红树莓、甘薯、蔬菜等为主的种植业,覆盖2822户6435人,年人均增收500元。种植设施蔬菜1.1万亩,蔬菜产量27.5万吨,商品菜16万吨左右。正四方循环农业有限公司为北京90余所高校和物美、呷哺等多家单位签订了长期稳定的蔬菜供货合同。全县食用菌种植大户达到23家,总规模达到600万棒,大棚数量达到1200多个,产量达到0.39万吨,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肉鹅、生态鸡、肉驴、肉牛、生猪等为重点,全县养驴规模达到1.2万头,肉鹅存栏12万只,生猪存栏28万头,肉鸡存栏30万只。发展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户550个。塘湖汇伟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建设肉牛屠宰生产线一条,年屠宰能力达到4万头,与北京3家肉类批发市场签订供货协议,成为易县唯一一家取得牛肉进京资格的企业。全县2000只以上蛋鸡场达到100余家;兰宝牧业集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和屠宰加工为一体,年生产饲料20万吨、年屠宰加工能力1000万只。养殖产业辐射带动3951户7737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600元。

【新型农民组织】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县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900余家,其中市级示范社11家,省级示范社6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注册家庭农场16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种植大户520户。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社+种植或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运行,减少农资投入,注入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收益,提高组织化程度。全县16000户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变身为“有股金、挣薪金、拿租金”的产业工人。

(刘晓鹏)

附:

易县花生(www.xing528.com)

【栽培历史】 据查阅相关资料,花生于明末清初传入易县,原名为地豆,1949年正式更名为花生记入县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易县花生逐步广泛种植,近几年呈现产业化发展。1949年,花生面积1.97万亩,亩产88公斤,总产1733.6吨。20世纪50年代引进大花生,60年代引进山东优花生,取代了本地爬蔓花生和大花生;80年代引进天府3号、68—4、海花1号等优良品种,取代了以前的品种。1987年,花生面积4.35万亩,亩产130公斤,总产5655吨。1991年,引进冀油4、鲁花11、鲁花14等品种及种植技术。2000年,花生面积6.8万亩,亩产195.8公斤,总产13288吨。2010年,花生面积6.3万亩,亩产199公斤,总产12606吨。近几年,引进培育新品种,如:易花1号、易花2号、易州小籽白、易州小黑籽、四粒彩等。2018年,花生面积3.3万亩,亩产270公斤,总产8843.7吨。

【产区分布】 易县花生分布于全县28个乡镇(处),其中,尤以中易水、北易水两岸的凌云册、高陌、高村、裴山、易州、桥头等乡镇为花生主产区,其他山区、丘陵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种植。

【功能效益】 易县花生,具有荚果整齐美观、个大皮薄、颗粒饱满、香甜酥脆、适口性好、商品性佳的品质特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13种维生素和26种矿物元素,富含维生素E、叶酸以及矿物质元素锌、钙、磷、铁等,被俗称为“长寿果”。特别是四粒彩花生具有核桃味,口感细腻香甜,具有较高保健养生价值,系特用型特色花生品种。易县花生不仅是食物、油料的重要原料,还被人民群众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花生文化,体现在饮食婚嫁等日常生活中,就有“早生贵子”“花生花生”“早生早生(升)”说法,以花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物学特征】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育期110—145天,从播种到开花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花期却长达2个多月。每株花生开花,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花生开花授粉后,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断伸长,从枯萎的花萼管内长出一条果针,果针迅速纵向伸长,几天后,子房柄下垂于地面。在延伸过程中,子房柄表皮细胞木质化,逐渐形成一顶硬幅,保护幼嫩的果针入土。当果针入土达2—8厘米时,子房开始横卧,肥大变白,体表生出密密的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种无机盐等,供自己生长发育所需。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颗种子首先形成,相继形成第二、第三颗,之后,表皮逐渐皱缩,荚果逐渐成熟。

【栽培技术】 易县花生种植主要以春播大花生为主,如易花1号、易花2号、冀花5号等。其露地春花生栽培技术为:

普通花生,如易花1号,适宜河北省春播种植或冀中南麦垄套种,以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为宜,高产地块及覆膜栽培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易县露地栽培播期为5月5—10日,地膜栽培为4月20—30日,麦套为5月10—20日。中上等肥力地块密度1万穴/亩,中低等肥力地块密度1—1.2万穴/亩,每穴2粒。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或花生专用复合肥30—50公斤。麦套花生麦收后,应及时中耕灭茬,早追苗肥,促苗早发。高产地块,7月下旬若株高超过40cm,或雨水过大有旺长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化控。后期防止脱肥早衰,及时收获。

易花2号,具有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株型紧凑,活棵成熟,适宜全程机械化等突出特点,适宜在河北省及周边省市春播种植,冀中南还可以麦后直播。适于河北省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株矮、分枝少、适于密植,覆膜栽培能更好地发挥增产潜力;易县地膜覆盖播期4月20—30日、露地春播5月5—10日、麦后直播宜在6月15日以前;适宜密度春播或夏播均要求不低于1.2万穴/亩,每穴2粒。春花生应施足底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花生专用肥25公斤,二铵5公斤;补施追肥,以氮磷等速效肥为主。麦后直播应及时中耕灭茬,抢时足商播种,早追提苗肥,促苗早发,以促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

油酸花生,如易花1212,为小粒品种,适宜河北花生产区种植。易县春播5月上旬播种为宜,平均地温在17℃以上为最佳,麦套种植宜在麦收前15—20天播种为宜。播种适宜密度1.2万—1.3万穴/亩,每穴2粒,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可适当增减。生育中后期注意叶部病害防控,可用50%多菌灵WP800倍液,或75%百菌清WP400—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及时防治叶部病害发生。及时收获、晾晒,严防霉变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保持良好商品性。

彩色花生,如四粒彩,生育期偏长,适宜河北、河南花生产区春播种植。易县地膜覆盖栽培4月15日—4月30日播种,春播露地栽培5月上旬播种为宜。因分枝偏少,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密度1.2万穴/亩,每穴2粒。因植株高大,要及时化学调控,防止植株旺长倒伏。生育中期注意叶部病害防控,可用50%多菌灵WP800倍液,或75%百菌清WP400—6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及时防治叶部病害发生。及时收获、晾晒,严防落果、烂果、霉变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保持良好商品性。

【产业发展】 历史上,易县花生作为经济作物,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在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易县县委、县政府把花生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以保定市易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花生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保定市第一家“万亩功能性花生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和“功能性花生产业科技园区”,采取“功能农业(花生)+精准扶贫”方式,涵盖全县26个乡镇119个自然村,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河南农大、河北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引进研发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已培育出30余个优质特色花生新品种,如:农家品种有易州小籽白、易州小黑籽、红珍珠、紫珍珠、白小珍、胭脂红、四粒彩、四粒黑、三粒黑、花冠、籽花、甜红等;高油酸加工型花生新品种有易花0910、易花10号、易花11号、易花12号、易花15号、鑫花5号、鑫花6号、花育308、花育6号等;特色品种有酥珍珠、黑珍珠、黑珍珠2号、京红等。在提高种植技术的同时,开发花生深加工,制成花生碎、卤味花生、原味花生、炒黑花生、高油酸炒花生、富硒花生酱、富硒黑花生油、高油酸休闲酥脆花生等高端、养生功能性花生系列产品。将花生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展农家乐、观光采摘、亲子园等活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发展第四产业,为易县花生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易县地方志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