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办《自由谈》《快活林》,推动报纸副刊发展

创办《自由谈》《快活林》,推动报纸副刊发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牌大报《申报》、《新闻报》纷纷效仿《时报》,采用现代版式,开辟时评,加大重视副刊的力度。1911年,《申报》结束了副刊的报尾巴时期,正式创办副刊《自由谈》。1914年《新闻报》创办副刊《快活林》,取代了之前的《庄谐丛录》。这一时期,以这三家副刊为代表,游戏文章和小说成为报纸副刊上最重要的文类。

创办《自由谈》《快活林》,推动报纸副刊发展

1.《时报》副刊的脱颖而出

1904年6月,与《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并称为上海四大报纸之一的《时报》创刊。《时报》创刊后,在报纸业务上锐意革新,在新闻报道上追求以速为主,在言论上首创严格意义上的新闻评论——时评,在形式上首创对开报纸两面印刷分为四版的现代版式,对于副刊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在发刊词中,《时报》专门列出下面几条:

第十一,本报每张附印小说两种,或自撰,或翻译,或章回,或短篇,以助兴味而资多闻。惟小说非有益于社会者不录。

第十四,本报设介绍新著一门,凡新印各书,每礼拜汇录其目,及出版局名,定价数目,其善本加以评论,以备内地之学者之采择。

第十五,本报设词林一门,诗古文辞之尤雅者随录焉。

第十六,本报设插画一门,或寓言讽事,或中外名人画像,或各国风景画,或与事实比附之地图,随时采登。

第十八,本报设口碑丛述一门,其有近世遗闻轶事,虽属过去,亦予甄录,以供史料而资多识。

第十九,本报设谈瀛零拾一门,凡世界奇闻琐记,足以新我辈之耳目者,亦间录焉。[16]

从上述有关副刊的条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时报》副刊的办刊理念与此前的副刊相比已有了明显的不同:附印小说“以助兴味而资多闻”;介绍新书“以备内地之学者之采择”;词林一门“诗古文辞之尤雅者随录”;口碑丛述“以供史料而资多识”;谈瀛零拾“以新我辈之耳目”;同时还专门强调“小说非有益于社会者不录”。显然,“兴味”与“有益”同时成为了《时报》副刊的追求,较之此前《消闲报》的一味消闲无疑前进了一大步。

从《时报》副刊的具体内容来看,基本上贯穿了“兴味”与“有益”并重这一办刊理念。发刊条例中列出的六门实际上是《时报》的六个栏目:小说栏、书评栏、词林栏、美术插画栏、笔记文栏、海外奇闻栏。除小说栏是以附张形式随报附送,其余各栏均设置于《时报》的各版之上。此外,《时报》上还连载《时报》主人狄楚青自撰的《平等阁诗话》。在这众多栏目中,小说栏办得最受欢迎,不仅有自撰的,还翻译了不少外国的小说,比如爱情小说《空谷兰》、侦探小说《火里罪人》以及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译为《环球旅行记》)、雨果的《悲惨世界》(译为《逃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译为《海姆兰脱》)等世界名著。另外,《平等阁诗话》也颇有特色,胡适评价说:“对于现代诗人的介绍,选择很精。诗话虽不如小说之风行,也很能引起许多人的文学兴趣。”[17]

1906年包天笑进入《时报》后,在以上散在的文艺栏目外又专辟《余兴》作为《时报》的副刊,亲任编辑,主要刊登短篇小说、游戏文章及戏剧山歌等,按包天笑自己的话说是“五花八门,矜奇斗巧,讽刺歌曲,游戏文章,可谓层出不穷”[18],进一步扩大了《时报》副刊的影响。

时隔多年之后,为庆祝时报社新屋落成,作为《时报》忠实读者的胡适专门撰写《十七年的回顾》一文,文中胡适回忆说:“《时报》出世之后,不久就成了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我在上海住了六年,几乎没有一天不看《时报》的……我当时把《时报》上的许多小说、诗话、笔记、长篇的专著,都剪下来分粘成小册子,若有一天的报遗失了,我心里便不快乐,总想设法把他补起来。”[19]可见《时报》及其副刊之受欢迎。

