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和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双语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春花浪漫的季节里,请让我们以最诚挚的心欢迎和感谢大家的远道而来。
目前我们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已经开展近两年了,其间得到英国救助儿童会和各级领导很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在此向大家致以最崇敬的谢意。
回首近两年的双语教学工作,我觉得她是最适合全聋儿童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用语尽最大努力吸收聋人手语中表意形象生动的手势,帮助聋儿建立起自己(母语—手语)的语言体系,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融入聋校集体,通过集体生活全面提高自己。其次,我们运用学生熟悉的聋人手语进行教学,减少了知识传递的障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学生的生活语言得到承认,老师和学生用相同的语言平等交流,这本身就给了学生一种自信。
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入学年龄相对较小,听力都在90dB以上。学前教育属于空白,家长全是健听人,基本上没有手语的概念。又由于我们是全寄宿制学校,而学生入学前无集体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遵循“智力发展语言先行”的原则。首先,重点进行手语教学,利用实景、图画、图片、多媒体等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视觉优势,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手语语言体系。并且以扩散性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和手语的发展。坚持每学期完成计划教授500个左右的手语词,使他们的手语表达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提高,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的生活,培养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现在我们班的同学普遍爱学习,喜欢写所见所闻,喜欢在学校胜过在家里。
在汉语教学中,我们也尽量用那些在聋人中流通范围广、表意形象生动的手势来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用语和学生日常生活用语相近,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例如,“地下通道”按字面打分别是:“地、下、通、道”四个手势,而采用聋人手语是左手平伸到胸前,手背向上,掌心和拇指向下作“┍”状,右手向左手“┏”里作走的手势——只有一个动作,形象简捷、生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打到以上手势时,脑子里自然知道怎么写。使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既巩固了知识又促进了下一步的学习,使手语的学习和汉语的书写形成良性循环。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尚在字词的积累上。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和长远发展的考虑,我们在字词的学习中尽量做到把书写和手语的词序分开,在合成词中手语有手语的词序,汉语有汉语的词序,做到用汉语书写时不把词序写颠倒。同时又和学生的生活用语相联系,努力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考虑到学生听力损伤的不足,我们买了很多图书、字词卡片,努力培养他们看书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多看,以帮助他们形成书面语语序概念。目的在于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为今后的进一步的书写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手语先行为我们的汉语教学打开了便捷的通途。因学习手语时学生已弄懂意思,在学习汉语的文字时,我们一出示图画他们便能打出相应的手语,并且明白其意义,这为文字的学习节省了时间。我们利用这些时间,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充实聋校教材的不足之处,适当增加学习量。例如“跳绳”,我们就增加了相关词语“绳子”的学习。一年级我们加了学生能看或能应用的生字98个;进入二年级在懂字的基础上生字加得少了,但词语得多一些。
情景教学非常符合聋学生的生理特点。于是,我们便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带他们到街上或大自然中去进行观察和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知觉活动。例如,教“新华书店、百货商店”的课文时,我带他们到实地去进行教学,并对课文内容做了延伸——让他们自己买东西回来后画出课文插图。
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我们班的美术课一直由我教。由于有师生间共同的语言和平时带他们观察积累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以启发联想为主,引导、组织了《我的家》《我印象中的校园》等主题美术创作活动,同学们的作品充分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效果很不错。这证明聋学生同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一年级下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观看聋人俱乐部成员解说自己的摄影作品,我们班的同学边看边做记录。很多同学写的句子虽然不通顺(写出的很多字没有正式教过,他们是从我教手语用的字词卡片和课外书上学会的),但词序也很少颠倒,大意能看懂。
目前最大的难点是聋人手语表达和汉语书写顺序不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演示记录的句子能按照汉语的语序书写,句子还算通顺。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写的句子并不完全通顺。此外,手语相近或相同而汉语中不同的词语,在汉语书面语的书写中怎么教聋学生解决用法,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下面摘录一句我偷看到的我们班学生自己写的句子加以说明:“2004年2月6日,马加爵捉4人男孩子肚子小刀,衣柜藏,看见了公安捉。”总之语序和手势相同,但汉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学生容易写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恳请大家不吝赐教,给予我们一些指导,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谢谢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祝大家在大理过得愉快!
