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生活化教学就已开始萌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们举着人文主义的大旗,抨击宗教神学对人们的压抑,率先迈开了教学生活化的步伐,指出应该正确地认识人,人才是自己生活的真正创造者与享受者。卢梭认为,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意义最大的人,并不是年岁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他认为,教育应该直接指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学生不可预期的未来做准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并非说教,而是引导学生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教学应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强调不学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应学以致用。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他认为,教育只能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是用来让人们了解如何运用知识来理解生活的。在20世纪初期,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应该在做中学。彼得·克莱思指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布鲁纳指出,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够让学生从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变成有意识地运用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www.xing528.com)
美国的教育领域十分看重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各个教育阶段开展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教学体系。法国在1994年开始进行教学课程改革,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增加了多样化途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