更为重要的是,《时报》副刊的成功提升了副刊在报界的地位。包天笑在后来回忆自己的报界生涯时曾十分自豪地说:“这《余兴》一栏,实为《时报》副刊之始,也是上海各报副刊之始。”[20]“后来《申报》、《新闻报》,也便有了副刊了,《申报》的唤作《自由谈》,《新闻报》的唤作《快活林》,其他各报也都有了副刊。”[21]胡适在盛赞《时报》的《十七年的回顾》中也有类似表述:“《时报》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为中国日报界开辟一种带文学兴趣文字兴味的‘附张’。自从《时报》出世以来,这种文学附张的需要,也渐渐的成为日报界公认的了。”[22](www.xing528.com)

显然,包天笑和胡适同时看到了《时报》副刊对副刊地位的确立所产生的影响。但有一个观点我们很难苟同,即将《余兴》看作“上海各报副刊之始”,将《时报》副刊看作是中国报纸副刊之始。这一观点明显存在偏颇,问题是为什么包天笑和胡适都会持这一相似观点呢?

我想在包天笑的副刊观念中,附张似的副刊与混编的补白式的副刊都不算正式的副刊,只有在报纸上集中编辑且有刊头的副刊才是真正的副刊,因此,《余兴》之前《时报》上散编的副刊文字及小说附张,还有更早的《消闲录》以及包括《申报》在内的散编的文艺性内容都被包天笑排除在了副刊之外。胡适和包天笑稍有不同的是承认《余兴》之前《时报》上散编的副刊文字及小说附张,但也把《消闲录》以及《申报》等报纸上的文艺性内容排除在了副刊之外。那么胡适的标准是什么呢?胡适并不注重形式,强调的是“文学兴趣文字兴味”。像《消闲录》及《申报》报尾巴上的游戏文字在胡适眼里是算不上有“文学兴趣文字兴味”的,唯有像《时报》这样通俗而不低俗的副刊才算得上有“文学兴趣文字兴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副刊。因此,尽管包天笑与胡适标准不同,但都把《时报》副刊作为了最早的副刊。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时报》副刊的成功及其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2.通俗性文艺副刊的盛行

《时报》及其副刊的成功,无疑给报界带来了冲击。老牌大报《申报》、《新闻报》纷纷效仿《时报》,采用现代版式,开辟时评,加大重视副刊的力度。1911年,《申报》结束了副刊的报尾巴时期,正式创办副刊《自由谈》。1914年《新闻报》创办副刊《快活林》,取代了之前的《庄谐丛录》。从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前期,《时报》的《余兴》(后改名为《小时报》)与《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成为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副刊。这一时期,以这三家副刊为代表,游戏文章和小说成为报纸副刊上最重要的文类。

与报尾巴时期相比,《申报》《自由谈》这一时期的内容十分繁杂,设置的栏目有《游戏文章》、《忽发奇想》、《海外奇谈》、《岂有此理》、《博君一粲》、《新乐府》、《新笑史》、《轩渠杂录》、长篇小说连载等,其中《游戏文章》出现得最多,也最能体现“自由谈”的风格与宗旨。《新闻报》新创办的《快活林》这一时期对于游戏文章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新闻报》先前的副刊《庄谐丛录》中就有不少游戏文章,《快活林》则专门开辟了一个《谈话》栏目,由《快活林》主编严独鹤撰写。每天一篇,四五百字,题材十分广泛,上至时政,下至琐闻,文字幽默,与一般游戏文章相比似乎多了一些严肃真诚。

冯并在《中国文艺副刊史》中提到这一时期《余兴》、《自由谈》、《快活林》三大副刊时认为:尽管《余兴》、《自由谈》、《快活林》的情形不尽相同,但它们共生的基础“都是趣味主义”,“是典型的消闲副刊”[23]。这一评价基本上是中肯的,然而,在消闲趣味的背后,也还存在着另一面向。1917年《申报·自由谈》刊载了一篇《游戏文章论》,里面这样写道:

