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气场是一种低调的威严
强势的领导未必有强势的气场,但强势的气场一定能够塑造一位有威信的领导——以“气”立威,才能突显尊者的威仪与气质,才能塑造不凡的气度与格局。
威不树敌,严不伤人
领导的气场不是越足越好,越弱越差,最合适的气场才是最好的气场。
领导应随着环境的不同、场合的不同随时调整自己的气场,以使气场尽可能与环境与场合相适应、协调。尤其在表现自己的权威时,一定要先把气场调整到位,这样才能威而有信,威不树敌。
那么领导如何在通过调整气场立威、示威的过程中,避免为自己树敌呢?
1. 出言要谨慎,礼多人不怪
一个领导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往往代表着某个组织或是集体,同时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与示范意义。所以身为领导,讲话办事一定要注重细节,不说与身份不符的话,不做有损身份的事。
古时候,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后,到鲁国去做国王,周公告诫他说:“我官居宰相之位,若是有人前来访问,哪怕我正在用饭,也必须赶紧放下碗筷,去迎陪客人,免得失礼,引客人不悦。即便如此,我仍然担心自己会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有可能忽略或埋没了不少的贤才。如今你要到鲁国去,虽说贵为一国之君主,但也绝不能过于骄横而有任何失礼之处,切记要谨言慎行,谦恭下士,恰当处理君臣关系。”
周公的话揭示出,身处上位者平时应格外注重言行,职位越高,越应注意。古语说:“论言如汗。”领导者说的话、做的事很少有回旋的余地,恰似身体内流出的汗水一样,一旦流出来,就不可能再收回来。
有些领导者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礼贤下士,在下属面前就应该端出领导的范儿,这样才有面子,有威信,其实不然,你可以通过这种“骄横”的方式让一些下属感到敬畏,但是,他们只是在屈从你的权力而已,而没有从内心深处信服你。此时,所谓的威信,也不过是用权力映衬下的一个空中楼阁。
优秀的领导非常注重礼贤下士,他会小心地维护着下属的自尊、面子,下属自然会从心里面感激他、信服他,并且能为得到领导如此的礼遇而加倍努力地回报。
2. 无信必损威,无威信不足
在树立威信过程中,为了避免伤害到下属,领导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手中的权力,而多靠威信影响下属。一个真正有威信的领导,权力只是个摆设,一般都是丢在办公室里,很少会使用的。
在下属眼中,如果你的信用等级不足,无论你说什么,下属都是没有办法相信你的。既然如此,不如少说;如果你的信用等级足够,轻声之言也有炸雷之响,既如此,又何须多言?这就是威信的能量!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执政初期,为了表明法令的威信,曾立木建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法令已准备就绪,还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商鞅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并赏银十两。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听说,搬木头的人可以得到了十两赏银,于是有一个人鼓起勇气去搬,后来真的得到十两银子。百姓见没有骗人,都开始相信商鞅。不久,商鞅便开始颁布新法,并获得了百姓的信任。
立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践诺。只有有威有信,方称威信,威与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领导在树立威信过程中,要争取说到做到,如此才能服众,光说不练,气场撑得再足,也只能形同摆谱,产生不了一点实效。
3. 小事不纠结,大事有原则
不要以为领导就是做大事的,每天哪有那么多大事可做?再说,把每一件小事干好了,干漂亮了,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有些领导在工作中眼高手低,工作分不清主次,经常是狗熊掰棒子,也有些领导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搞得自己就像一个婆婆妈妈的管家。
这两种类型的领导都很难出气场,不是说他们做事没有气场,而是只会表现出小气场。如,芝麻大一点的事,在一般的领导看来,也就是一句话,或是一个眼色的事,有些领导却纠结得要死,一心与细节过不去,以至于经常钻牛角尖,自己受苦受累不说,下属也跟着憋屈。最终费了大力气,办成了一件小事,也算赚了些气场,只是太小了,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再如,有些领导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表现得很随意,缺少一种韧劲儿,不是爱面子,喜欢讲人情,就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挂在嘴边的规章制度自己带头不执行,还要整天数落下属做事没规矩,缺少职业修养。
如此,下属怎么会服你?
