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分组新教法:隐性分层,显性分组

学生分组新教法:隐性分层,显性分组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要进行隐性分层,是为了避免打击初中生的自信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保证隐性分层,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顺利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在“小组合作性教学模式”一章中,笔者对如何构建学习小组进行了介绍,分层教学法中的合作小组也可按照这一做法来进行分组设置。表6-7学生分层依据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完成层次划分后,便要据此实施显性分组。

学生分组新教法:隐性分层,显性分组

隐性分层是指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能力与课堂学习表现将学生分层,最简单的方式是按照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课成绩将其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但是,单纯按照思想政治课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不科学,因为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上课表现、学习自觉性等情况都不甚相同。在分层的时候,教师应尽可能地全面考查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保证分层的准确性。之所以要进行隐性分层,是为了避免打击初中生的自信心。现在的初中生从小便生活在优渥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竞争心、好胜心很强,若教师将分层依据展现在他们面前,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技不如人、低人一等的负面想法,而这将会严重挫伤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保证隐性分层,是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顺利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待学生分层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在“小组合作性教学模式”一章中,笔者对如何构建学习小组进行了介绍,分层教学法中的合作小组也可按照这一做法来进行分组设置。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有大量学习任务需要初中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保证小组交流的便利性。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为一个小组内的所有学生安排相邻的座位。若小组搭配不合理,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下面,笔者将通过表6-7,对大多数初中生所表露出来的学习水平进行层次划分。

表6-7 学生分层依据

教师根据初中生的智力水平、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完成层次划分后,便要据此实施显性分组。每个小组应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与相互借鉴,在小组分层教学中实现共同进步。

下面,笔者将展示网络资源中关于“竞争?合作?”的教学案例,这一课知识本就是以培养初中生的合作意识为主的,旨在让初中生意识到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若初中生在该课教学中得到启发,那么便可为分组分层教学打好基础,为落实因材施教做好准备。

“竞争?合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竞争?合作?”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本框由两目内容组成。第一目是“平等竞争”。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竞争的作用,克服忌妒心理,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学会遵守道德法律平等参与竞争,以便让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目是“合作共享”。这部分内容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共享的关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可以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对事业的成功有促进作用。

此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发挥竞争的积极作用,克服竞争的消极影响,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提高善于竞争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竞争过程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公平竞争,在竞争的时代潮流中锻炼身手。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与他人友好地共同生活。

【学情分析】

第一,针对现代社会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充分合作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烈呼吁我们要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竞争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应该培养学生能够正视竞争、勇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勇气和能力。

第二,针对青少年不善竞争的现状。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在竞争中容易为了一时的胜利而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竞争。

第三,针对青少年不善合作的现状。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我国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之一,与人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往往缺乏合作的意识,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所以教师有必要强化对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的教育。

【设计理念】

课程积极关注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实际。而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讳简单说教,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的作用。本课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使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回归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的体验中孕育形成正确的思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和引导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领悟知识,感悟道理,升华境界。

引导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坚持知行合一;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排除畏惧竞争的心理,享受竞争成功的乐趣,正确对待竞争失败,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规则意识,树立合作意识,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与人合作的乐趣;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与教师沟通中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和合作的意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中的困惑;指导学生学会与人竞争,与同伴合作。

知识与技能: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理解合作与公平竞争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竞争必须基于一定的规则;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和事业成功的土壤。

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正确竞争与合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时事报告:入世十周年纪念活动。

归纳:在国际社会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竞争、合作。

二、生活在线:竞争无处不在

首先,利用课文引言《野鹿和狮子的故事》说明自然界的激烈竞争、适者生存。同时指出,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充满竞争,竞争的领域日益扩大,竞争的程度日益激烈。

其次,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竞争,分析得出:社会生活中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体育竞争、商业竞争等;学校中同样存在着竞争,如学业的竞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常规管理竞争、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

教师概括: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那么竞争的存在对我们每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呢?竞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请大家看以下三个故事,或许我们又会有所发现。

三、故事感悟:竞争利弊谈

材料1:美国短跑名将卡尔·刘易斯在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了9秒88的世界男子百米新纪录。当东京国立竞技场上6万名观众高呼刘易斯的名字,为他欢呼和祝贺时,刘易斯却流着眼泪与他的对手伯勒尔拥抱在一起。他对记者说:“如果没有伯勒尔,没有他的9秒90,我也许不能跑得这样快,正是他激励了我。”1982年,刘易斯的百米和跳远成绩都排名世界第一。

