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武当武术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把武当武术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赵剑英为首批武当武术国家级传承人,推进省市级武当武术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同时还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监管和普查工作。二是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对武当武术文化研究非常重视,多次立项国家级重大课题,正本清源、谋求发展。武术管理中心领导多次来武当视察,也体现出对武当武术发展的重视。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的重要载体,传承人通过长年的拜师、练习以及自己刻苦的训练和总结积累,博采众长,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传统武术精湛技艺、文化传统的巨大宝库。也正是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使得传统武术能够代代相传,继承并发展下去。对于传承人的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传承人的申报和认定也渐渐成为“非遗”保护的重点工作。
3.武当武术技艺的保护
在抢救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方面,人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抢救挖掘整理武当武术,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文等方式来保存记录,力争从理论、拳械功法等方面恢复再建武当武术体系。同时,推进对古建筑的修复等,从这些方面来强调对武当武术“文化资源”的保护。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大投入、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引领社会力量来发展武当武术文化产业。三是规范竞赛、教学,向内提升武当武术品牌质量。地方政府组织参加了历届“世界传统武术节”,通过竞赛机制来带动武当武术技术的传播和水平的提升。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向外树立武当武术文化形象。五是培养武当武术文化的传播人,让武当武术积极走进校园,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综上所述,现阶段对武当武术的保护,是以进一步挖掘保护武当武术的文化资源和保护传承人为切入点进行的。一是在学术层面上,对武当武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梳理,并注重对武当武术及传承人进行“非遗”申报。二是重视和尊重传承人,发挥传承人在武当武术保护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出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对传承人的技艺进行认可并做出强有力的保护。
(二)武当武术文化传承治理现状
1.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在实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等方面已经初现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活态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它的难剥离性和依赖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情形下,仅仅是作为所属地区景区发展建设的附属物品,并没有突出“非遗”文化的主体地位,缺乏独立保护。其次,地方政府虽然已采取各种手段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去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种职能转变还不够。社会协调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委托管理职能的放权还不够,政府依然存在着过度干预、与民争利的问题。
2.发挥地方政府职能,推动武当武术传承
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一是对武当武术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编创出几套拳械功法向全国甚至全球推广。二是建立了武当武术“非遗”保护基金会,有效运作并将资本运作的资金用于武当武术“非遗”保护的相关项目。三是政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武当武术文化传承相关的事业单位、企业、武术馆校等适当的优惠。四是对民间为武当武术传承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民间拳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帮助投身武当武术传承的年轻人,为其解决相应的生活困难。除了个人之外,给予对武当武术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团体相应的认可和奖励。五是组织参加全国性的武术竞赛和武术表演活动。
3.武当武术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
武当武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相结合是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努力实现武当武术对接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前,武当武术及与武当武术文化紧密相关的经济产业基础薄弱,武当武术文化产业市场不够繁荣。武当武术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商机,做到武当武术的传承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尤其是要注意开发好武当武术的表演市场,提高武术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针对武当武术未来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当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政府层面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协调发展,促进武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推动武当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培育武当武术的竞赛市场,使武当武术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积极推进武当武术进入全国性的武术竞赛。四是精心设计武当武术旅游项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武当武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
1.构建以“传承人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2006年武当武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还提出了高标准的保护要求。2007年在郑州召开的“武术遗产保护与发展学术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和武术行政管理人员一致认为,武术技艺以传人为载体,以口传身授为传承形式,传人在艺在,传人逝艺失。武术技艺在传人与传人之间的传承是动态的,这些传承人就是“活着的遗产”。因此,保护武当武术文化遗产,首要的任务是重视武当武术传承人,传承者个人是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最直接的保护层次。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出台了《武当武术奖励基金》《享受特区政府津贴及突出贡献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落实了享受武当旅游经济特区津贴的武当武术传承人的相关待遇,基本形成了以传承人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机制。