这样的批评与数落越多,下属越不会信任你,你的威信度也会越低。作为领导,不论小事还是大事,都应表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小事情要做好做到位,但不要太纠结,太算计,在大事情方面,要有原则性,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太糊涂。
领导的威信不是一天就建立起来的,在平时与员工的互动中,既要不失领导应有的气场,也要小心照顾下属的心理,多用自己的德行影响下属,少用权力与命令去改变下属,如此,才能做一个潇洒、活脱的领导。
气场悟语
要做就做这样的领导:内心强大,外表温和;威而有信,受人尊敬;小事不纠结,大事有原则。而不做表面风光无限、内在却心力交悴多“照我做的做”,少“照我说的做”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是一个团队的缩影,如果领导好大喜功,只会说漂亮话,不善干漂亮事,那他的团队必定务虚不务实,缺少凝聚力。
领导者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多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不断提升领导力,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孔子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的意思是说,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你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到。同样,作为领导也必须以身作则,善用无声的语言感染下属,影响下属,这样才能形成让人敬畏的气场,才能让团队表现出高效率。
有的领导什么都好,出口成章,拥有出众的口才;精通业务,职业素养较强……但就是有一点,不善于身体力行,不善于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有事情总是让下属冲在前面,出了问题还要想办法推脱责任。这样的领导说得最多的就是“照我说的做”,而很少说“照我做的做”。
如,领导开会总是强调,上班期间不要接打私人电话,不许高声交谈,自己却带头不遵守,经常无故迟到不说,一有空闲就一个接一个拨打私人电话。
也许领导潜意识认为,自己有这个“特权”,再说也没有必要遵守自己定的规矩。其实,这种光说不做的行为对自己的气场造成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有一位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师,他站在讲台上可以为台下的老总们讲上三天三夜管理“圣经”而不觉得累,而且口才极佳,会让人听得如痴如醉。的确,他讲得很动听,内容很丰富,听后让人受益匪浅。讲完之后,还有自由提问时间,即使老总们提出再难缠、刁钻的管理问题,他都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让人赞不绝口,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们眼中的超级管理天才,竟带不好自己的团队,抓不好自己的班子。所以,他再有才,讲得再好听,在人们眼中也只是一个讲师而已。
相比之下,即使巴菲特只有三流的口才,他讲出的每一句话也会显得气场很足,很能让人信服,为什么?关键在于,巴菲特是个实践者,他先是这么做,然后才是这么说的。相对而言,培训师是这么说的,却没有这么去做。
那身为领导该怎么做?
是学培训师那样,样样精通,说到做不到,还是学巴菲那样,说到做到,先把事情做成,再传授大家成功的经验?
显然,做后者更有说服力。优秀的领导总是讲得少,做得多,并且做在前,说在后。这也是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的根本区别之一,领导者要更多地靠自身的魅力与行为去影响人、改变人,而管理者更多的是在教人做事情,并把事情做好。
任何时候,行动比语言都更有说服力。许多人过于看重领导者的权力,他们更想知道“怎样让你服从我”,而不是“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影响你”。
一个领导者如果习惯于“照我说的做”,那他就会逐步丧失掉自己的威信。
当语言与行动不一致时,人们一般更相信行动,因为行为更可靠。这对领导者的意义是:你在工作中是一个示范角色,员工会模仿你的行为和态度。他们观察上级怎样做,然后会照着模仿,或按着上级的方法去做。
有一个油漆工不会正确使用油刷,主管看到后训了他一顿,并且给他讲了一大堆道理,并告诉他如何正确地使用油刷,却始终没有示范给他看,那这位油漆工会怎么想?肯定会这样想:说得比唱得好听!有本事你给我做个示范看看。
