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研究架构大的问题,三个层次只选了一个,但框架要交代。构成是立体化的,为什么目前是扁平化?
对研究架构大的补充说明:
转衔强调要帮助个人进行生涯规划以实现生涯发展。而生涯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生涯发展是由一个个转衔连续组成的。转衔方案应该依据个人在一生中各阶段的需求而设计。转衔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生涯认知(出生到14、15岁)、生涯甄选(15岁到24岁)、生涯执行(25岁到45岁),此后还有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认知阶段的特征是能力、态度、兴趣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甄选阶段的特征是职业选择的范围缩小,但尚未确定;在执行阶段,通过工作尝试与经验积累、调整而达到稳定。维持阶段的特点是为了改善工作和状况而不断调整职业,衰退则是退休,逐渐减少工作时间或不工作。
作为研究的整体,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框架——金字塔,底层是认知,中层是甄选,顶端是执行。但由于框架太大,本研究只做一个(一层),另外两个今后考虑成熟再做。
就架构大的问题,还需要说明的是,由认知加工到甄选到执行,仅仅是一个人一个时期的纵向转衔;一个人从出生在家庭到接受学前教育,再由学前教育进入小学,是另一个时期的纵向转衔,这其中任意一个时间点上的成长,都与家庭的变化、环境、本人身心的变化、学校的优劣、教师的经验等有关,而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的横向转衔。一个人的发展是由无数个纵向转衔与横向转衔整合而成的,所以考虑到研究者的时间有限,本研究截取甄选层面进行横向转衔的几个要素研究,探讨转衔能否促进听觉障碍学生的广泛就业。
因为是截取“甄选层面”进行研究,纵向的认知加工层面,或者说无接缝连续性早期转衔只能假设是完成好的。即使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好,甄选层面依然存在,人总是要经过这一阶段才能转衔到下一阶段。即使前段没有服务好,人也不能永远停留在那儿,他总是要长大的。而且,后面的执行甚至是终身转衔,也是要在甄选以后才能继续的。当然,即使转衔得不好,他也照样要长大,但甄选层面是人生由学校过渡到工作的关键,所以要格外重视。但由于是截取,所以纵向的转衔要素就只能假定是正常的、按计划发展的。而本研究只能截取“面临就业时”的甄选层面的四个纬度,重在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包括与学生就业可能相关的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也许个人所处的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交互作用是转衔要通盘考虑的要素。
二、霍兰德工具与选题的关系是什么?
答:在中专听力残疾学生的转衔要素(就业要素)研究中,影响学生就业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本人,对学生职业倾向的了解自然就是研究的关键。霍兰德说: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其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不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选择职业生涯的关键因素。个人导向包括三个方面: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三、是转衔的要素研究,还是对转衔要素的调查研究?要素是怎么来的?是研究要素,还是要素调查?
