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质”作为一个教育概念,是指一个人的主观体验,即个体在人生中经历家庭、学校、职场、社区等的满意度和内在需要被满足的感觉,或者是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期望值和快乐体会。西方倡导者认为它源自古希腊柏拉图的“至善生活”和亚里士多德的“逍遥生活”,国内学者认为它源自孔子《礼记·礼运篇》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构想。依照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品质”转衔经历过隔离养育(儿童福利院)时期、反隔离全纳教养结合(残健结合)时期和目前的残疾者自我决策(尊重残疾人个人意愿)时期。近年来,在国际社会对残疾者生活品质的重视与追求,成为相关学者新的研究课题。更有学者呼吁相关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重视残疾者全面的生活品质提升和个体意愿的实现,而非像以往一样只片面地重视残疾者的教育机会和职业选择,或仅只强调家事技巧、娱乐休闲或沟通技能等,如就近上学、手语支持。就未来的发展而言,残疾者的职业训练与就业辅导应扩充到成年生活所有的领域,个人的全部生活领域均应成为支持的领域。其中生活领域涵盖个体的社区参与与家庭生活、教育和职业、休闲与娱乐,而支持领域则保证服务对象在生活领域中的身心健康及个人发展。在我国,特殊教育明确的“转衔服务”概念诞生于2013年,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1∶2、1∶3的比例,应该是提升残疾学生生活品质的保障。
我们认为,残疾者在转衔时所应涵盖的领域与内涵,应该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物质的追求,成人角色的行为,个体的人格实现和终极关怀,这些内涵和美国学者赫本提出的五大领域即“自我的发展、人际关系、社区的参与、居住的环境以及安全感与稳定感”[35]相互印证,应作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
转衔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理念在西方存在了半个世纪,而且近十年又出现了无接缝连续性转衔、社会生态转衔和提升生活品质转衔的理念,作为一种特殊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自然有其借鉴意义。我国仅仅处于转衔研究的滥觞时期,但我国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后起之秀,已经在特殊教育生均拨款、师生比例、学校数量、特殊师范教育、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转衔实践应该为期不远!
【注释】
[1]许天威,许享良,张胜成.新特殊教育通论[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445.
[2]朴永馨.特殊教育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0.
[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指南[M].欧盟资助,2003:123.
[4]何华国.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184.
[5]顾明远.顾明远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9.
[6]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学名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5.
[7]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学名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5.
[8]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S].1994,总则第1条.
[9]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S].1994,总则第2条.
[10]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总体要求.
[11]赵秀红,李国庆,等.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J].中国教育报,2020-06-30,第4版.
[12]顾明远.发展特殊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多样性[J].光明日报,2020-06-29,第8版.
[13]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儿童权利公约[S].1989,11:第2条.
[14]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儿童权利公约[S].1989,11:第6条.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萨拉曼卡宣言[S].1994,06:第2条.
[16]国务院.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S].1986,09.(www.xing528.com)
[17]原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的通知[S].1987,12.
[18]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S].1994,07:总则第21条.
[19]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S].1994,07:总则第3条.
[20]原国家教委,中国残联.全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九五”实施方案[S].1996,05:实施方案第1条第3款.
[21]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S].2006,06:第19条.
[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05:第7条。
[23]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S].2017,01:总则,第2条.
[24]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8条.
[25]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3条.
[26]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7条.
[27]赵秀红,李国庆,等.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J].中国教育报,2020-06-30,第4版.
[28]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9条.
[29]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11条.
[30]赵秀红,李国庆,等.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J].中国教育报,2020-06-30:第4版.
[31]王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了精准化方案[J].中国教育报,2020-06-30.
[32]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学名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1.
[33]林宏炽.身心障碍者生涯规划与转衔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0:301.
[34]林宏炽.身心障碍者生涯规划与转衔教育[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2000:302.
[35]费尔浦斯,路兹.特殊需要学习者的职业生计试探和准备[M].陈阶堃,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