许多工作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正所谓,身教胜于言教,说到不如做到。然而,许多领导者经常要求别人,却很少要求过自己。久而久之,下属就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当他们被提升为领导者后,也会学得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进而在团队内部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习惯,无论是对组织的发展还是对个人的进步都没有任何好处。
在联想集团创立之初,曾有一条规定,开二十几个人以上的会,迟到者要被罚站一分钟,上自领导层,下至员工,一视同仁。第一个被罚的人是原总裁柳传志的一位老领导,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也浑身是汗。柳传志跟他的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的家里给您站一分钟。”之后,柳传志本人也被罚站过三次。
下属判断一个领导称职与否,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品格而不是根据他的知识,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心地而不是根据他的智力,更多的是根据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说了什么,更多的是根据他的自制力、耐心和纪律性而不是根据他的天分。
人们愿意和言行一致的领导者一起奋斗,因为他们能获得一种安全感,会工作得很轻松,也会心甘情愿地奉献。言行一致意味着表里如一,当你做到了表里如一,别人就会将你视作榜样。当下属都愿意向你敞开自己心扉的时候,你也很容易看清他们真实的性格与心理,也将更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美德。这样更有助于你在工作中创造一种心心相印的愉悦氛围。
气场悟语
领导的威信与气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的模范与表率作用,只有将“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只有言行一致时,人们才更愿意追随你,信赖你,支持你。
要“贵气”,不要俗气
有位穷人一心向往有钱人的生活。一天,他意外发了一笔横财,便从头到脚换了一副行头,并且做东邀请自己的好友到当地最高级的饭店开怀畅饮。他希望自己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但是吃没吃相,喝没喝相,咋看咋不像是个富贵之人,所以,服务员也就不把他当个富贵之人来看待。
所以,做人不论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在出席一些场合时,不但基本的规矩要懂,而且需要表现出十足的内涵与修养。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尽可能要表现出自己的贵气,少让自己显得俗气,如此才能创造大气场,开创大场面。
1. 让气场跟着身份走
一个人身处不同的环境与圈子,身份自然会有所转换,如果当时你是下属,你就要表现出下属的气场;如果你是客人,你就拿出客人的气场;如果你是个配角,那就拿出配角的气场……切忌做超越身份或掉身份的事。
如,在面对职位与威望都比自己高的人物时,你再是个领导,也不要乱了分寸,让自己的气场盖过对方。举个例子,有位年轻气盛的职员,为了突显、膨胀自己的角色,动辄直呼领导的名字,或者干脆称兄道弟,这些没大没小的行为,很是让领导头疼,更可气的是,领导安排他任务时,经常推三阻四、耍“派头”。虽然他能力很强,领导还是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只能将他降职使用。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抬高自己,什么时候该低调行事,永远让气场跟着身份走,这样,才能让你显得不俗气,有涵养。
2. 姿态越高,修养要越足
到超市购物,在结账时收银员双手递还现金或信用卡,帮助你打包装袋,并说一声“谢谢!欢迎下次光临”时,你礼貌地做过回应吗?
当下属不辞辛苦地为你忙前跑后,你说过一声哪怕是违心的“辛苦了”吗?
……
小时候父母老师怎么教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别人向你打招呼时,要回应他。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是致意时,看着他的眼睛,说声“谢谢”,回应一个眼神,或者点点头示意一下,难道就这么难吗?