(二)聋儿家长唐凤霞(安徽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双语班学生家长)
我叫唐风霞,是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双语班学生王唐玲的家长,今天我想从孩子一年来的变化说起:以前我的孩子倔强、任性、一无所知,害怕与别的小朋友玩耍,现在却乖巧、听话,能认识几百字,会讲故事,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能够主动与大人、小朋友交流、玩耍、游戏,我说的这些变化都是实施双语教学后达到的效果。记得以前孩子一生病,我就不知所措,带她去医院,一看见医生、护士她就哭闹,更不用说是吃药打针了。自从双语班的两位老师通过聋人的自然手语教会了孩子“生病要吃药,吃药病好了又能上学,又能看见老师和同学了”这些内容后,现在孩子再生病、吃药,就不用我操心了。像这样的生活细节太多了,这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件小小的事情,但它可以看出实施双语教学后,我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容易多了,在此我真心地很感谢英国儿童救助会和教育中心的老师们。
双语班的老师依据长期的教学经验和聋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坚持“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了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例如,教认识水果蔬菜时,老师不仅准备了图片,还买来了实物。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葡萄、香蕉、辣椒等水果、蔬菜时,老师自费买来了这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让我们的孩子观察、品尝,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所学的知识。又如讲《拔萝卜》《龟兔赛跑》等故事时,聋人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体会游戏中快乐的心情,孩子们也乐于表演,学习的兴趣特别浓,经常放学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表演给我们看,从孩子的日常表现看,我们做为家长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辛苦,双语教学给孩子带来的确实是福音。
还记得英救会和特教中心在一起举办的家长手语培训班,我们双语班的家长都参加了,我学会了很多日常会话手语。让我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以前,我不会手语,和孩子交流时,我看不懂,她也不听我的,我有时很生气、冲动,有时甚至还打她,但后来孩子到了双语班后,我除了参加培训班学习手语外,双语班的老师每周自编教材布置内容给孩子复习,同时还要求我们家长和孩子一起学,现在我和孩子在一起,都是用手语一起交流,孩子愿意接纳我,也不会被冤枉挨打了。
一年来我的孩子真的有了很大进步,我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在此我代表双语班的家长对从事双语教学研究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倪琨的康复之路(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双语班聋儿家长倪志福)
我女儿倪琨一周岁时,因药物注射致聋,多方求医,均无任何效果。两岁时她到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语训,经过近两年的康复训练,现在已康复回家,在寿县实验小学读二年级,学习成绩优异。
倪琨在康复中心学习期间,得到了中心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关心和教诲,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倪琨在中心开始学习的时候,效果并不太好。后来中心开设了双语班,即同时用口语、手语、书面语进行教学。在许玲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进步很快,一个学期下来,能说一些词汇和简单的语言,也掌握了一部分韵母和声母的发音,并且开始主动说话,有了主动说话的愿望。主要是因为手语、书面语能帮助她理解、记忆问题,加强了她对字、词的理解,促进了口语的发展。可以说这是倪琨康复之路上的一个新台阶。第二学年,倪琨跟随顾建玲老师学习,在顾老师认真教育和严格要求下,她迅速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大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词汇量迅速增加,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拼音的四声训练、舌根音、翘舌音等难点问题都得到解决、克服。这是倪琨康复之路上的又一大进步。我也从中看到女儿康复的希望和未来美好的明天。女儿现在一边读书,一边跟随名师学画画、书法,各方面都好。
在倪琨的康复过程中,我也总结了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第一,家长要树立信心,相信天下聋儿都能康复。康复也并不需要家长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只要能说话,你就是聋儿最好的的康复老师。第二,家长要有耐心、恒心。孩子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的进步很慢,有的家长就认为自己孩子笨。其实天下没有笨孩子,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学习也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当字、词、句积累多了,达到一定量了,必然会有质的变化,语言就会喷涌而出,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家长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恒心。第三,严格要求,家长参与,多种方法并用。家长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发声方法、正音方法,包括简单的手语。还有一些成功经验,都可拿来为己所用。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坚持不懈。训练方法灵活多样,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贴近生活,与孩子交朋友,在与孩子玩的过程中完成训练内容,即在玩中学。第四,多与老师交流,争取得到帮助和支持。在孩子的康复语训过程中,老师起着主要作用和指导作用,多与老师交流,知道孩子的长处和短处,让自己在家庭康复中能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的放矢,争取更大进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聋儿都能康复,愿天下聋儿家长都能如愿以偿。
