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教育的定义,人们对其内涵的把握不尽相同。王道俊、郭文安教授认为,自我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它是指“在社会或教育影响下学生主体以自我作为对象,自觉而自主地为改善自身的品德、才智、审美、体质而进行的活动”。[1]它不是教育的方法,而是包括学习、生活、情感、品德、思想等等在内的涉及面较广的教育形式,它与教育是个性形成、主体性提高的统一过程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方面。有人认为,自我教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程文晋等认为,“自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我教育是指个人有意识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发展的活动;狭义的自我教育是自我德育和自我修养”。[2]他们从自我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将“自我教育”定义为个体以自身为教育对象,对自己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主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活动。
从以上各学者对自我教育的解释来看,“自我教育”是一个统涉面较广,内涵较丰富的概念。我们认为,自我教育是在广义自我教育观引导下所进行的侧重于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既要考虑到受教育者是完整的个体,同时也要承认受教育者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发展的特点。
因此,本研究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针对鄂南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特点和需要,将“自我教育”的操作定义界定为:在社会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以自身为教育对象,以思想、情感、行为为教育内容,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自我过去的比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设计;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坚强的意志自觉地调节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使自己在思想、情感和行为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具有自尊、自信、自觉、自主、自律、自强、进取心、创造性和责任感等高贵品质的教育活动。(www.xing528.com)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要求教育者按照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予以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将社会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对教育的需要,确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追求真、善、美;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