丢掉了基本的修养,气场就不能成为气场。作为领导,你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不要以为,如此,别人就非得对你毕恭毕敬,点头如捣蒜。其实,在高姿态之下稍稍做一些俯就,会让你显得更有贵气。
3. 要有文气,不要呆气
如果一个人总是文绉绉的,那他说话办事肯定不会出什么气场。领导需要有文采,但要文而不呆,文而不绉。适当展示自己的文采,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如果总是摆出一副书呆子的姿态,那可能就要遭人小看了。
一般人都认为,书呆子往往都是老实可靠的人,他们有知识,因为一心做高深的学问,所以才不懂人情世故;书呆子多是清高雅静的道德君子,没有那种庸俗的市侩气,非市井小人可比;书呆子多半诚实、憨厚,不虚伪,不做作,不搞阴谋诡计,不背地里整人;书呆子埋头做学问,不问俗事,不争名夺利。
其实不然,这种“呆气”会让你缺少威信,缺少成熟度。身为领导,至少看上去要成熟,要有一定的文采,要有基本的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如果不问世事,远离复杂的社会生活,脱离社会实际,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便会形成一种刻板的固定的模式,那么当他再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时就会一筹莫展,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迂腐的形象。
“贵气”是一个人外在形象和内在个性、气质的综合体现,它与一个人的风度与经验、阅历有关;“贵气”就是身体自然传递出来的一种威仪,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气场;“贵气”就是要把事情做得很好,使它不出问题的风度。
所以,没有相当的生活、工作、交际的实践,初出茅庐、刚见世面,是根本谈不上“贵气”的。就像身体缺啥补啥一样,在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会有针对性地修炼自己的弱项,让整个人看上去更有内涵,更饱满,更富足,如此,才能是人们眼中的“贵人”,才能贵气十足,而不会轻易落入俗套。(www.xing528.com)
气场悟语
“贵气”与学问、知识有关,广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可以使你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孤陋寡闻、一知半解,则会使你撑出来的贵气尽显做作之势。
“咋咋呼呼”的领导没气场
越是有威信的领导越低调,越淡定,并且这种淡定与低调会让他们变得更有气场。也正因为如此,在急事、难事、大事面前,当所有人都慌作一团,无以应对的时候,领导总是能够给人一种稳坐泰山的气势与魄力,并且他们善于稳定人心,给人以鼓舞与振奋。
这就是领导魅力的体现。
相反,有些领导平时“咋咋呼呼”,看上去很能干,很有领导的范儿,遇事反倒没了主见,不能成为团队的主心骨。如此领导,何以服众?
低调也好,淡定也罢,是领导气场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一个领导真的有点能耐,“咋咋呼呼”倒也无妨,怕就怕,在关键时刻“咋呼”不起来,领导“咋呼”得越凶,暴露自己底线与脾性的机会就越多。从心理学方面讲,他能给人的神秘感就越少,如此一来,自己整个人就被别人了解得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起自己的气场自然就会很难了。
所以说,保持低调与淡定也是建立个人气场与威信的必要条件。我们随时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案例,总结他们的共性,可以得出如下三条结论。
1. 气场是一种影响力,不是强制力气场作为一种能量,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而气场所拥有的影响力也同样如此。它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潜意识的方式,影响、改变着他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发挥作用的过程很微妙,等你察觉时,早已经被它虏获了。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命令、行为来强制、高调改变或影响别人,那就不叫影响力,而叫强制力。
八百里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坐头把交椅的却是又黑又瘦的宋江。论武艺,他比不上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论文采,他比不上会写苏、黄、米、蔡四家字体的“圣手书生”萧让;论计谋,他比不上“智多星”
吴用、“神机军师”朱武。就算是依照前首领晁天王晁盖的遗言,也应该是由活捉了史文恭的卢俊义接任,不管怎么说,都轮不到出身卑微、武艺稀松的宋江,可是众英雄就是只服他一个人。就算后来对他的招安路线心怀不满,也没有人弃他而去,还跟着他向南征讨方腊,到最后马革裹尸、断臂出家、毒酒穿肠,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怀仇怨。这就是影响力的威力。
宋江能坐上头把交椅,靠的就是他的影响力。想当年,早在山东郓城做押司的时候,他就声名在外。提起“及时雨”宋公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而当他在江州被问斩时,许多英雄好汉前去劫法场相救,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影响力是气场能量的对外释放,当他人的气场与你的气场在碰撞中达到和谐一致时,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对方,让他对你信赖有加,让对你有负面抵抗情绪的人变得积极合作,等等。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能力,能够让其他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感觉到;它也不同于智力,可以通过不同的事情被大家推测出来。气场所拥有的能量——影响力就如同一股不被人察觉的精神魅力,时刻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人。
拥有影响力,就意味着你得到了所在群体成员的高度认同,它将把你推到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上,你也将有更大的展示自己的舞台。
2. 气场是一种协调力,不是压迫力协调,是领导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协调就没有领导。在一些事情上,领导协调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他的气场与威信。
所以,气场也是一种协调力,有气场,在人前说话办事就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与信任。反之,说出的话就缺少分量,做出的事就缺少说服力。
旧时,人们之间出现纠纷,总是会找来德高望重的人前来调解;现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出现隔阂,习惯找他们中间有威望的人从中斡旋。道理不言自明,不论古时,还是现在,有威望的人说话办事气场一般都较强,都容易让人信服。如此,人们容易信赖他们,他们也能够主持公道,能够给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3. 气场是一种吸引力,而不是表现力威廉·温特尔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的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适得其反。
气场不是表现出来的,你越是刻意表现,气场会越乱,也会越弱。举个例子。
李某在一家企业的人事科相当有人缘儿,按说搞人事调配工作是很难不得罪人的,可他却是个例外。在他刚到人事科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经常在同事面前炫耀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哪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后来还是由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他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学会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让他们把成就说出来,远比让他们听自己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他有时间与同事闲聊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对方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得意事。
老子曾说过:“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说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这句话告诉人们,必要时要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将自己的才能让人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讲,做人还是谦虚一些好,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因为谦虚,别人才不会认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因为谦虚,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有助于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如果你自身缺少足够吸引人的地方,而执意要通过自我表现来强调自己的优越感,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自然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正如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所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说得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认为自己很重要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的心态。在这样的人面前,你怎么又能用气场征服他们呢?