(四)双语教学的体会(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研究中心双语班聋人教师刘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聋人老师,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双语教学的体会,我感到很荣幸。我是来向大家学习的,我很乐意做一名教师,也很乐意把几个月的教学体会汇报给大家。我是2002年11月通过英国救助儿童会和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招聘来到康复中心的,担任双语班的教学任务。通过7个多月双语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聋儿学习双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进行双语教学的前提是承认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并首先教会聋儿使用手语。我在汉语教学与手语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上做了些实验和思考。
学前聋儿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转移注意力,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偏爱身体动作参与的教学活动,对新鲜事物好奇、感兴趣。如何用手语把抽象的本国语言文字形象化,让聋儿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语言表象;如何在学习手语时,提高聋儿的直觉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成为聋儿双语教学的重点方向。我认为把手语、汉语学习和美术、手工等联系起来是对聋儿进行汉语、手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实施手语与汉语、美术、手工结合教学法时,最好先让聋儿学习手语,培养手语能力,同时要让他们学习汉语,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使手语、汉语互为补充,共同提高聋儿的语言能力。在手语、汉语教学中加入美术,让聋儿在画画的同时学手语,也学念单字、词语、句子;在做手工的同时学会手语和认识所做物品的汉语名称,通过手语表示形象、手语词语及图画搭配、手语解释文字,可以发展聋儿的手语能力、认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我自行设计了一节“线描课”,让聋儿学习用线画小动物,初步理解各种线的特征和表现,体会线的美感。先让聋儿欣赏几张小动物的图片,我给他们用手语讲各种动物的故事,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要求:先画一只不同形状和动态的小动物(外形);再用线一部分一部分地添画细节;最后可为小动物添加环境,如大树、太阳、云、草、花等。通过线描课教学,大部分聋儿能画出画面饱满、线条图案清晰、丰富有美感的作品,而且能说出作品的主要内容,发展了聋儿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手语故事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聋儿最喜欢听故事,当我用手语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非常感兴趣,聚精会神地看和听。我的手语形象生动,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符合聋儿的认知特点,聋儿很容易接受。例如,我给聋儿讲《抬苹果》的故事,聋儿不仅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理解了故事中“帮助”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聋儿争先恐后地参与表演,积极性、主动性都比较高,聋儿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新知识。到了中午的时候,聋儿上楼吃饭。这时,几名聋儿都抢着扶一名生病的同学上六楼,这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帮助”的含义。通过手语故事教学,聋儿的思维变得活跃了,联想更加丰富了,性格也越发活泼开朗。(www.xing528.com)
从手语的运用方式来看,有四种类型:(1)运用聋人手语;(2)运用文法手语;(3)聋人手语和文法手语的混合运用;(4)先运用聋人手语,后运用文法手语。我尝试用四种类型手语的方式来教育聋儿,取得了一点成绩。我觉得第(1)(3)(4)种类型手语比较可行,但是应该说手语已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可以上升到聋人文化的高度。不过,我认为根据学前聋儿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应该用自然手语加上形体表演来教聋儿。手语是聋儿的母语,要用夸张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和体态语言来表示。比如,解放军、交通警察、公安警察等,用自然手语打出来,聋儿看得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如果加上表演,聋儿就能看得明白,一学就会。现在我有一个想法:若采用80%的聋人手语和20%的文法手语来教聋儿,将收到更好的双语教学成效。