首先,要强化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主体责任,创新保护机制,建立动态呈现、静态陈列和文字立档三大系列保护板块。由于传承人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保存原汁原味的武当功夫,需要动态性、直观性、真实性地收藏历史遗存的拳种技艺,记录这些拳种传承至今的发展状况,展示出各拳种流传人中较有代表性的技法、技能和风格特点。这也是联系武当武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其次,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要进一步深化武当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形成配套保护性政策。如长期学习达到一定期限的武当武术优秀习练者会有适当的学费津贴,组织专门的武当武术考核比赛,颁发等级证书等。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传承人的宣传,逐步形成直接关系传承人和向传承人学习的学员的切身利益的措施和办法,形成良性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为武当武术的真正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保障性平台。
最后,需要进一步明确传承人的责任。传承人的特长是“技艺”,他们的责任应该就是传承技艺,要站在承前启后、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传承人的责任。传承者个人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创造,树立文化主体意识,积极参与武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有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尽可能使文化遗产活态生存。同时,积极配合专业研究人员,全面搜集、整理、记录武当武术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化活动,达到原样保存的目的。凡是为武当武术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和机构,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得到社会的认可。
2.进一步抢救挖掘整理武当武术文化遗产
武当武术要发展,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仍然是挖掘整理其文化遗产,用图文及摄像、摄影等形式来抢救它们,力求从理论、功法等方面恢复再建武当武术体系。一是组织专家和武当武术传承人整理出武术功法,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使武当武术深入千家万户。二是进一步开展武当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在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开设武当武术必修课或选修课。三是大力支持武术馆校的发展,抓好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提高武当武术运动的水平。四是深入实施武当武术的各类赛事活动,形成品牌赛事。
3.强化政府扶持力度,促进武当武术产业发展(www.xing528.com)
武术产业开发表现出社会效益综合化、经济效益间接化的显著特点。产业投资期长,见效慢,做成规模难度大,涉及行业部门多。因此,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带动社会力量发展武当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武术,既要有阵地意识,更要有经济意识。武术产业的兴起,大大促进了武术事业的发展。当然,体育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最晚转型的产业之一,所以武术产业基础薄弱,需要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完善市场体系,把传统的武术同健康、养生、时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拓展思路,不断进取。
首先,要成立武当武术发展领导机构。组织体育、文化、旅游、宣传等方面的专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进程,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各自职责。
其次,出台扶持政策。应积极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关心和支持,鼓励热爱武术的人民群众以及有志于武术事业发展和产业开发的企业、媒体、社会团体参与这一事业。制定政策要以扶持发展武当武术文化产业为立足点,从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武当武术文化企事业单位一定的优惠。设立传承人政府津贴,留住和培养人才。加强对武当武术人才的激励、培养,引进理论研究人才、教练人才、运动员人才、管理人才,奖励对挖掘整理、研究宣传普及武当武术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馆校及社会团体。
4.规范武当武术竞赛和教学,提升武当武术品牌质量
竞赛是体育项目发展的催化剂,是带动体育项目发展的因素,今后需要逐渐形成较完善的适应武当武术发展的竞赛机制,用竞赛来带动武当武术技术的传播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竞赛要以传统套路为本来挖掘武当武术的内涵,尤其是应当重视以武当太乙五行拳为品牌拳种的武当代表性拳种。
二是要结合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推广武当养身功,利用竞赛进行宣传推广。
三是要以国家规定套路带动地方传统套路。通过竞赛展示武当武术的魅力,发现、培养人才,扩大武当武术的宣传覆盖面。
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武当武术发展的根基。要加大力度扶持武当山武术学院等武术馆校,规范武术培训市场。武术馆校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兴事物,对普及和发展武术事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武术馆校仍然是发展武术的主力军。因此,应辩证地看待武术馆校的发展,要注重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后勤保障、育人理念等方面的规范,促进武术教学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发挥应有的作用。
5.加大宣传,对外树立武当武术文化的形象
(1)加强形象推广。首先,要精心组织内容,通过政府网站和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加强推广。其次,在中央、省、市权威媒体上宣传武当武术,在城区、高铁动车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武当山机场等地制作广告宣传广告牌,统一策划、统一宣传武当武术,营造良好形象。最后,加强武当武术理论挖掘,以《武当》杂志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武当武术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
