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分层是指教师在正式的施教活动中要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分层设计。首先,课堂操练要体现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操练中,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练习,让初中生根据自己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熟练地展开思想政治练习。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初中生接触真实的交际与互动活动,尤其是要多给后进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操练本身就是检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决定着初中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的关键环节,设计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操练活动,可让初中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来展开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都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初中生多付出耐心与关心,让每个初中生都可在师爱下受到表扬与鼓励。
其次,教学活动要分层,将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小组活动是初中生主体活动的体现,初中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让初中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学,让每个初中生都获得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杜绝某个初中生被遗忘的问题。因为教师所教的思想政治内容是多变的,所以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形式也是十分多变的。
再次,任务分层。任务分层是指教师应为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制订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初中生在完成任务的喜悦中产生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材料,但教师应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为初中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学帮助。为了让初中生获得全面进步,教师还可以提供差异性的学习材料,让初中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执行同一任务。这个任务最好建立在所有小组成员对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因为这样才可保证所有初中生主动参与。
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可以被分为普通课程与发展课程两种类型。普通课程是指以教学标准中所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基本知识为主而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生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须获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习得与掌握的课程知识。在基础性课程的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材知识,保证基础性知识对初中生的吸引力。
发展性课程内容带有一定的拓展性知识,具体到思想政治课程中,便是教师要选择一些与政治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社会热点、焦点与前沿问题。这些问题适用于那些不满足于教材内容,具有拓展学习愿望的初中生。适合使用发展性课程来展开思想政治学习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力,并且能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类课程具有鲜明的课程目标与课程特色,符合学生先进性学习的需求,能够在满足基本的德育教学任务基础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特有价值。
在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提前将学习计划和课程目标告知学生,可以以纸质课程或者电子课程表来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尤其是在发展性课程中,教师应提前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公布学生任务,让学生提前准备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在每个任务中标注重点和难点知识,以便让学生进行预习与思考。另外,按照学生层次,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以便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于普通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喜欢学思想政治课,而且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不强,所以教师可以以演绎法为主,并尽可能应用视听媒体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个性入手。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得到德育感悟教学之上,且要更关心普通学生,以耐心、爱心、细心来感化学生。而发展层次的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观点。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讲解中,教师可加快速度,并多以一些时政热点问题来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以讨论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辩论赛、角色模拟等方式构建民主、友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气质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优秀的人格与品质。同时,教师要研究如何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将介绍一则以典型事例来扩充初中思想政治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学案例。
【从容说课】
本课设计了三个框的内容,即“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第一框“走近法律”首先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阐明了生活离不开法律;第二框“法不可违”主要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刑罚的种类;第三框“防患于未然”主要分析了犯罪的危害,说明了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引言从两个法盲违法犯罪的案例入手,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对法律无知、法制观念淡薄,由此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发生,指出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近法律”由“我们身边的规则”“生活离不开法律”两目组成。