(五)聋童双语教学的实践及经验总结(安徽合肥特教中心双语班聋人教师段月华)
英国救助儿童会与合肥聋校合作开办的“双语聋教育实验班”始于2002年9月。我过去是美术教师,工作快3年了,这次是第一次担任双语教学的手语老师,改变了我的地位。不知不觉中过了快1年了,我的收获也不少,观念更新了,视野更广了,带班的技巧提高了。同时,我感觉要当一名聋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要学会反思。
在双语教学理念中,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双语教学既要重视培养聋儿的口语、书面语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发展他们的手语能力,目的是让聋儿及早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今后对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学习和理解,让聋儿尽早掌握一门完整的语言工具。
1.以早为主的原则
双语实验的目的是为聋儿早期语言训练和教育提供服务,并为聋儿的早期教育摸索经验,这样聋儿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发展才有可能越大,“第二性缺陷”的发生率就低。可以说双语教育是聋教育上的变革。
经过双语实验教育,与普通班相比,聋儿手语表达能力强,汉语的认识能力强,特别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沟通法。在双语教学中,我一学期就让聋儿掌握了445个词,70多个句子。
2.家长参与的原则
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长,最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对家长通常有强烈的依赖感,在教育上家长负有重要的责任。记得双语班刚开办时,家长送孩子到双语班,总是有一种迷茫的神情,好像在说:“双语实验能行吗”?开设双语班快1年了,聋儿的成绩有很大提高,他们在学习中神情非常兴奋,每次被我赞扬后,总是把一份惊喜告诉家长。1学期的教学结束了,教学的结果是:多数家长对双语实验很满意,但也有部分家长不理解。所以说,对聋儿进行双语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3.寓教于乐原则
在寓教于乐游戏中,让聋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解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有效地激发聋儿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聋儿更离不开手语,手语对聋儿是很重要的!聋童个性差异越小,共性越多,也就越容易接受教育。例如,教学中,我有时插入做游戏“猫捉老鼠”,边示范边表演,表情很丰富,学生个个看得出了神,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时候,学生总是问一些奇怪的事,我有时真的无法回答,想到:只有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同学与父母交流,这样会使聋儿的学习有很大的提高。我认为,聋儿有权利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应该多做游戏,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这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
4.生活化教学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对聋儿可使用直观演示,并在实践中,让聋儿真正感受、理解所学的字、词、句的含义,同时学会使用而且不易遗忘。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也使教学双方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也正因为如此,聋童提高了手语的运用能力,也可提高聋儿学习书面语的兴趣,所以对聋儿教育来说还是双语教学好。例如,我们(我负责手语,孟老师负责教书面语)在教授有关水果的概念时,实施买水果、看水果、闻水果、摸水果和吃水果等生活化教学,聋儿显得自然且容易掌握。我抓住带领聋儿参与活动的任何实践机会,让他们观察体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教学,聋儿的印象更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双语材料,就从普通幼儿园教材中筛选,改编,有时自编一套与其相匹配的教材内容,以故事、儿歌、游戏、看图手语、情境表演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教材的特点是:①贴近生活,②反复训练,③多层次训练。
5.对待学生要以爱字当先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由此可见,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对待好学生要有爱心,对待后进生更要满怀爱心。有一次,我班的沈大保同学,他的妈妈送他来上学时,他不想来上课,哭了,要跟妈妈回家。当时别的教师想拉他来上课,怎么也拉不动,只好叫我去拉他来上课,那时他看到我就不哭了,而且还非常听话跟我进教室上课。从这点滴的事情可以看出,一方面聋儿一定要会手语,另一方面是教师平时要有爱心。聋儿听力有缺陷,容易自私,易冲动等,所以,作为教师,要用爱逐渐唤醒他们心中的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爱他们,只要聋儿信任了老师,自然也就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手语是聋儿的母语,聋儿需要学习,必须会手语,这和健全人会说话一样。重要的是沟通,为了和社会沟通,采用双语教育方法,可以说是聋教育的最大转折点。除手语外,聋儿要学好汉语,和健全人交流时应采用书面语,因为只有实现双语,聋人才能和健全人以及整个社会全面沟通。
6.以表扬为主
