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舞手语:手势与手语的独特意义

印度舞手语:手势与手语的独特意义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语的起源地在国外。因为“形语”之国目前没有资料证明是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就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最具说服力的当属印度的“舞手语”。“舞手语”分“手势”和“手语”两部分。手势是手的姿态,直接源于印度宗教中的手印,属宗教手势。“手语”则是用各种“手势”配合面部和身体的表情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由这种不代表任何意思的“手势”组成的具有意义的“舞手语”,是印度舞蹈有别于其他舞蹈的独到之处。

印度舞手语:手势与手语的独特意义

如看、高、火、山脉[14]

山脉

在中国宋代,苏轼的《怪石供》从见怪不怪的角度,论述过手语敏捷于口语的问题:“海外有形语之国,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语也,捷于口。”[15]苏东坡的形语,就是今天说的手语,说明那时的世界就有用“形语”的国家了,该国的人彼此不说话,而是用手比画交流,而且他们用动作比用语言方便多了。这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是一篇难得的介绍海外手语的文章。无独有偶,在《后怪石供》里,苏东坡写道:“参寥子举手而示苏子曰:‘拱此而揖人,人莫不喜;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同是手也,而喜怒异,世未有非之者也。子诚知拱、戟之皆幻,则喜怒虽存而根亡’。”[16]拱手作揖,人莫不喜,但用食指和中指来指人,其状似戟,表示愤怒或勇武的情状,就是“戟此而詈人”,以愤怒的目光敌视对方,是痛斥别人的样子,人没有不愤怒的。苏东坡议论道:“同是手也,而喜怒异。”可见手是可以表达感情的,仅仅一个“揖”,一个“戟”,情状不同,表达的喜怒迥异,可见手势的表现力之强大。(www.xing528.com)

手语的起源地在国外。由于中国古代与印度在宗教、信仰、文化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东坡的《怪石供》中提到的那个“海外”,可能就是印度。因为“形语”之国目前没有资料证明是印度之外的其他国家,就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最具说服力的当属印度的“舞手语”。

“舞手语”分“手势”和“手语”两部分。手势是手的姿态,直接源于印度宗教中的手印,属宗教手势。每个手势都有一个“范围意向”,但不指代某个具体意思,有单手势和双手势之分,单手势有33种,双手势有25种。例如,单手手掌竖直向上,手心向外,可表达开始起舞、云彩、森林、拒绝、夜晚、河流、天堂、马、砍伐或破坏、风、躺下、去或要去、巨大、给予或施舍、月光、强烈的阳光、开门、结案或结束、波浪、上街、平等或等于、抚摸身体、指某人、发誓、棕榈树叶、遮蔽或保护、触摸东西、祝福、尊贵的国王、海洋、表示很好、跟某人说话、前进、刀剑、月、年、雨天、扫地等众多意思,但没有固定的意义。不过这个手势在具体的舞美设计里,就有固定的意义,只是这时的手势已经进行了意义转换,变成了手语。

“手语”则是用各种“手势”配合面部和身体的表情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符号。一种“手势”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意思,颇像汉语里的音节。汉语400多个音节表达的是汉语丰富的、无尽的思想,但某一个音节的意义却是不确定的,只有具体语境里的某个音节,意义才是确定的。因此,颇像汉语音节的印度“手势”也是可数的,而手语却是不可数的,是无穷尽的,像汉语的语境。由这种不代表任何意思的“手势”组成的具有意义的“舞手语”,是印度舞蹈有别于其他舞蹈的独到之处。例如,和中国的国粹京剧相比:第一,印度舞蹈的手势直接源于印度宗教,二指代表皇冠、树、火焰、鸽子、写东西、旋转等;中国的戏曲手势源于现实生活,并进行了艺术加工,同是二指,“戟此而詈人,人莫不怒”。第二,印度舞蹈中的手势因为其宗教内容一般不允许改动,几千年来意思固定,如兰花指代表花瓣、写字板画板、河岸、双方、塔、锯子等;中国戏曲的手势是可以根据艺术创作的需要而进行改造的。第三,印度舞蹈的手势都有明确的宗教、哲学内涵,对于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原始宗教的含义,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和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来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主张我用肢体说给你听,有的印度舞甚至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中国戏曲的手势没有什么更深的哲学内容,而是生活内容。

国内外观众之所以喜欢印度舞蹈,常常是因为人们通过它,能够感受到印度5000年的古老文化,了解到印度人民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和风俗人情,以及印度古典舞蹈那高超的技艺和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独特表演方式:演员那千变万化的手语,一会儿喜,一会儿怒,既传神又会“说话”的面部表情,复杂的脚点技巧,有浓郁东方色彩的舞蹈造型,以及那艳丽的服饰,丰富多变的节奏,如痴如醉的歌声,真是使人目不暇接,屏息凝神。正因为这些传统舞蹈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虽然在印度遭受到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近200年的时间里几乎濒临衰亡,但只经过印度独立后很短的时期,不仅很快地恢复了生机,而且丝毫没有染上殖民主义文化的污迹。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而印度古典舞蹈仍然保持着它特有的民族风采。尤其是印度舞蹈的“舞手语”,既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精品。现在,对于受过印度古典舞训练的印度人来说,等同于自己已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凡是有条件的家庭,父母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跳古典舞,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不脱离宗教手印(手势)范围内学习舞蹈。因为手印(手势)是印度古典舞的核心元素,而且在印度,所有艺术的起源都与宗教有关,不计其数的雕像和姿态各异的舞蹈人物彩绘装饰了庙宇,而这些艺术品也使人们意识到在远古的年代里,宗教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通过它实现灵魂的救赎。那么,作为印度舞蹈基础的“手势”,是否意味着在从遥远年代走入宗教文明的过程中,它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先于有声语言的呢?这点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它至少与音乐、歌声相伴始终。

关于手语与有声语的问题,无独有偶,在斯大林引述澳洲土著人有自己的有声语言的时候,他试图用古朴的有声语“活化石”来证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种都有自己的有声语言。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可以否定“手势语言起到了后来出现的有声语言的作用”,因为澳洲土著人的形象直观能力比现代人要强,据说他们在穿过原始森林的时候,只要在长者带领下走过一次,就永远不会迷路了。这使我们想到彝族的指路碑,指路碑是一种原始的物象,同时又是古老的宗教意象。再者,几乎所有的文字在最初滥觞之时,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云南纳西族不仅有着古老的音乐,还有他们的先民所创造的象形文字,成为了今天还活着的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