(2)以活动为“引擎”,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武当武术价值的宣传推广力度。一是要积极与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等强势媒体联手,制作武当武术相关的影视作品,展示武当武术的风采。二是精心组织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组织武当功夫团到海内外开展经常性的巡回表演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三是要积极邀请国内外武术团队来武当山交流表演,切磋武艺。争取每年举办一次武当拳研究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有影响、有规模的区域性、国际性的武术赛事活动,如武当国际擂台赛、武林大会等。
(3)办好功夫团队,扩大对外交流。一是要精心打造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武术功夫团,加大对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所在的剑英国术馆的包装与升级,提升其对外形象和接待、表演能力。二是要加大十堰市武当功夫艺术团的建设,把武当功夫艺术团打造成武当山经济特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高质量、高规格、全方位对外展现其精神风貌。要逐步形成武当功夫艺术团品牌效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国内外巡回表演,把武当武术推向世界。三是在十堰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推行武当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的“三进”工作。
6.发展武当武术道馆,弘扬道家养生
道家养生功法,历经千百年流传发展,形成了集养生、技击、悟道为一体的内家炼养体系。具有修身、健身、防身等功能。它以人为本,追求人体自身和谐,对疏通周身百脉、宣和气血、强筋壮骨、疗病防病、健身康体、延年益寿以及技击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效果,是武当武术文化之精品。要进一步科学地研究和整理武当武术养生的相关遗产,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出一批符合科学原理、适合人体生理机能的养生内容和养生功法。
7.以打造太极祖庭为中心,全面加快武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武当山作为太极拳的发祥地,在海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我们要做大做足太极拳文章,打造太极祖庭。一是力争早日建成张三丰纪念馆、中国内家功法陈列馆、太极功法名家档案馆、武当功夫城,尽快完成武当山体育馆、武当武术国际交流中心的建设,使武当山逐步成为国际武术竞赛中心和国际武术博览中心。二是继续坚持举办“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要与海内外承认张三丰为祖师的太极传人及组织加强联系,邀请他们来武当山朝山敬祖,确保武当太极祖山的向心力和影响力。
8.完善武当武术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的是从整体的、宏观的层面进行立法。但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特色鲜明,地域性明显,保护和传承的手段、方法以及目前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所以,国家立法并不代表就可以很好地保护到具体的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应当由负责直接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府单位根据国家的管理政策出台相关的具体措施,如武当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最好由十堰市、丹江口市以及武当山经济特区等相关部门共同出台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发展武当武术文化的具体条例和办法。这其中,对武当武术文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对民间技艺的保护不是几个人和一两个部门可以做到的,必须通过立法发挥各部门的合力。在引导和扶持方面,当地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例如,给传承人颁发确认证书,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和号召,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使得传承者及其继承人感受到这种责任带来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政府还可以在资金扶持、市场开放、税费优惠和市场的优先进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传承人的口传身授,靠传承人的天赋、感悟延续下去,这个性质决定了我们要保护的就是人。立法时可规定:政府根据需要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活动的补助或资助等。在立法中还应规定防止民间技艺的过度开发滥用。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带动当地的旅游市场,也开发过一些民间技艺,但由于太过商业化,这些民间技艺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模样。这些做法表面上看似保护,其实是在滥用民间技艺,把原本原生态的民间技艺变得面目全非。因此,这些做法也应被制止。所以,地方政府和管理职能部门要通过颁布相应管理制度加大保护武当武术文化遗产的力度,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9.积极推动武当武术进校园,树立体育教育特色品牌
武当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厚重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功能价值。在学校开设武当武术课程,对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提高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要将武当武术教育提升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将武当武术列入十堰市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科学研究,编制适应中小学生特点的武术教材;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全心全意为武术事业奋斗的教师或教练员,提高体育教师的武当武术教学能力;三是落实“一拳”“一剑”“一操”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使学生在武术健身、修身中陶冶情操,在心理、生理上全面发展。
其次,要将武当武术纳入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建设。这是武当武术保护和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经过多年的体育训练,拥有一定的武术基础,在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中推广武当武术的各种拳种,既丰富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技能,又解决了十堰市地方中小学的师资问题。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传承武当武术,成为传承武当武术的中坚力量,毕业后走向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更好地将武当武术传承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