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导弹的前身是火箭。早在13世纪,中国就发明了原始的火箭。20世纪初,苏联宇航事业的开拓者齐奥尔科夫斯基写出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一书,推导出了宇航学中最重要的公式——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并给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草图;同时,他还提出了多级火箭(包括火箭的“串联”与“并联”)以及用液体做推进剂来实现远距离宇宙航行的设想。这些理论上的探索开辟了导弹发展史的新纪元。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苏联、德国都非常关注火箭的研究。
罗伯特·戈达德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从1920年开始研究世界上第一批液体推进剂火箭,并于1926年3月16日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奥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这枚火箭飞行高度达12.5米,距离56.1米,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从此,火箭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30年,他又使火箭的速度提高到每小时800千米。
1924年,在苏联第一个宇航工程师弗里特里·灿杰尔等人的倡导下,莫斯科成立了星际研究会,这是一个研究宇航飞行的民间机构。1928年,苏联有关部门成立了专门的火箭技术研究所,同年9月,正式组建了喷气推进研究室。1932年,著名的宇航专家科罗廖夫担任了这个室的主任。1933年8月17日,苏联发射了一枚半液体燃料火箭,取得了成功。不幸的是,后来苏联发生了“大清洗”运动,苏联的火箭研究受到了严重挫折。
德国科学家对火箭技术的研制也十分重视。1925年,德国科学家在奥比尔公司生产的竞赛用汽车上首次试验了火箭发动机。尽管试验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科学家仍雄心勃勃地着手设计高空火箭。1927年,以赫尔曼·奥伯特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建立了著名的民间学术组织——德国宇宙航行协会,并立下了为人类造福的宗旨。该组织吸引了一批火箭专家,他们用简单的液体火箭,在柏林郊区宇航协会的火箭发射试验场进行了最初的试验。在宇宙航行协会中,后起之秀冯·布劳恩脱颖而出。
布劳恩于1912年出生于德国波森的维尔西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森划归波兰)。他的父亲是波森省议会会员,后来出任德国农业部长。母亲出身贵族世家,酷爱文学和音乐,能用6种语言会话,又是天文爱好者。她很善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当给布劳恩洗礼时,她不是按惯例给他金表,而是给了他一个小望远镜。布劳恩常常拿着它观星望月,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向往遨游星空、登上月宫的种子。后来,他们移居柏林。13岁时,布劳恩又迷上了火箭。他曾经买了6枝大焰火,绑在一辆滑板车上,引线点燃后,车子拖着长长的火焰向前冲去,在柏林豪华的使馆区横冲直撞。车子停下后,警察把他抓了起来,交给了他的父亲。他父亲只好把他关在家里。
赫尔曼·奥伯特
有一天,布劳恩买到奥伯特教授写的《通向航天之路》一书,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但由于功课不太好,他看不懂其中的一个个数学公式,就去请教老师。老师耐心地告诉他,要想弄懂这一切,必须好好学习功课。从此,布劳恩发愤读书,很快成为全班功课最好的学生。
冯·布劳恩(www.xing528.com)
1930年,布劳恩中学毕业后,考入夏洛滕堡工学院学习。在学校里,他认识了崇拜已久、正在研究火箭发动机的奥伯特教授,并成为他的助手,加入了他领导的德国宇航协会。1930年7月,布劳恩协助奥伯特成功试验了德国第一台以汽油和液氧为燃料的液体燃料发动机。奥伯特认为火箭的最佳动力来源是液体,而不是固体,这一论点使布劳恩很受启发。不久后,奥伯特离开柏林,回到了家乡任教。布劳恩和他的朋友们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火箭研究,并在柏林市郊尼肯多夫附近的荒地上,建立了“柏林火箭发射场”。1931年10月,他们研制的“微型I”火箭进行了发射试验。但因燃料箱没有密封好,推力不足,垂直发射的火箭很快就落了下来。他们很快做了改进,终于发射成功了。“微型I”能升到300~360米的空中,下落时,上面的降落伞打开,减小落地的速度。
由于火箭热,德国陆军开始对火箭产生兴趣,陆军军械局奉命秘密研究火箭。陆军挑选了两个人抓这项工作,一位是陆军军械局发射技术及军火弹药主任卡尔·贝克尔上校,一位经历了一战洗礼的炮弹专家。另一位是贝克尔的部下,年富力强、对火炮有研究的瓦尔特·多恩伯格上尉。多恩伯格虽然只是个上尉,但有真知灼见,也很有手腕,他坚信火箭是新一代的王牌武器。他把注意力投向德国宇航协会,决心吸收这批学识渊博、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他的科研队伍。
1932年春,德国军械局卡尔·贝克尔上校、冯·霍斯蒂希少校和多恩伯格上尉一起来到了布劳恩的发射场视察,并许诺说,如果他们研制的“微型”火箭在库默斯多夫陆军靶场发射成功,军方将出1 000马克作为研究经费。这时冯·布劳恩已从夏洛滕堡工学院毕业,获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他和同事们紧张地准备着。7月的一天清晨,两辆汽车装着试验设备到了库默斯多夫,下午进行了发射。遗憾的是,升到了600多米高空的“微型”,在下落时降落伞没有打开,最后坠毁了。尽管试验没有成功,但布劳恩没有放弃。他深知这是一项颇有发展前途、肯定会为军事服务的事业。他不受大多数宇航会员“不与军人为伍”观念的影响,主动找到多恩伯格上尉,要求加盟火箭研制机构。虽然布劳恩当时只有20岁,名不见经传,但多恩伯格并没有小瞧这个精力旺盛的工程师,把他安排在陆军火箭处工作。布劳恩成为宇航协会会员中第一个从事军事研究的科技人员。经历这次挫折,布劳恩意识到,要征服外层空间,光懂得螺帽、螺栓之类的工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更多的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知识,才能深刻地理解和解决他面对的难题。因此,1932年夏,他决定转入柏林大学。当时,杰出的物理学家内尔恩思特、劳厄、薛定谔都在那里任教。
冯·布劳恩和德国军官在一起
据布劳恩传记记载,他在大学里参加金工实习,为期一年。其间,师傅发给他们每人一个拳头大的铁疙瘩,要他们用钳工手段加工出一个立方体来。所谓“钳工手段”,也就是拿锉刀锉。布劳恩他们按照师傅的嘱咐开始干。但当他们把完成的立方体给师傅看时,都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回来,如此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加工、再被退回来。直到最后,铁块被锉成火柴盒大小的时候,终于通过了。这是德国人严谨认真的一个体现,也是培养工程师的一个方法。
知识卡
导弹分类(一)
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的关系,可分为: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地地导弹;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地空导弹;从岸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岸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空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水面目标的空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空空导弹;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潜地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舰空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舰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空潜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舰潜导弹;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潜潜导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