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双语教育实践中的体会——云南省聋儿康复学校双语班健听教师范丽琼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在两年多的双语教学实验中,我们碰到过许多的困难。让许多家长从不理解、怀疑到理解支持,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阶段,同时也让自己对多年来采用的口语教学方式和双语教学方式进行了许多比较和思考。在此我想谈谈两年多来我对双语教育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由于学识和经验的局限,若有不足之外,请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指正。
1.多年来口语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从孩子被发现有听力障碍起,家长经过了各种治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最后都因难以治愈,而找到语训单位,希望孩子通过训练,能和我们一样讲话,这是家长的唯一希望。把幼儿送入康复中心,康复中心的教师们也拿出各种耐心、信心、恒心,希望让每一个聋儿开口。口语教学对于部分听力损失少的聋儿来讲,可让他们凭借听力好的基础和自己的努力,回到主流社会,成为聋人中的佼佼者,但对于大部分听力损失严重的聋幼儿来讲,口语教学却不能让他们满意。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的各种聋儿康复机构中,平均只有12%~20%的受训聋儿能够进入主流学校,而80%~88%的聋儿主要进入聋校学习,对于80%多的聋儿来说,我们的教育并非是成功的。这就给我们多年来进行的口语教育方式是否要有针对性提出了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提供一个最适合大多数聋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问题。
2.双语教育有助于聋儿记忆能力的提高
西方有句格言:“记忆力及智慧力之母:记忆=成功。”而在多年来的口语教育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聋幼儿学什么忘什么,对所学的知识一问三不知。你刚把这个字的发音告诉他,话音刚落,他又不知道是怎么说的了,更不用说能发出正确的音了,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聋幼儿一手摸着你的喉部一手摸着自己的喉部体会感知,模仿你的口型。好不容易学会了,并让聋幼儿反复练习,可过几分钟来看,幼儿又不知道了,他们对用语音来表达事物的这种记忆特别困难。家长也经常说这样的情况:我这孩子,我晚上看他已经学会了,可睡一觉又不知道了,就像从来没有学过一样。他的记忆力怎么那么差,可记吃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去学校、医院的路,记忆又特别好,去过一次的地方,第二次走就知道。家长所讲的这一切,在教学中,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在进行双语教学中,利用聋人的手语与图像联系让幼儿学习双语(手语汉语),很快聋幼儿就能够记住手语。与此同时,我们也将汉字的发音教给聋幼儿,这时聋幼儿会很快将手语、图形、汉字以及汉字的发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我们学习的教材课文《小猫钓鱼》中,当幼儿看句认读时,如有一个字忘了,不知怎样发音了,这时我们就用手语一提示,聋幼儿就会想起这个字的发音,这些都能说明聋幼儿记忆手语、图片的能力比记忆语音的要强一些。学习手语有助于聋幼儿记忆力的增强。
3.双语对聋幼儿自信心的改变
长期以来,家长、社会、教师对聋儿的要求是能开口讲话就是好样的,而不会说用手比是不正确的。由于聋幼儿听力差,教师所说的每一个词组,他们基本上听不到,加之无听力,也无法反馈自己听到的声音,加以改正,因此只能凭用眼看到的一点口型记忆词组,导致在教师及家长请幼儿再次认读时,幼儿无法用很有把握的声音读出来,而且胆胆怯怯、小心翼翼地看着大人们的眼神轻轻地发音,生怕说错了。多次的失败和胆怯让幼儿失去自信,让幼儿不敢说,怕说,不会说。
而在双语教学中运用手语和汉语让幼儿有了选择性,手语的学习对于聋幼儿来讲比较容易,也是他们的强项。当成人以手语的方式提问时,幼儿能很自然地用手语告诉你,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教学中来,有了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聋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就会渐渐地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成功。如果聋幼儿了解到了自己优秀的一面,对自己有了信心,那么他做事,说话胆子也就大了,有了想说、敢说、能说的能力。这样既能使他对学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也使教学有了互动。教师看到回应也会很有信心,会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让聋幼儿更容易接受。
4.聋人教师的作用
(1)聋人教师是聋幼儿也是其家长增强信心的动力。
常常可以看到聋幼儿在一起时,突然发现在教师中有一个是和他们一样带有助听器的,他们之间就相互转告着,并表现出又奇怪又惊叹的样子,寻找机会和这位教师有近距离的接触。而班上的幼儿也特别喜欢他们的聋人教师,经常和聋人教师一起交流,有什么问题也多半找聋人教师解决。在与聋人教师的接触中,家长们也看到了聋人教师的才能,同时也为聋人教师能以自己的才能在这里自食其力、为聋教育造福感到欣慰。这唤醒了许多家长,使家长不再把眼光只放在会说几个字、几个词组、几句话上,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另一个途径。
