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班斯基的分类法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包含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主要是以各种方法来激励活动)及活动过程中的随机检查。巴班斯基把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大类,然后在这三大类下,又有若干个小类,每一个小类别下会包含着集中教学方法。
第一大类是组织和进行学习认知活动的方法。这个大类又可以被分为四个小类,第一小类是按照传递和感知教学信息的来源划分的,具体包括口述法(讲述、讲演、谈话等);直观法(演示、图解等);实践法(练习、实习、实验、操作等)。第二小类是按照传递和感知信息的逻辑进行划分的,有归纳法、演绎法。第三小类是按照学生掌握知识时思维的独立性划分的,有复现法、问题探索法。第四小类是按照对教学活动的控制程度划分的,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法和学生独立学习法。
第二大类是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这个大类可以被分为两个小类:第一小类是激发和形成学习兴趣的方法,其中有认识性游戏、学习辩论以及创造道德情绪情境等;第二小类是激发和形成学习义务感和责任心的方法,其中有说明学习意义、提出要求、履行要求的练习、表扬和批评等。
第三大类是检查和自我检查学习认知活动效果的方法。这个大类可以被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小类是口头的检查和自我检查法,包括各种口头提问和口试;第二小类是书面的检查和自我检查法,包括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进行各种书面考查等;第三小类是实验、实践的检查和自我检查法,包括各种考查性实验作业。对巴班斯基教学方法分类的总结,如表1-1所示。
表1-1 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认为他的分类是比较完整的,考虑到了活动的组织、激励和检查等各个基本结构成分,完整地提到了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领会和实际运用,也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各种基本职能和基本方面,特别是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相互联系,要求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时考虑其最优结合。但是,这种分类法过于强调整体系统性,并且试图把各种方法都包容进去,所以这种教学方法的分类令人感觉过于机械拼凑。
2.拉斯卡的分类
拉斯卡提出以学习刺激的类型为标准来分类。他指出,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联系的刺激。“我发现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教学方法,既不多,也不少!”“其中有三种方法是‘传统’的方法,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就证明了它们的存在。另一种教学方法是20世纪的一项创新。”他认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1]他按照发出和接受刺激行为的不同性质,将教学方法分为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和强化方法四种基本方法,每一种基本方法是由很多特定的方法构成的。
第一,呈现方法,即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刺激,用适当的顺序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包括讲授、谈话、演示图片、阅读、示范、考察和观察等。
第二,实践方法,即教师可以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已知程序的运用,提供可模仿的模式,或可操作的特定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目的,组织实践活动,提供适当的反馈,具体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某个确定的课题,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一种特定的模式进行活动训练等。(www.xing528.com)
第三,发现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希望学生在其中发现预期学习结果。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问答法、讨论法、设计实验等。
第四,强化方法。教师在学生做出预期反应后,对学生进行赞许、奖励的强化,有目的地为有获得行为的学生提供强化,具体包括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指导。对拉斯卡教学方法分类的总结,如表1-2所示。
表1-2 拉斯卡教学方法分类
拉斯卡的分类在西方教学方法中具有代表性,它反映西方学者在教学中研究的一个共同点:以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以学习理论为依据。但是,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仅仅依靠一种理论对教学方法做出全面的分类是不可能的。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威斯顿和格兰顿在《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特征》一文中,根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为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优点: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缺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类为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优点:容易引起动机,可以刺激思考,使学生有不同想法,集思广益,使学生的课程记忆较深刻;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比较少,教师与学生互动多,上课较生动活泼;可以增加聊天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学生能训练表达与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缺点:浪费时间,没有效率;没有重点,偏离主题;教师难以掌握秩序,教室吵闹;气氛两极化,易受参与学生影响;学生先备知识必须相同,有一定程度;学生无法聚焦,想法易陷入死巷;主持人责任过重,必须花时间事前准备,容易碰触敏感话题。
第三类为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优点:目的要求明确,便于学生掌握预定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个人学习,适应个别差异,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能及时强化学习的动力。缺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削弱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
第四类为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优点:能够融情于景,再现现实;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点:课堂效率不高,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控制,个别同学借机说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