为了让聋儿不仅获得生动活泼的知识,而且拥有一个乐观的心理,为他们将来踏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品德、情感、意志等心理健康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聋儿的成功获得感,不要让他们常处于失败、耻笑和被嘲弄的不健康环境,防止聋儿产生愤怒、焦虑的情绪,要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那就要让聋儿得到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暖,我在教学中、生活中都尽力地满足他们的渴求。平时很少批评聋儿,因为表扬是对被表扬者思想、行为的一定程度的肯定,每次被我赞扬以后,聋儿就马上兴奋不已,有时高兴得跳了起来,他们感到了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只要聋儿高兴,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同时聋儿学习比以前更努力更进步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欣慰。双语教学实践虽还不成熟,但双语教学有利于聋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更有利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大家庭。
“双语实验”是我们的理想,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能对大家有所启示,更希望社会对聋儿不要有偏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聋儿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六)杨海宇(英国救助儿童会项目官员)
双语双文化理论提出:对于聋人来说,手语是第一语言,是聋文化的文化表征和传承工具。聋是一种生理差异,而不是残疾。作为聋人,他们有自己共享的价值观、身份认同和语言。通过这些共同的文化表征,聋人凝聚在一起,又发扬和推动聋文化不断发展,并且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做出聋人自己的贡献。
在聋人生活的社区,以主流社会的语言作为聋人与健听人交流的工具,聋人必须与主流社会及其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且在这一背景下学习主流社会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聋人原有的、习得的社会阅历和手语将作为重要的交流基础和辅助,并且该手语语言的书面表达方式将作为重要的媒介,除非聋人自带翻译或社区已经安排了翻译,否则书面语媒介将不可避免。但也正是因不可避免的书面语媒介,聋人亦学习了社区的主流文化,为更加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基础。这意味着聋人必将成为同时拥有双语和双文化的人。他们在为自己的聋人语言和文化而自豪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与健听社区交流而更好地参与到主流语言和文化之中。这一过程对于主流社会的健听人也是同理,我个人认为,这种双语双文化的倡导与实践,将是未来实现全纳性社会融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区别聋人自然手语和手势辅助汉语,后一名称也称文法手语。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创造和发展的具有独特语法特点的手语,手势辅助汉语指用汉语的语法来打手势,手势可能是聋人通用的,但句法、语法是汉语的。自然手语这一概念对于横跨聋、健听文化的聋人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可能是熟练掌握手语的聋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渠道。同时,自然手语对于健听人学习手语,了解聋文化也是一个突破口。对于手势辅助汉语,也有人指出在使用不当时,可能对聋人习得自然手语和学好汉语有消极作用。不过,关于自然手语和手势辅助汉语,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国内,有关手语的探讨和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证据表明,聋人在使用手语和学习汉语时的一些语言特点是独特而有规律的。北京聋人特级教师梅芙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从自然手语与汉语对比的角度提出,“聋人的手语很形象,但不管说什么话,都必须伴以表情才成”。另一位聋人杨军辉认为,“中国手语需要进行语言学分析,我们可以利用纯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分析中国手语,也可以汲取世界各地的手语语言学成果来分析中国手语”。
我希望能够把聋人自然手语语法和聋人习得手语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加强中国自然手语的研究。尽管目前已经有很积极的成果,但因为手语的特殊视觉形式,在手语研究中需要采纳开放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不局限于传统的对听觉语言的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将是未来聋人双语双文化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们也不能就此止步,应该继续努力为聋儿尽早接触和习得自然手语创造条件。
(七)史琍(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研究中心)
双语通常指的是两种民族语言,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聋哑儿童,这里的双语指的是聋人手语和本国官方规定的民族语言,即本国主流社会的语言,也即健听人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严格地说,是聋人语言与健听人语言。
关于聋文化,认为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的生活、社交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如:聋人语言、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和婚恋观等。而手语则是维系聋文化的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