(2)聋人教师参与教学有助于教学计划和个别化训练计划的制订。
聋人教师生活在聋人的世界,了解聋人的习惯,也积累了许多聋人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这样的经验的提供,有助于我们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个别训练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让双语教学更进一步。
总之,双语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和问题还都要经过不断实践证明,有待于各位专家、朋友不断研究和探求。
(二)聋校“双语双文化”教育大理项目阶段性合作情况报告——云南省大理州特教学校教导主任李志宏
发展聋童的语言是聋教育中最基本且最困难的问题。说它是最基本的问题,是因为语言的发展与聋童的思维能力、社会交往、生产劳动、心理健康、文化发展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基础性作用。说它是最困难的问题,是因为聋教育发展到现在,在聋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双语双文化”教育在英国、丹麦、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逐渐盛行起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1996年起,我国也逐步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这项实验。“双语双文化”教育包含着三个主要方面:提高聋人手语的地位,把聋人手语当作一门语言,当作聋童的第一语言加以发展,再借助第一语言(手语),学习第二语言(汉语);双语教学需要有一个双文化的环境,让聋文化对聋童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要让聋童充分融入主流文化;双语教学重视聋人教师的参与,重视聋健合作。
与传统教育相比,传统聋教育认为手语像拼音一样,只是汉语的一一种表达形式:默认聋人天生会手语,所以不用教;默认聋人还能听,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教所有聋人说话。双语则认为手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就像一种民族语言一样,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包括语法习惯):聋人不是天生就会手语的,但手语却是他们最容易、最乐意习用的基础性语言。大部分聋人用现有的条件还无法获得有声语言,所以只有掌握了手语,并发挥手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掌握汉语。
双语教学就是通过提高聋人手语的地位,发展聋人手语,并借助手语掌握第二语言(本国语),同时实现聋人素质的全面、健康、积极的发展。
为了使“双语双文化”教育理念在云南的聋教育工作中实现进一步实践和探索,2002年10月,在多次协商交流的基础上,我校与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昆明办事处达成并签订了《聋校“双语双文化”教育大理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的要求,学校项目组在救助儿童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工作,主要是围绕“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理念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双语教学实验和聋人文化探究两方面的工作。
1.双语班的教学实验
(1)实验班教学构想
优先学习手语。以用手语教授课程,用手语讲故事,用手语描述一件事等形式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手语语汇,养成基本的手语表达习惯,具有一定的手语交流能力。
运用已丰富起来的手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利用第一语言手语的基础性作用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主要指书面语),逐步使聋人成为双语的拥有者。
(2)实验班情况
【班级确定】
班级:30班;人数:16人;年龄:7—9岁。全班儿童听力损失均在90dB以上。与同年级的29班和31班相比,该班学生平均年龄小、听力损失大。
【教师安排】
聋人老师(周淑芬):听力损失在120dB以上,负责手语、语文、美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教学情况】
①优先发展手语,增加了常用手语的学习和应用的数量。使聋童在还没有掌握书面语之前,就获得一个用来交流和思考的语言工具。现在,实验班的同学学习和使用的手语数量明显比其他两个班多,约为600个词。
②增加了汉字(词)的学习量。聋校语文教材第一册有85个生字(词),第二册有264个生字(词)。双语班分别增加到150个和1300个,与普通学校接近。这样能为聋童今后获得阅读和书面语能力打好基础。通过汉字的结构认写汉字(词),并借助手语的基础性作用来理解汉字(词)的意义,这样做是可行的。
③有区别地学习双语。在学习过程中对手语和书面语出现的不同的语法习惯进行比较分析,从一开始就认识两者的区别,有利于学生两种语言能力的发展。
④培养心理素质。在手语被重视、被欣赏和被使用的基础上,培养聋人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⑤拓宽信息渠道。与其他班相比,实验班更注重发挥聋童通过各种感、知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强使用各种媒体,包括各种教具、计算机辅助等进行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情况是比较好的,学生和老师都是积极向上的。但令人不解的是,同时上同级两个班数学课的杨老师感觉双语班数学教学进度比另一个班要慢得多。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偏小,理解数量关系难;二是偏科,学生可能更喜欢聋人老师讲的语文课。