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主要讲了三层内容:首先通过漫画的形式,采用对比的方式,说明了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其次说明了在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最后分析了法律作为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所具有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之后,教材准备了两个学生参与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进一步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主要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教材从舞迷夫妇受到执法部门警告的事例与漫画切入,引出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然后具体说明了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表现在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另一方面,法律具有保护作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教材通过两个情景对这一作用进行了具体说明。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们身边的规则、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
【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活动1:看漫画,说启示。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没有规则就会混乱不堪,生活中离不开规则;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了解学生对规则、法律、违法犯罪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活动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漫画并进行对比,说明两幅漫画所表现的情况有何不同。
生1: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但大家都遵守规则行事,结果是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相反,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社会秩序就会方寸大乱。这两幅漫画反映的就是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生2:在我们身边,违反规则的行为并不少见。人行横道线是保障行人安全的“绿色通道”,但不少车辆同行人抢道,有的甚至在人行道上逆向行驶,许多行人则我行我素地乱穿马路;在公交车上,总有乘客不遵守前上后下的规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也总有售票员让乘客从后门上、前门下……许多规则就这样被打破,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要使交通秩序井然,必须使大家都做遵守规则的“规矩人”。这就是两幅漫画的区别所在。
……
第二步:让学生徒手画方、圆,用尺规画方、圆,并进行比较。
第三步:教师小结。
师:规,是画圆用的工具,如数学课上用的圆规、两脚规;矩,是画直角或长方形用的曲尺,如直角三角板或丁字曲尺。画圆而无规,会因笔走龙蛇而画不圆;制方而无矩,会因角不正、线不直而制不出方来。“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它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生活更是如此。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规则,人们各行其是,任何事情都办不成。既为规则,那就应该是每件事情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红线”,任何人都碰不得;如果碰了,就应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样,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秩序。
(教师板书:“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活动2:说说体育比赛中的规则。
活动目的:认识规则是体育比赛正常进行的保障,感悟规则是秩序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强化尊重规则的观念。
活动准备:学生查找一些不同体育比赛中的不同比赛规则。
活动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以分组对抗赛的方式分别说出不同体育比赛中的不同比赛规则。
生1:足球比赛中“越位”这个规则的制定,极大地促进了足球比赛的发展。在以前的比赛中,许多球员都站在球门口,虽然球进得多,但几乎没有什么观赏性。有了这个规则后,大家都更注重战略战术,足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2:自从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篮球以来,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这项运动在比赛规则、形式和场地设施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特别是篮球规则的不断完善,又促进了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和提高。刚开始时,对于参加篮球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对于时间也没有做具体规定,导致比赛中的双方队员一窝蜂地粗暴抢球的混乱场面。为此,篮球发明人奈史密斯在1892年1月制定了13条简单的比赛规则。这是篮球史上第一个篮球比赛规则。
……
第二步:说明没有这些规则,体育比赛将会怎样。
生3:体育比赛是非常强调规则的,对一个体育项目是不是有趣、是不是有很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来说,规则是至关重要的。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详细的规则来规定比赛怎么打的话,那比赛会成什么样子?也许,你起初会觉得这样相当有趣,终于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球我爱拿多久就拿多久,不管如何野蛮抢球都没有关系;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如此一来比赛毫无乐趣而言,简直是无聊之极。
……
第三步:教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体育规则是多么重要。一方面,它规范着比赛秩序,保证了一切按正常轨道来走;另一方面,它保证了竞技性和比赛的悬念。这点非常关键,参与者因为规则而加强了目的性,在合理规范中提高了竞技的精彩程度,而且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比赛会变得千变万化,这就是体育比赛最吸引人的所在。
评价指导:使学生感悟到规则是秩序的保障,自由是规则内的自由。
活动3:谈生活中的规则。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生活中离不开规则,认识规则的各种类型,了解各规则的不同,培养学生尊重规则的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活动准备:学生寻找我们生活中的规则、生活中的法律。
活动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以分组对抗赛的方式分别说出自己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
生1:我们出门走路应该靠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
生2:出门乘车时,按顺序上下车,先下后上,上车买票,见到老幼病残孕应让座。(www.xing528.com)
生3:去商场购物时,要公平交易,买后付钱;在超市,不要随意摆放商品。
生4:我们去公园,应购票入园,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生5:去影剧院,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要礼貌鼓掌,不要吹口哨。
……
第二步:分析这些规则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法律。
师:社会生活准则有不同的种类。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法律?