自来滑稽讽世之文,其感人深于正论,正论一而已,滑稽之文,固多端也。盖其吐词也,隽而谐;其寓意也,隐而讽,能以谕言中人之弊,妙语解人之颐,使世人皆闻而戒之。……故民风吏治日益坏则游戏文章日益多,而报纸之价值日益高,价高则阅者之心日益切而流行者日益广。官吏恣其笑骂,讥刺寓乎箴规,则世之所谓俳谐者乃所以警世也。文士读而善之,欲假文字之力挽颓靡之世局,上之则暗刺夫朝廷,下之则使社会以为鉴。虽有酷吏力无所施,言者既属无罪,禁之势有不能,则其心自潜移而默化。故其大则救国,次足移风,而使奸人得借以为资而耻,至悟其罪过痛改以成良善之民而后已。[24]

著名华人学者李欧梵认为这“一篇自我指涉”的文章实际上体现了《游戏文章》专栏的宗旨。李欧梵这样评价这一时期《自由谈》上的游戏文章:“这些言论——‘游戏文章’的题材——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批评时政的尤多……总的来说,似乎和当时流行的时尚、价值、风气,和政治事件有关,许多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在针对时弊之余,往往也作插科打诨,二者衔接得宜的时候,会成一篇妙文。”[25]充分肯定了这些游戏文章“是正统言论边缘的‘话语’”,“是一种边缘型的批评模式”[26]。应该说过去我们强调的更多的是游戏文章的消闲趣味,李欧梵所指出的这一面向,往往被忽略了。

游戏文章之外,小说亦是这一时期副刊上颇具影响力的文类。自梁启超提倡“新小说”后,小说成为晚清文学中最重要的文类,一跃而为文类的大宗。但辛亥革命之前,小说主要还是以期刊杂志为主要阵地,出现了《新小说》(1902)、《绣像小说》(1903)、《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1907)等“四大”小说杂志,副刊虽也登载小说,但量不大。辛亥革命之后,副刊成为了小说的重要阵地,言情、黑幕、武侠、公案、滑稽、历史、神怪、侦探等各式题材的小说在副刊上热闹非凡,其中尤以言情小说、黑幕小说影响最大。言情小说以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为代表,最早的策源地是《民权报》副刊。鸳鸯蝴蝶派早期的代表作徐枕亚的《玉梨魂》,吴双热的《孽冤镜》、《兰娘哀史》,李定夷的《霄玉怨》、《红粉劫》等均发表于《民权报》副刊。此后,《自由谈》、《快活林》、《余兴》相继成为鸳鸯蝴蝶派的阵地。黑幕小说的正式登场以《时事新报》1916年10月开办的《黑幕小说》专栏为标志,主要作品有《绘图中国黑幕大观》及其续集。此后,黑幕小说风行文坛三年之久。

这一时期副刊上的小说不仅题材丰富,千奇百怪,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同样令人瞠目。以“集锦小说”为例,所谓“集锦小说”,即一篇作品由几人共同完成。每篇由一人起头,在段落之中或结束处嵌入下一个作者的名字,然后由下一个作者续写,在段落中或结束处再点出下一个作者的名字,循环下去构成一篇作品。“集锦小说”最早由《民立报》发明,《快活林》创刊后随即效仿,一年之内刊登了《海上月》、《奇电》、《蓬蒿王》等十余组短篇。

如果说晚清至“五四”前夕,小说的兴盛及其众声喧哗多声复义蕴含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多种可能,具有开启之功,那么报纸副刊则与杂志期刊小报等共同见证并促进了这一兴盛与多种可能。从副刊自身的发展来看,如果说发生期的副刊尚处于媒介系统的边缘,不为人所重视,那么这一时期的副刊已是通俗文学的重要阵地,通俗性文艺副刊已成为媒介系统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