2.双文化探究
(1)下关聋校聋人俱乐部在项目组的组织下,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聋人(大部分是学校毕业的学生)组成了俱乐部,目的是建立一个聋人交流的平台,树立一些良好的聋人榜样,为聋人的精神世界增添一些积极健康的因素,使活动本身成为育人的一种方式,从中还可以了解到聋人的教育需求和听取他们对教育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一年来,俱乐部在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官员杨海宇、张英和学校的部分老师的参与、组织下开展了座谈、登山、法律知识讲座、摄影、聋人作品征集与展览等多次活动,共有264人次参加,大部分为聋人。其中摄影活动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我们以“观察、思维、表述”为题开展了一次让学生用手语描述自己所拍的照片的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还将以《聋人眼中的世界》为题编一本聋人摄影作品集。通过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聋人的精神世界,团结并调动聋人积极地参与建设健康的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聋人简报》
《聋人简报》主要的作用在于通过一份以聋人老师为主,健听老师为辅的校内简报,来实现学校师生通过文字和手语图式表达思想和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到目前为止,项目组编印了两期《聋人简报》。主要内容有双语知识、聋人小作品、讨论、聋人习作与分析、短讯、俱乐部活动情况介绍等。
3.“双语双文化”理念的学习和宣传
(1)从1998年起,我们多次派老师参加聋童“双语双文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其中包括聋人老师。
(2)在英国救助儿童会的资助下,学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天津第一聋哑学校合作的聋童“双语双文化”教育项目的学习。
(3)英国救助儿童会双语项目负责人杨海宇、张英对英国救助儿童会的情况做了介绍,对“双语双文化”教育理念做了一次讲座,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讲。
(4)学校教导处对“双语双文化”教育的“双语”理念安排了一次讲座,全体教师参加听讲。
(5)计划今年到合肥聋校对“双语双文化”教育经验做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6)准备派聋人老师到辽宁师范大学特教系进一步学习聋童“双语双文化”教育知识。
4.文献资料
项目合作建议书,教学笔记、语文教学方案、《聋人简报》1、2期,聋人俱乐部活动简介、活动计划、纪要,双语知识讲座,摄影、录像资料,对手语的观察和记录情况表。
5.经验与困难
(1)从分类教学的角度看:我们按学生的听力状况进行了分类教学,把听力损失在90dB以下的设为听力语言实验班,把听力损失在90dB以上的设为双语实验班。
(2)在语言交流方面:由于重视发挥视觉和其他感、知觉的作用,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增加,开始能够运用双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3)在精神面貌方面:由于重视双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交流;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增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群体观念得到加强。
(4)在聋文化建设方面:增进了校内外聋人间的交流,把原来隔离的局面逐步转变为相互团结的局面,校外聋人来学校骗走学生的情况没有再发生;另外,逐步树立起一些聋人自己的榜样,使聋人获得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5)主要困难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构建具有视觉特点的聋人语文教材体系:从双语的角度看,现在的聋校教材只是在普通学校教材的基础上降低了要求,却没有照顾到聋童以视觉为主的生理特点。
②编写具有聋人手语特点的手语教材:我们现在的手语是把手语语汇用汉语的语法打出来,实际上这不符合聋人打手语的习惯,既失去了手语的视觉特点,又失去了手语的优点。所以,应该在充分尊重聋人的基础上整理出包括语法在内的手语教材。
③更新教师传统的聋教育观念。
④转变家长对聋童的不正确看法。
6.启示
聋童“双语双文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聋教育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做了阶段性的、局部的、尝试性的工作,也可以说只是开了个头,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理论的价值。总的来说,“双语双文化”教育能充分考虑聋童听觉障碍这一生理特点,遵循聋儿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能满足聋童在不同年龄时期提高语言思维能力和锻炼大脑其他功能的需要,还能满足聋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和对健康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聋儿双语教育实验康复中心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青琳
