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初中生可自行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需求,并在各类开放性的学习资料中进行推测与假设,为验证假设设计学习方案,展开建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尊重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
问题探究性教学活动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主要包括探究目标、意图、问题的生成,探究方案的策划与设计,探究方案的实施与开展,反思(总结和结论)。这四个要素都需要探究者的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个框架来展示问题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如图3-1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1 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在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中,还存在如下四个基本教学理念:学习者在界定意义中的中心地位或自主地位;个人看法和多种观点的协商;情境化学习的价值,真实自然的情境脉络的重要性;在意义建构中,学习者个人经验(包括先前经验)、个性化独特见解的重要性、意义和地位。自主决定是指学生可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自主决定学习要素、学习权力、学习权限与学习责任;协商与合作是指学生应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在合作共同体中具备合作精神;情境脉络是指在探究性学习中个体自主建构知识的情境脉络;建构结果的多样化是指在探究性学习中,个体自主建构知识结果的个性化、多样性。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学习中有着复杂的、新颖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初中生就应该成为有意图的,具有主体性的,能够自主发展的、持续进步的、合作的和自律的学生,教师也应让初中生更多地参与有意义的知识迁移活动。这取决于教师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初中生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体。但是,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并非彻底否定教师的教学权利。在问题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成为知识的专家、解决问题的专家,以教学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初中生展开建构活动。因此,在问题探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并不需要急于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办法,而应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协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下面,笔者会就探究活动中建构主体的自主决定、协商与合作、情境脉络及建构结果的多样性进行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