生1:法律确认公共交通方面的准则:车辆靠右行驶,只准凭证驾车,维护车站、车内秩序,保护交通设施,规定对违规违章的处罚等。
生2:法律维护公共娱乐场所的正常秩序,确认人们在公共娱乐场所的行为准则:凭票入场,遵守秩序,爱护公物,服从管理,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等。
生3:在影剧院,不能大声喧哗,要礼貌鼓掌,不准抽烟,不准吹口哨是纪律要求。
生4:给老幼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
师: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多媒体显示):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具有的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从三个方面说的:一是从创制形式看,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纪律是局部适用的准则,由学校、单位等制定;二是从实施主体看,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其余二者则不是;三是从适用范围或对象看,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道德的特征(多媒体显示):一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当中;二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三是只对本阶级的成员具有约束力。
第三步:填表活动。进一步理解法律与道德、守则的不同。学生填教材中第88页中的表。
第四步:设想一下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
生1:没有道德、法律和纪律,社会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法律和纪律是人定的,再严密也不能够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法律和纪律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例如,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
生2:没有法律和纪律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法律和纪律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制定法律,要求人们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自己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法律和纪律画出来的。
……
评价指导:本框重在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4: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怎么做?没有法律会如何?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生活离不开法律,感悟法律对公民的保护作用,培养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态度。
活动准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有关问题。
活动过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讨论法律的规范作用。
生1: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法律的指引作用上,法律明确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指引人们行为的方向,鼓励人们做法律所允许的行为。例如,小郑的邻居——舞迷夫妇,每晚都邀舞伴跳到深夜,巨大的噪音扰得四邻不安。这是相关法律所不允许的,最后被执法部门制止。
生2:法律的规范作用还表现在法律的评价作用上,即法律判断、衡量人们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有效,是否合法。对一种行为是否正当,不是谁都能做出决断的,只有法律才可以。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只有这样才是公平的;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那么对于什么行为是正当的就永远没有定论。
生3:法律的规范作用还表现在法律的预测作用上,依靠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间应该如何去做,预测到某种行为可能招致的后果。例如,许多犯法者都知道犯法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是心怀侥幸才铤而走险。
生4:法律的规范作用还表现在教育上,通过法律宣传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教导人们应当怎样去做。例如,兰州市规定市民如果不从人行横道通过,就会接到50元的罚单。让违反规则者付出代价的好处在于,给尚未违反规则而想违反的人来一个当头棒喝,让遵守规则的人有越来越多的效仿者。这样,规则就真正成为规范,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秩序。
生5:法律的规范作用还表现在强制作用上,制裁、惩罚那些触犯法律的人,强迫他们必须做自己该做的事。违反法律者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违反法律不受惩罚、没有代价,遵守法律不能受益,那么法律就会形同虚设。
……
第二步:思考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生1:如果没有法律,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会造成彼此的冲突和混乱,因而要靠法律来规范,以维护公共秩序。
生2:人类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体,社会生活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及国家之间的交往等。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都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
生3: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
……
第三步:学生阅读教材中第89页的相关链接。
第四步:教师小结。
师:法律的规范作用主要有两层内容。第一,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第二,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如下:一方面,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制裁;另一方面,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指导:可结合小郑的事例或学生提供的事例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重点理解人们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第89页的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反映了什么?
生:分别反映了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法律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
师:大家说一说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还有些什么。
生1:法律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
生2:法律保护著作权、肖像权。
生3: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
师:大家所说的这些保护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离开法律至上,人民主权就没有保证;离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不可能有社会公正;离开法律对权力的制约,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将可能成为空话;离开法律对人权的保护,人的自由发展亦将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三、活动与探究
活动1:指导学生制定班规、班纪。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介绍我国制定法律的程序。
步骤2:指导学生根据本班情况制定本班班规、班纪。
活动2请各组组长组织本组的学生,利用休息日,组成小记者团采访当地的警察。将本组的采访过程进行记录,将采访后的感想写成小型调查报告。
案例探究:在一架中国民航飞机上,一名中国人和一名法国人发生了纠纷。此时,该飞机正飞翔在公海区域。请问正确的选择是( )。
A.适用中国法律,因为飞机是中国的,属中国国家权力管辖范围。
B.不适用中国法律,因为飞机飞在公海上,应适用国际法。
C.不一定适用中国法律,因为当事人不都是中国人,所以有可能适用法国法。
D.不适用中国法律,因为其中一个当事人是法国人,应适用法国法。
答案:A。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与生活现象来组织思想政治教学。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充足的学科知识外,还能让学生利用热点问题与现实资料参与发展性活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该案例能够同时满足两层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这也是让初中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获得个性发展的直接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