一个有威信的领导应该是有收有放的领导,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张扬一点,什么时候该收敛一点。性情豪爽并不是缺点,但是态度过于随便,就成为一种“咋呼”,这样的人难以获得别人的尊敬,而且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他们由于说话不注意分寸常常会惹长辈生气;不顾场合的开玩笑,无意间会伤害同事等。另外,对待身份和地位比你高的人采取这种毫无顾忌的态度,则会使对方觉得你没有涵养,不值得重用;对待身份和地位比你低的人时态度过于随便,也容易使对方误解,导致他以哥们儿义气与你相处,甚至提出不当的要求。开玩笑的情形也是如此,如果你凡事都喜欢开玩笑,即使在讲正经话的时候,也很难叫人严肃起来。
所以,做领导还是要追求一种稳重感,追求一种涵养与城府,这样才能在下属与团队面前始终保持一种威严感,保持十足的气场。
气场悟语
真正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绝对无可厚非,只有刻意地自我表现才是最愚蠢的。如果你想通过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使别人对你感兴趣的话,你将会就此失掉应有的威信与潜在朋友。
有气量,更要有雅量
气量不是摆谱,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某种虚伪的技巧,而是一种心态,是你应该具备的宽广胸怀和不计得失的高贵品位。这需要你提升内在的品质,而不是仅仅迷恋于在培训学校练习的那些华而不实的姿态与表情。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古人称道的所谓的大智大勇。领导也要培养自己的大气量、大雅量,以有效应付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
那么,领导应该如何在工作中培养、展现自我的大气量与雅量呢?
1. 用器量提升气场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大事者要有大器量,懂得包容,有了器量才会提升我们的气场。
器量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慢慢培养出来的浩然之气,是一个人对社会、对生活所持有态度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装是装不出来的。
一次企业界人士聚餐,当时在座的均为大企业的高层,香港华润集团副总乔世波和华润研究部的负责人也在座。一位外企老总举杯向华润研究部负责人敬酒,并向乔世波说:“乔总,我向你的属下敬一杯酒。”乔世波立刻纠正说:“不是我的属下,而是我的同事。”这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记者事后问乔世波:“这位研究部负责人实际就是你的属下,你为什么还要认真纠正呢?”他解释说:“我们华润非常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并不看重权力和职位的差异。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事’,这些同事有独立的分工,也有相对高级的领军人物,但大家的合作是平等的。”
陈道明有句广告词——做人要大气。大气,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胸襟宽阔,为人大度,有一颗宽容包涵的心,这是成功者必须具有的素质。
《尚书》说:“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职场中人,尤其是领导者,只有随时提醒自己做到内心的“容”与“忍”,才可能在管理或与人交往中游刃有余。
做人要大气,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许多时候要懂得做出让步,这是成功者的智慧。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为人豪爽的一种大气。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是心胸开阔、悠然自得的一种大气。由此可见,大气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是人的内涵和素质的表现,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
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想法,彼此之间存有偏见与隔阂是在所难免的,要增进彼此间的合作态度,其重点就在于能否相互尊重与包容,是否具有一定的器量。
器量是谈吐大方得体,处世自然和谐,生活态度平和,不急躁,不懈怠,心若大海容风雨,志如高山纳鲜苔。
器量总能站在智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人感觉厚重,像一本好书,内容让人荡气回肠,不轻不浮,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都不会感觉索然无味。一旦读起来,只能让人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2. 要有容人的肚量
美国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受别人称赞。”上对下,下对上;内对外,外对内。称赞第一,才能和谐第一。
缺乏和谐是造成领导者失败的第一要素。俗话讲,人无完人。领导要学会有意识地原谅下级所犯的过错,激励他们继续进取,使其不致因过失或错误而灰心丧气,却步不前,而将其转化为更强烈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美国某公司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工作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为此,这位主管心里非常紧张。第二天,董事长把这位主管叫到办公室,通知他去接任一个同等重要的新职。“为什么没有把我开除、降职?”