材料2:英国空调公司的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一天,总经理查尔斯·史考勃走进工厂,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空调?”“6部。”工人答道。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就转身离开了车间。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了那个“6”字,然后交班时就把地板上的“6”改写成了“7”。白班工人接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于是他们决定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看,所以就发奋抓紧干活,下班时又把地板上的“7”改成了颇具示威性的特大的“10”。不久,空调公司顿现生机,重振雄风

思考: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竞争对我们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发言。教师概括得出竞争的积极作用有如下三点。

第一,竞争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与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第二,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www.xing528.com)

第三,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材料3:王艳在小学时学习一直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她都能拿第一。慢慢地,她瞧不起其他同学,别的同学问她问题她都爱理不理、自以为是,有时甚至不把教师放在眼里。进入中学后,她竞选班长失败,期中考试竟然排到班上15名,这使她一蹶不振,她认为自己太笨了,从此她闷闷不乐。期末考试又快到了,她吃不下、睡不着,心情烦闷,焦虑不安,害怕自己又考不好,恨别人超过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教师电脑上的即将考试的原题,她就用U盘拷贝了一份,于是她得了“第一”。但是这并没有让她高兴起来,反而让她心里更痛苦。

(1)你能帮她分析原因吗?

(2)你怎样看待嫉妒心理?

(3)你对克服嫉妒心理有什么高招?

分析: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竞争也有不利的一面。竞争的消极作用如下:第一,竞争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第二,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第三,更严重的会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

教师概括: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是竞争的副产品,对我们的危害很大。

四、心理诊断:嫉妒心理的危害

材料: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成功地进行“草船借箭”后,周瑜一想到诸葛亮处处同自己“作对”,什么都比自己强,就感到不平,以至于他临终前竟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讨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不是个合格的竞争者,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人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周瑜存在严重的嫉妒心理;从而使学生学习客观分析自己,肯定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化嫉妒为动力;让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画线链接:“良好的竞争意识: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最佳水平”“对竞争对手保持高度‘戒备’”“对对手的不良处境‘幸灾乐祸’”“崇尚公平竞争”“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不良的竞争意识:试图通过某种不正当的方式压倒对手”“保持良好心态,胜不骄、败不馁”“欢迎别人超过自己,更勇于超过别人”。

思考:在环形跑道上赛跑时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引出竞争要公平。

五、身临其境:竞争规则

活动:为扳手腕制定规则(看谁的规则最公平)。

教师概括总结:竞争并不是随意竞争,它需要并且基于一定的规则。

请学生课后查找世界扳手腕比赛规则,思考自己制定的规则与其有何不同?

案例分析:1997年,美国拳王泰森在与对手霍利菲尔德的对垒中,因为打不过对手,竟然冲上去,咬掉了对手耳朵上的一块肉,并吐在拳台上,全场一片哗然。

讨论:请你评价一下他的行为?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请学生评价泰森的行为。教师概括:确实,泰森的行为不仅违反了规则,受到道德的谴责,还触犯了法律。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教师再问: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奥运精神,即更高、更快、更强。那么我们想过没有,我们自己为什么要参与竞争呢?竞争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齐声朗读竞争的目的: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旨在让学生在高声朗读中感悟竞争的精神,树立敢于竞争的意识;同时教师应指出,竞争并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他人的帮助,需要合作)。

合作共享:展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时事报告。

归纳: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拯救地球。

六、生活体验:合作无处不在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合作,分析得出:社会生活中有经济合作、军事合作、商业合作等;学校中同样存在着合作,如学业的合作、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常规管理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教师概括:合作无处不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那么合作的存在对我们每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呢?

材料“地狱和天堂”: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房间内,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他们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却喝不到肚子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也是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分析: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如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即使是竞争对手也需要合作,合作使大家受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七、游戏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一张报纸上能站多少人?

宣布比赛规则:在地上放一张报纸,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参与,看哪个小组站上去的人多,不能借助其他工具。

学生表现得都非常好。由此可见,合作不仅能使我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还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事业成功的土壤就是合作精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一个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就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从而增加胜利的可能。合作会使我们更具有竞争力,会使我们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和胜利的快乐!

八、结束语

同学们,现代社会,竞争固然激烈而残酷,但我们不能被它吓倒,而要敢于应战。而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它会让我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坚信沙子是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石子混合后,却比花岗石还坚硬。

九、课后思考

反思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有害怕竞争、不愿意合作的思想,为自己写下整改措施,努力做到参与竞争,分享合作的喜悦。

通过上述这节课的学习,初中生可以学到正确的合作与竞争知识。这种认知可以让初中生懂得合作的意义,为小组合作教学做足准备。在第四章中,笔者已经详细阐述了小组教学的各个要求,在此不做赘述。必须要强调的是,为了保障各层初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隐性分层与显性分组实施因材施教,进而既能够让每一个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活动,又能够兼顾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