答:是转衔要素的调查研究,因为影响转衔的因素太多,故只选取其中的四个要素,即学生、学校、家庭、就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看看哪些是主要素,哪些是次要素。现就转衔要素(四个纬度)——学生、学校、家庭、单位的选取原因作如下回答:
转衔服务的对象是人(学生),更是由人(服务人员)所主导,所以说转衔服务成败在人,这非常关键。
学生:要尽量考虑其身心特征的同质性或相近性,但不管是同校或同班,学生的个别差异还是极为显著的。因此,如未能针对学生个别化的转衔需求提供必要的协助,则转衔服务的适切性必然成问题。(www.xing528.com)
学校:学习内容、学生未来的社区与职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无不涉及个人日常生活、社交及职业技能,而圆满的个人独立生活也以具备个人日常生活、社交及职业技能为条件。学习内容的顾此失彼或偏狭皆可能导致学生在眼前或未来适应的困难。学生的转衔与教育人员的生涯教育观是息息相关的。
家庭:在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的过程中,家长确实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转衔服务如有家长的参与和合作,的确会对服务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目前特殊教育相关法律规定特殊教育学生的安置、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研定等应有家长参与,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已有法定的依据。家长的参与,如在教学、转导、训练、治疗、就业机会的发掘等方面提供协助与配合,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鼓励家长参与和合作,将家长视为转衔服务团队的工作伙伴是很重要的。如相关特殊教育机构对家长有这样积极接纳的态度,自会积极经由联系与沟通,争取家长的参与合作。家长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就业、生存等。
单位:与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相关的单位比较重要的有教育、卫生医疗、社会福利、就业服务和就业单位。其中,转衔与教育和就业单位更须有频繁而密切的联系,理由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如何帮助毕业生顺利进入就业市场,除学校本身需要努力外,就业单位是关键。首先,各相关单位本身应有对残疾学生提供转衔服务的认识,并制定服务的政策。其次,为学生提供转衔服务,这些相关单位应定期通过诸如联席会议、协调会,甚至共同服务小组的机制,进行联系与合作,对残疾学生提供适切而有效的计划性转衔服务。在此联系与合作机制中,对于在校的学生,似可由学校本身扮演主导单位之角色。至于对离校学生的转衔服务,则应由就业单位担任联系与合作机制之主导单位,以提高团队协作成效。
四、那么纵向的要素是什么?角度是什么?要有一个界定。三个层次只选了一个,但框架要交待,目前是扁平化。要素要考虑界定,要素是什么?是内容?
答:纵向要素是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这种动态的要素研究我目前还没有能力做。
因为是截取“甄选层面”进行研究,纵向的认知加工层面,或者说是无接缝连续性早期转衔只能假设是完成好的。即使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得不好,甄选层面依然存在,人总是要经过这一阶段才能转衔到下一阶段。即使没有服务好前段,人也不能永远停留在那儿,他总是要长大的。而且,后面的执行甚至终身转衔,也是要在甄选以后才能继续的。即使转衔得不好,他也照样要长大,但甄选层面是人生由学校过渡到工作的关键,所以要格外重视。但由于是截取,所以纵向的转衔要素就只能假定是正常的、按计划发展的。
五、社区调研很重要。政策障碍、转衔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学生自己的愿望、社会的条件都有联系,你都要考虑。
答:我的导师指出,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在本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无论是个人因素还是社会环境因素,都不能单方面决定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既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人的职业行为。例如政策性限制,过去按比例减免的残疾人的税收,从一个企业整体上测算,从几百元到上千万元不等,后依据使用残疾人的数量按最高3.5万/人·年测算,减免的税收要少很多。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只能依据其现实存在。由于创业的人较少,未来发展对一个较低层次的择业者来说,意义不明显,自己的愿望可以通过职业倾向测量获得。事实上,有单位就业是转衔的核心问题,这一背景下的人—职业匹配是本研究的中心。应以个性心理学为基础,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客观差异,强调心理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的匹配作用,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问题的诊断。一般地,转衔过程由三步组成: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心理和心理特点,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职业信息,第三步是人—职业匹配,指导人员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但需要强调的是,指导人员及其所属的学校能提供的帮助及家长的作用是转衔不可或缺的要素。
六、本研究为什么只截取甄选层面进行研究?
答:我的导师提出了本研究的诸多重要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转衔的要素研究,还是对转衔要素的调查研究?要素是怎么来的?是研究要素,还是要素调查?”转衔要素的调查研究要能分清主次要素,重点是对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过程本身进行研究。转衔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意识和要求并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具有的。人们在童年时就孕育了职业选择的萌芽,随着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人们职业选择的心理也发生变化。职业倾向形成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既与身心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转衔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人们以往把职业选择看作是个人生活在特定时期出现的单一事件的观点,明确指出人的职业选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职业指导要研究人的职业心理发展阶段,根据人的职业发展成熟程度,通过日常有意识的教育工作来进行。人的职业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因而职业指导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而本研究只能截取“面临就业时”的甄选层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