1.背景和意义
2000年10月,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开办了聋儿双语教育实验班,班上有7名聋儿,都是90dB以上的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配有2名教师,1名为健听老师,1名为聋人老师。在聋儿康复班中选择一个对照班,开展对照实验研究。英国救助儿童会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自1988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早期教育工作,以补偿聋儿听觉缺陷、发展聋儿说话能力、促进聋儿回归主流社会为主要目的。研究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实践,面临两种情况:对于听力损失重度以下、智力状况中等以上的聋儿,康复教育有明显成效,康复后进入普幼、普小率的达到35%以上;但是,对于极重度聋儿口语的语言康复效果很差,他们只能学会简单发音,不能理解句型和故事,更不能表达连贯性语言,许多聋儿回到了聋校和家庭。因此,必须根据聋儿听力和说话能力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口语为主和手语为主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手语无疑打开了聋儿理解语言的通道,继而帮助他们思考,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双语教育是聋儿康复的有益补充和尝试。所谓双语教育,是指对丧失听力的聋儿及时进行聋人语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语)教育,并在适当的时候教他们主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该语言的书面语和口语)。双语教育把聋人手语视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把健全人的口语视为聋人的第二语言,让聋人在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掌握第二语言、掌握文化知识。这种既尊重聋人的习惯又考虑到聋人与正常人交往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一出现,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世纪80年代,双语教学法在丹麦、挪威、英国、美国等逐渐盛行,获得可喜成绩。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语教育被引入中国,从南京开始进行实验。随后,昆明、合肥、天津等地也开展了实验研究。(www.xing528.com)
我们康复中心双语教育实验以人道主义和人权思想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充分遵循“尊重和接纳聋人文化的原则”,赋予手语和口语以同等的地位,借鉴国外和兄弟省市一些积极有益的成功经验,利用自然手语培养聋儿的语言能力,促进聋儿手语、口语及书面语能力的发展,最终使聋儿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实验班定期对聋儿进行评估,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最佳教学模式,并由局部向整体推广。
2.聋儿双语教育实验项目执行过程
(1)2000年10月至2002年6月的双语实验情况
2000年10月26日,在英国救助儿童会的支持下,我们康复中心组建了双语教育实验班,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协调小组和实验操作小组。中心主任陈顺云担任协调组组长,进行了有效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特邀英国伦敦布列斯托尔聋校的校长彼得·梅齐先生担任技术顾问。2000年12月4日至7日,彼得先生率领该校聋人高级指导员阿格尼斯·戴柏女士等一行3人,对健听和非健听工作人员及家长进行了为期4天的双语教育培训。提出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手语是一种真正的语言,是聋人群体的生活和表达方式,聋儿早期教育不光要掌握语言,而且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语言,学会思考,学会与人交流,以便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聋儿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态度,培养聋儿在发展中的自信和平等。同时,他们对开班2个月的双语班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并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10月—2001年6月。双语班有聋儿8名,他们是赵M、刘M、候M、曹M、林M、王M、倪M、代M,5名男生,3名女生,年龄在4—10岁之间,智力为中等或优秀,极重度聋。2001年7月,进行了课题阶段性评估。评估根据聋儿与老师的沟通、家长的态度、聋儿语言能力的增强、聋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聋儿与家长的沟通、老师的教学方式、健听老师对双语的态度、媒体和公众对双语的态度等指标来衡量,双语实验的目标已经付诸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