这位主管非常惊讶地问。董事长回答说:“若是那样做,岂不是在你身上白花1000万美元的学费?!”这出人意料的一句激励,使这位高级主管产生了巨大动力。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如果给他继续工作的机会,他的进取心和才智才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常人。”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为该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全才”是没有的。对那些有缺点或犯过错误的人才,领导不仅要有过人的慧眼,更要有容人的度量和提拔人的胆量。
容才的气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聚才的多寡与优劣。有了容才的气量,就能将工作中急需的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选拔出来。也许有时候,下属当着众人顶撞了你,或故意侮辱了你,你该怎么办?是利用自己的权威,寻对方一个不是,给人家“小鞋儿”穿?还是另找个时间,约他到咖啡馆聊聊天、谈谈心,彼此沟通沟通,化解一下矛盾呢?
如果下属一句话使你脸面无光,自尊心大受损伤,你就立刻火气冲冲,像黑旋风李逵一样生起气来怒不可遏,岂不更丢你堂堂领导者的面子?
过激的宣泄方法只能使你得到一时快意,但后果你又想过多少呢?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方的上级,没有必要弯下腰来,屈尊与下属沟通感情,或根本看不起对方,不屑于与对方谈谈心,那么,你就是一个失职的领导者,或者说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
3. 要有政治家的气度
“小肚鸡肠”的人做不好领导。有些领导今天生怕张三抢了自己的位置,明天又怕李四损了自己的身份。整天搞得自己身心俱累,总是有见不得阳光的心理,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有能力,下属信服自己,完全可以持一种更开放的态度,以政治家的胸怀与气度去面对一切。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提到,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打扫战场时,从袁绍的图书案卷中捡出一束书信,皆是曹营中的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投降书。当时有人向曹操建议,要严肃追查这件事,凡是写了黑信的人统统抓起来杀掉。然而曹操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于是下令把这些密信付之一炬,一概不去追查,从而稳定了军心。
可见,曹操这位史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确有其非凡之处。尽管他在某些地方行事残暴,但在使用人才方面却始终表现出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尽管曹操多疑,但用人不记旧仇,还是值得赞颂的。
除了官渡“焚书信”一事外,演义中还在其他几处描写了他豁达大度的政治家胸怀。例如宛城之战中,张绣率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将典韦,曹操自己的右臂也在乱军中被流矢所中。后来,张绣听从贾诩的劝告投靠了曹操。曹操热烈欢迎张绣的到来,不仅没有报杀子之仇,而且还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拜他为杨武将军。张绣十分感激,后来的作战中,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汗马功劳。
虽然是一则古代案例,但是与今天职场、商界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是相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如今做领导难,但是问题的根源大多时候在于我们心境。只要心里是光明的,你还会在乎天上有几片乌云吗?
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有大的度量,完成大事业者必有大的胸怀,千古万世,莫不如此。
想与大家彼此愉快相处,就要培养海纳百川的大气,看对方的优点,记在心里,是懂得珍爱;不看对方的缺点,不生烦恼,是真正的包容。
一个人的器量大小决定着气场的强弱。器量大的人,气场更强,更能赢得周围人的好感,因此,也会得到更多的助力,更容易成功。
气场悟语
“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气量就像一个容器,它的大小影响气场的强弱,看得开,拿得起,放得下,气量自然大,气场自然就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