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实践探索:鄂南高中30年合作探究激活历史课堂

教育实践探索:鄂南高中30年合作探究激活历史课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合作探究我们天天挂在嘴边念,但是我们身边的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的阴影下。如何真正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贯彻,让合作探究成为教学中的“闪光灯”和推动学生乐于学习的“助推器”需要我们不断付出践行。突然,我灵机一现,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意大利临阵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是否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

教育实践探索:鄂南高中30年合作探究激活历史课堂

合作探究我们天天挂在嘴边念,但是我们身边的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的阴影下。如何真正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贯彻,让合作探究成为教学中的“闪光灯”和推动学生乐于学习的“助推器”需要我们不断付出践行。

课程进行到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同盟国的瓦解》一课。学生遇到一选择题。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一开始协约国就稳操胜券

B.协约国满足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

C.认为继续与德国结盟对自己不利

D.受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影响(www.xing528.com)

完成这一题目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突然,我灵机一现,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意大利临阵倒戈,加入协约国作战是否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进程?”学生七嘴八舌,跃跃欲试。我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分组合作完成纸质答案,条理清楚,史论结合),交代下节课推选发言人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于是在讨论课上我们一起分享了许多教材上没有的答案,摘录自学生笔记:

甲同学:意大利的倒戈,不仅削弱了同盟国的实力,同时使得德意处在两线夹击的局面,加速了同盟国的瓦解。

乙同学:我们小组的观点是否定的。一方面意大利在前期采取隔岸观火的政策,并未真正参与到战争中来,直到1915年在英法对意大利的领土问题做出承诺以后才出兵;另一方面在1917年底的伊松河战役中意军被德军打退100 km,溃不成军,因而可以看出意大利在战争期间并未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丙同学:意大利虽然实力较弱,但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兵力,成功拖住了奥匈40个师的兵力,缓解了俄法军队的压力,为俄国攻入东普鲁士提供了保障。

就这样,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自主的学习,往往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与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