第二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6月。由于康复中心办公楼改造装修,双语班迁入幼儿园开办,有7名聋儿,他们是童M、刘M、王M、曹M、代M、王M、肖M。英救会派出一名聋人工作人员每周定期对聋儿进行辅导。此时更换了一名聋人老师,加之环境不稳定,双语班没有进行阶段性评估,
(2)2002年9月—2003年1月双语实验阶段性评估情况(配录像片)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双语实验班对童M、王M、梅M、庞M、叶M、张M等6名聋儿进行了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11月,重新聘用聋人老师,增强了师资力量。12月,对聋儿进行了希—内智力测试,基本了解了聋儿的智力状况。2003年1月,开展了手语、口语的语言能力评估,掌握了近期聋儿的语言发展情况。1月14日至16日,举办家长手语培训班,让家长了解手语对于聋儿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广泛认同。
①双语班聋儿的基本情况
童M:男,1995年10月出生,双耳听力105dB。父母听力正常,父亲初中文化,在外打工,母亲为文盲,务农。合肥市人。2001年9月入双语班,在朗诵儿歌、讲故事、绘画、手语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有很大突破。
王M:女,1993年11月出生,双耳听力110dB。父母听力正常,初中文化,个体经营户。肥西县人。2001年2月入双语班,在讲故事,数数,绘画,观察能力,认知能力,手语、口语的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梅M:男,1994年3月出生,双耳听力100dB。父母听力正常,父亲高中文化,母亲小学文化,务农。阜阳市人。2002年10月入班,在认字,写字,讲故事,手语、口语的理解能力等方面有突破,课堂发言积极,表现欲强。
庞M:男,1995年9月出生,双耳听力105dB。父亲是聋哑人,文盲。母亲听力正常,小学文化。长丰县人。2002年9月入班,在认字、讲故事、绘画、书面语等方面进步很快,特别是性格变得开朗。
叶M:男,1994年10月出生,双耳听力100dB。父母听力正常,初中文化,农民。涛县人。2002年9月入班,在认字、写字、讲故事、语言交往等方面有明显进步,特别是性格变得开朗、活泼。
张M:男,1994年9月出生,听力左耳为80dB,右耳为70dB。父母听力正常,小学文化,农民。太和县人。2002年9月入班,理解力、记忆力、手眼协调能力差。在认字、绘画、手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方面有一些提高。
②聋人教师
聘用聋人教师意义在于社会赋予了聋人参与聋人教育,为聋人教育结构和课程决策的权利,这使聋人的作用得以在聋人教育中体现出来。聋人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双语教学的质量。此期聋人教师是刘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毕业。虽然刚开始从事教师工作,没有经验,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关心、爱护聋儿,有思想,肯钻研,不断摸索双语教学的各种方法,注重培养聋儿各方面的能力,赢得了聋儿喜爱。在家长培训班上给家长上课,受到家长好评。
③教育教学环境
从人文大环境来说,双语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残联、英国救助儿童会、康复中心的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双语教育,专业人员、老师、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从小环境来说,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学计划、一日活动安排和教室布置上。双语教学计划分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制订计划的原则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学体现趣味性、实践性、直观性、循序性和巩固性。一日活动安排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安排有晨检、手语课、听训课、口语课、户外活动、美术课、电教课、老师与家长交流和一日总结等。教室布置有认知角、图画角、游戏角、图书角等,可让聋儿在教室里充分享受教育的快乐。
④聋儿智力评估
评估材料为希—内学习能力测验(H-NTLA),这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聋人智测方法之一,采用修订后的中国聋人常模,适合聋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科学性。测验内容:8岁以下为穿珠、记颜色、辨认图画、看图联想、折纸、短视觉记忆力、摆方木、完成图画8项内容。9岁以上为短视觉记忆力、摆方木、完成图画、记数字、迷方、图画类推、空间推理7项内容。评估方法:保持房间安静,主试给予指导语,让聋儿理解后完成,记分,每一聋儿限定30—40分钟完成全部测试。主试测出聋儿的学习能力,并写出分析报告。
表11 6名双语班聋儿智力情况
(智力评价标准:智商148以上,智力超常;132—148,智力优秀;116—132,智力中等偏上;84—116,智力中等;68—84,智力中等偏下;52—68,轻度智力低下;36—52,中度智力低下;36以下,重度智力低下。)
⑤聋儿手语语言能力评估
评估材料:手语老师自编教材。评估内容:表演故事《抬苹果》《乌鸦喝水》《龟兔赛跑》《非常饥饿的毛毛虫》等;画《线描小动物》《认识常用颜色》等;朗诵《我有一双小小手》《下雨》《小青蛙》等;主题对话为“冷和热”“可爱的动物”“秋天”“跑跑跳跳”等。评估方法:采用聋人老师和健听老师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聋人老师自评,健听老师看聋人老师上课和教学笔记,从中得出对每个聋儿的手语评价,是定性评估。
表12 聋儿手语评估完成情况
童M、王M、梅M、庞M、叶M 5名聋儿在词汇量、故事、绘画、儿歌、主题对话的掌握上都较好,表明他们在理解、表达、语言交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手语在促进聋儿语言发展、心理发展方面确实起到了口语不可替代的作用。张M由于3岁时得过脑膜炎,造成语后聋,智力发育受阻,语言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都较差。
⑥聋儿口语语言能力评估
评估材料: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协调组办公室编制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题库中的语言能力评估题。包括6项内容:语音清晰度、词汇量、模仿句长、听话识图、看图说话、主题对话。评估方法:前2项内容综合老师平时的教学和观察后获得,后4项内容用相应的四级评估卡片测出评估结果,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
表13 聋儿口语语言能力综合评估结果
(康复级别分为一、二、三、四4个等级。一级相当于正常孩子4岁的语言水平,二级相当于正常孩子3岁的语言水平,三级相当于正常孩子2岁的语言水平,四级相当于正常孩子1岁的语言水平。)
从总体上看,6名聋儿口语语言能力发展不理想。由于7岁以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3岁左右,儿童的语言发展最迅速,6名聋儿都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所以口语发展缓慢。再加上5名聋儿都是极重度聋患者,虽然借助助听器,但他们的听音和说话仍受到影响,语音清晰度较差,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不强。
⑦开展对家长的手语培训
双语实验不仅培养聋儿,而且培训家长。家长的态度和与聋儿的沟通程度决定了聋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2003年1月14日—16日举办家长手语培训班,取得了良好效果。培训班通过示范课、家长跟老师学手语、家长和家长用手语交流、家长和聋儿用手语交流、家长上课等多种手段,调动了家长学习手语的积极性。有一位聋儿的妈妈激动地对我们说:那天晚上她试着用手语和口语教孩子,没想到他能说“爸爸、妈妈”。她以前教孩子口语,孩子发的音很不准,现在有了手语,孩子感兴趣,已能说出几个词,发音也准。她说下学期要把孩子送到双语班学习。手语教学获得了大部分健听家长的认同。
⑧对照班情况介绍
设置对照班的原则是:对照班和双语班聋儿在年龄、性别、听力损失程度、智力、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互相对应,以便控制自变量,获得实验结果。
表14 对照班聋儿综合评估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张M、夏M和双语班的王M、童M在性别、年龄、听力、智力、学习时间等方面接近,口语语言能力相仿,康复级别相同。杨M、袁M、刘M由于两三岁时接受早期康复教育,加之学习时间长,因此在智力和语言发展方面进步明显,达到了智力优秀和语言康复一、二级水平。
(3)2003年2月—4月的双语实验情况
双语班有9名聋儿,对照班有5名聋儿。具体情况如下:
表15 双语班5名新聋儿基本情况
续表
表16 对照班聋儿基本情况
双语班4名老生童M、王M、梅M、庞M在手语、口语交往能力方面继续发展,5名新生在进入双语班2个月后,在绘画、写字、理解力、手语表达能力、口语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对照班聋儿刘M、雷M、齐M学习时间在10个月以上,他们在朗读儿歌、短句问答、看图说话、主题对话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朱M在发音、字、词等方面有进步。尹M是新生,进步不明显。
3.分析与结论
(1)手语、口语对于聋儿的早期语言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证明,生命早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在聋儿生命早期(7岁以前)进行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极为重要。对于听力损失严重、听觉频率补偿不全的极重度聋幼儿来说,先习得手语,再学习口语,是他们语言发展的顺序。手语教育是尊重聋人文化的体现,手语教育使聋人从狭窄的社会活动范围内解放出来,去面对更广阔的生活。
(2)聋儿通过双语教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解决了学习动力问题。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主动学习——有关物体、人和事件的直接的、即时的经验——是认知重新建构并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简言之,学前儿童通过自发的活动来学习概念,教师以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是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只有在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在儿童自发的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之间建立联系的活动时,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才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双语教学符合聋儿的兴趣,因而能发展聋儿各方面的能力。
(3)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促进发展的教育可以根据下面3条标准来衡量:①能对儿童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正在出现的各种能力提出挑战,并提供练习的机会;②能鼓励和帮助儿童发展他自己独特的兴趣、才能,并符合长远的目标;③当儿童对某种学习内容处于最佳的掌握、概括和记忆期,并能把这一内容与过去已有的经验和将来的事件联系起来时,能及时给他们提供有关的学习经验。从前面手语评估的结果来看,手语教学的课程结构和认知模式符合上面的3条标准,所以能有效地促进聋儿的发展。
(4)手语教学可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以聋儿为主体,适合聋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自然手势、夸张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故事表演、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直观演示、绘画、比较、延伸等多种方法的具体运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概括起来有5种教学方式:手语游戏、手语图画搭配、手语形象表示、手语和汉语交流、用手语解释文字。
(5)口语教学对于聋儿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在聋儿利用手语理解了事物的含义以后,口语教学必须跟进。要对聋儿进行听觉能力和发音能力的训练,纠正聋儿的发音,提高他们的语言清晰度。由于聋儿的视觉灵敏度很强,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会手语,而且要培养他们学会看话,通过看话练习,培养他们说话的能力。要让聋儿通过念儿歌、编故事、倾听诗歌朗诵和故事讲述,从语言中获得乐趣,养成口语语言交往的习惯,为将来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6)绘画在聋儿的语言发展乃至全面发展中至关重要。通过绘画活动,可发展聋儿的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苏州盲聋哑学校开展的绘画教学,成为聋孩子无障碍交往的途径。双语班也可引入此种教学方式,在绘画的基础上,加上孩子们想说的语言,让他们与别人交流自己有意义的经验,描述物体、事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用语言表达情感,使绘画成为孩子们之间、孩子们和成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7)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密切配合是做好双语教学的关键。健听教师要使用科学、准确的口语,并学会手语,尊重聋人教师的意见;聋人教师要不断探索手语教学的各种途径,采用生动形象的自然手语向聋儿传递信息,并主动向健听教师学习。双方共同探讨双语教学的计划,用生动形象的自然手语向聋儿传递信息,并主动向健听教师学习。双方共同探讨双语教学的计划和方法,充分了解聋儿的语言水平,发挥手语和口语在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方法,充分了解聋儿的语言水平,发挥手语和口语在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双语教学,使孩子们在快乐中享受教育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把知识转化成内在教学手段开展双语教学,使孩子们在快乐中享受教育和体验学习的乐趣,把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发展动力。这也就达到了双语教育的目的。
4.问题与思考
(1)我们康复中心双语班和对照班存在生源不稳定的情况,横向对比时只能做学期对比,无法做长期对比。加之各种条件的匹配很难,不能一一对应进行对照比较。聋儿个案的纵向对比没有细致开展,是今后双语实验的重点研究方向。
(2)双语评估标准。手语评估目前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由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共同得出评估结论。应细化评估标准,以聋人专家和教师为主要的评估者。口语评估采用的标准以正常幼儿在各年龄阶段上的语言发育指标,亦即语言年龄为衡量标准,评价聋儿的语言发展。但因为双语班有的聋儿年龄超过7岁,听力损失又非常严重,应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口语评估标准。
(3)双语评估内容。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单纯的口语促进了聋儿怎样的发展?双语又促进了聋儿怎样的发展?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双语班的聋儿视觉灵敏度高、视觉记忆效果好、细节分析能力强。应从认知能力发展、语言能力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细化评估内容,以便整理出有说服力的评估结论。
(4)请求专家组给予技术支持。专家们的教学方法指导、教育评估操作、定期讲学、给予鼓励,对于双语实验的继续实行并取得更大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心期待着和专家组的密切合作。
生命如花,儿童是含苞欲放的蓓蕾。残疾儿童是迟开的花朵,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一样地爱护他们,教育好他们。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使孩子们的生命之花更加鲜艳,生命之树更加青翠,生命之色彩更加鲜艳,生命之内容更加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